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封建社会:从封建制1.0版本到3.0版本

网络整理 2019-06-22 最新信息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 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 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故《易》曰:“履霜,坚冰至。 ”圣人之见终始微言。

封建社会:从封建制1.0版本到3.0版本

《淮南子·齐俗训》曾记姜太公和周公旦的一席对话,彼时姜太公受封齐国,周公旦受封鲁国,姜太公问周公旦如何治理鲁国,周公旦这位封建制的推行者,以“尊尊亲亲”作答,姜太公对曰鲁国恐怕以后会越来越弱小,周公旦问姜太公如何治理齐国,姜太公答“举贤而上功”,周公旦对曰齐国以后必然出现国君被劫杀的情况。果然日后,齐国称霸,二十四代后出现田氏代齐的情形;鲁国逐渐弱小,被其他诸侯国欺负,“三十二世而亡”。

姜太公和周公旦并非神仙,何以能够预测未来,对子孙情势洞若观火。这涉及到两位政治家不同的治国思路,更涉及到对封建社会和人性的深刻认知。要想理清两位政治家分析问题的路径,就要认真研究封建制的缘起,搞清楚封建社会的运作逻辑。

一、封建制1.0版本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有一段经典的描述,卢梭笔下的原初社会——自然状态,“当自然状态中,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被迫改变生活方式。”“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那么在原初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就需要结成群落,最初这种群落的组成便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血缘家族,每个人居于血缘团体的指导下。随着血缘团体的发展,可能是基于遗传学的原因,血缘内部相婚,生育不藩,血缘团体只好和其他血缘团体通婚,逐步演化成为以血缘和亲缘为纽带的氏族团体。

封建社会:从封建制1.0版本到3.0版本

一个区域内只有一个氏族团体,也就不存在生存资源的竞争,倘若一个区域内有两个以上氏族团体,就难免发生抹摩擦,因生存资源产生的争执。

争执的解决无非两种途径:

其一,强势的氏族团体征服弱势的氏族团体,弱势的氏族团体屈服于强势的氏族团体,拜强势的氏族团体为“带头大哥”;

其二,找到双方都信服的氏族团体进行裁判,有双方都信服的“带头大哥”进行裁断。以此逻辑展开,“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最后产生一个实力最强的带头大哥。各个氏族团体共同认定这个实力最强氏族为带头大哥,向其朝拜,缴纳保护费;带头大哥承认氏族团体的江湖地位,承认该氏族团体的合法性。

遗憾的是,对于这一段历史,如今并没有确切的实证资料,《史记》也只是从五帝开始有明确的事件记载。《史记·五帝本纪》中开篇便是: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封建社会:从封建制1.0版本到3.0版本

黄帝轩辕时期,诸侯之间混战,作为天子的神农氏权力衰微,不能够维持原有的秩序,拿这帮诸侯没有办法,轩辕去征伐那些不来朝拜神农氏的诸侯,后来轩辕氏征服诸侯后,替代神农氏成为天子。可见在五帝时期,封建制的框架已经形成。五帝时期目前尚无信史可考,就连司马迁也说“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按照《史记》的记载,大致五帝时期封建制的运作情况:

(1)各个诸侯尊具有实力的诸侯为天子;

(2)诸侯具有朝拜天子的义务;

(3)天子具有维持天下秩序,消弭诸侯争端的责任;

(4)天子不具有道统意义,最有实力能够降服其他诸侯的诸侯就可以成为天子;

(5)天子征服诸侯靠的是武力;

(6)这时候的诸侯并非诸侯国,而是的氏族团体。

五帝时期的封建制,囿于当时的环境,并未形成一套严格管理模式和意识形态。恰似网站运营初期,只是基本的架构搭建起来,后期还需要加入诸多的内容,进行网站的升级。可以说,五帝时期的政治框架是封建制的初级版本——封建制的1.0版。

二、封建制2.0版本

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运输机制、通信媒介、能源连接方式决定着一个社会的经济运行范式。其实,这些对社会的政治运作范式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1.0版本作为封建制的初级版本,只是一个比较简陋的初步框架,各个氏族部落逐水草而居,不是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尧舜时期洪水滔天的外在环境,各个诸侯对天子有朝拜的义务,诸侯天子之间没有形成固定的纳贡制度。夏禹依据土地质量建立了一套纳贡制度和诸侯安置体系,对九州之内的土地质量进行了评级,建立了3级土壤质量评价体系,有了明确的纳贡标准,各个诸侯严格根据占有的土壤质量和居住的位置向天子纳贡,封建格局形成。

《史记·夏本纪》记载: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裛,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封建社会:从封建制1.0版本到3.0版本

夏禹依照自己一整套的治水方案解决了洪水问题,疏通河流,打通道路,沟通九州,分封了一些诸侯,理顺诸侯和天子的关系,建立纳贡体系,推行教化。封建制1.0版本升级为2.0版本,在原有的框架下,有了更为细密的设计,特别是纳贡体系的设置,使得封建格局进一步稳固。封建制2.0版本的特点为:

(1)九州攸同,交通较为便利;

(2)根据土壤质量的等级纳贡,有一条标准的纳贡体系;

(3)结合诸侯武力,和土地质量,安置诸侯;

(4)分封了一些诸侯,赐给土地和姓氏;

(5)教化得到推行。

封建制2.0版本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纵然有汤武革命,也仍旧是在夏禹开创的基本盘上展开的,这一格局直到新的圣贤出现,才被打破。

三、封建社会的建构逻辑

1、封建制的建构逻辑

夏和商初时期目前尚未有确切的实证资料,只是根据史籍进行的分析,对此古史辨派已经大量的论述,就不再赘述,之前的封建制1.0版本和封建制2.0版本亦是根据《史记》进行的文本分析,对于一定要探求史实的,建议去读读古史辨派的文章,在此就不再浪费笔墨,浪费口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以精炼的文笔进行的剖析,后人确实没有必要再行赘述,故将原文照抄如下:

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

——柳宗元《封建论》
封建社会:从封建制1.0版本到3.0版本

从柳宗元先生的《封建论》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封建制的权力构建。个体聚合成群体是为一级权力单元,群体聚合成部落是为二级权力单元,部落聚合产生诸侯是为三级权力单元,诸侯聚合产生方伯、连帅是为四级权力单元,方伯、连帅聚合产生天子是为五级权力单元。群作为基本的权力单元,权力单元每一次的聚合,产生一级政权。

封建制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权力构建,每一级权力单元的权力能量有限,不能触及到每一个群,除了一级权力单元可以触及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体,具有比较强大的动员能力外,二级及其以上的权力单元的动员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群长直接面对一个个的个体,群长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所以一级权力单元的聚合,不免动刀动枪。二级权力权力单元之间的竞争,作为二级权力单元的首领,除了能够动员本群的人员外,对二级权力单元内的其他群落,倘若没有额外的激励措施或者控制措施,不可能实施动员。

二级及其以上的权力单元,其权力触角不能触及到个体,为了兼并其他同级权力单位,必须靠权力单元首领的道德感召力,用道德权威权力单元的动员手段,靠道德感召,来动员自己的群落,来感化对方,对方承认到的权威的地位,权力单元首领承认对方的合法性。

封建格局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权力构建,个体聚合成群体,群体聚合成部落,部落聚合成诸侯,诸侯聚合成国家,每一次的聚合,会发生争斗,每一次的争斗,会产生王者(“德大者”),天子进行有效统治,必须依靠一个个的部落、诸侯首领进行。

作为天下一人的天子,必是具有号召力的道德权威,籍此凝聚天下,动员诸侯,一旦天子侵犯其他诸侯的利益,道德权威丧失,出现实力更为强大的诸侯,站在封建格局顶端的天子面临汤武革命的风险。封建格局下的诸侯革命,也只能依靠道德感召和物质诱惑串联更多的诸侯,进行反抗。

“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

这对站在封建格局顶端的王室,实在不是最优的选择,颇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柳宗元先生说:“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2、封建社会:封建制3.0版本

武王伐纣,大业将成未成之时,周武王病逝,周公旦作为摄政王登上历史舞台,周公旦面对就是诸侯林立的封建格局。封建制的建政逻辑下必然产生以德配天的价值观体系,反过来以德配天成为道统,贤德成为天子的必备素质,是天子统治合法性的基础。天子驾崩后,众人感其恩德,“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继位的天子,必然也要“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大佬做不到这些,马仔们就要代天行诛,武王的故事就会上演。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以告令师,作汤誓。於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

——《史记·殷本纪》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於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史记·周本纪》

商武王以虐政淫荒的理由,讨伐夏桀;周武王以昏乱暴虐的理由,讨伐商纣。周武王伐纣后,周朝宗室以道德权威的面孔出现。周公旦作为武王伐纣的参与者,这个一流的政治家,自然明白这背后各种政治利益的牵缠,何况“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站在组织顶端的摄政王周公,用脚想也能想到百年之后,后代子孙和周王室的情况,其他诸侯有样学样,讨伐周室,迎接他们的将是一场不可避免的衰落,甚至这种危险可能就在眼前。摆在周公面前的有两条路可走:

(1)发展壮大周王室,统一天下;

(2)为封建制2.0版打补丁,进行升级。

第一条路要彻底改变封建格局,千山万水,万水千山,周王室还没有如此的能量,第二条路子的可行性显然比较高,只要找到恰当的方法,无需消耗太多的能量,圣贤周公顺势而为,着手封建制2.0版本的升级工作。

封建社会:从封建制1.0版本到3.0版本

周公旦和姜太公都明白,封建政权的产生,是以政治力量推行的,不是每个诸侯对这种安排都满意,只是“智而明者”用实力进行维护才得以维持现状。周公针对封建制,为了保证周王室的安全和利益,出具了一套整体配套的升级方案:

(1)结合当时的形势,营建洛邑,重新划定天下之中,居九鼎于洛阳;

(2)理清土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3)封建诸侯,并且将兄弟懿亲融入了封建制,封建亲族,蕃屏周室。

(4)制礼作乐,推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推行礼法制度,尊尊亲亲,以此维系分化的封建政治,和稳定封建阶级。

周公旦为封建政治设定了一整套的配套设施,将土地和文化全部内化入封建政治,封建制从诸侯之间的政治解决方案,演变成为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下的政治责任形式属于权力承包责任制,天子和诸侯分别承包不同的领地,在自己的领地内行使治权,天子将权力承包出去,是要收费的。诸侯向天子交纳的发保费包括五个方面:承认帝王的领导地位、代为天子镇守疆域、随从天子作战、纳贡纳赋、朝觐述职。

在封建社会的逻辑下,天子把土地和爵位分封给亲属或功臣,亲属或功臣直接管理这片土地的人和事,土地的分配权由诸侯享有,诸侯以下的官员直接对诸侯负责,不对天子负责,天子作为国家名义的最高首领,实际能够管理的地方仅为王畿之地。周公旦封建亲族,设定严格的阶级服从,建立封邑制度,将封建制推向顶峰,其时亦为封建制的崩溃埋下伏笔。

本文作者:秦小白(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490501868159028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姜子牙   神农   蚩尤   周公旦   史记   黄帝   我在宫里做厨师   大禹   炎帝   政治   经济   社会契约论   司马迁   淮南子   卢梭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