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历史上的那些“小人物”:我虽不起眼,但我很关键

网络整理 2019-06-20 最新信息

不要小看农民,劳动人民创作历史!


历史上的那些“小人物”:我虽不起眼,但我很关键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

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正所谓人民群众一声吼,

地球也要抖一抖。


那么,历史上都有哪些小人物,

无意间却改变了历史走向?

一起来看下吧——


No.1、爱给主角们指路的NPC


田父

两千多年前,太史公司史迁写下这样一段话: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史记.项羽本纪》

啥意思?

说的是楚霸王项羽垓下突围后,退至阴陵。

在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迷了路,便向一位农夫问路。

农夫对他说,向左。

项羽依农夫指向而去,便陷入了大片的沼泽地中,挣扎了很久才得以脱身。

结果,浪费了宝贵的逃跑时间。

追兵赶至,拼死搏杀,最后仅剩二十八骑抵达乌江,以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历史上的那些“小人物”:我虽不起眼,但我很关键


白衣老父

刘秀进至下博城西,惶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城守,去此八十里。”秀即驰赴之。——《资治通鉴.汉纪》

同样是NPC指路,项羽问路被坑,刘秀问路却被救了。

这白衣老父,还没被问呢,竟然主动指路。(果然,历史只掌握在胜利者的手中。)


No.2、夏无且


夏无且是谁?

历史上,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秦国太医。

公元前227年。

强大的秦军先后灭了韩国和赵国。

在风雨飘摇中的燕国成了秦军下一个目标,燕太子丹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不可能使燕国的军队抵御住秦国的虎狼之师。

于是他孤注一掷,想到了刺杀秦王这步险棋。

接下来,就是我们熟知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历史上的那些“小人物”:我虽不起眼,但我很关键

这一段,《战国策》有记载: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我们来捋一下:

荆轲献图的那天,夏无且就在一旁老老实实的跪着。

当荆轲欲行刺秦王之时,说时迟那时快,夏无且把一个药箱子扔出去,砸中荆轲。

就因为这片刻缓机,秦王有了反应时间,拔剑反击。

结果都知道了,荆轲行刺失败。

作为医生,夏无且很惭愧,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贡献,一个药袋子却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在荆轲事件之后,秦王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做出了大胆的爱的宣言:“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夏无且一个下意识的投掷动作,却救了自己的大王。

而正是他的大王,在此后的数年间平灭了六国,结束了中国500多年诸侯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开辟了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时代!


No.3、一个书生


这真是个小人物。

小的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

公元1140年,南宋名将岳飞挥师北伐。

颍昌之战,宋军大败金军,斩、俘金统军金吾卫上将军夏姓万夫长、副军粘汗孛堇等7000余人,获马3000余匹。

岳家军全线进击,仅以五百铁骑与十万金军交锋,金军一触即溃。

历史上的那些“小人物”:我虽不起眼,但我很关键

金兀术深陷绝望,之后,退还开封,准备帅军渡过黄河北逃。

这时,那个小人物出现了——

一个不知名的书生拦住金兀术,说:别走,京城是可以守住的,岳家军很快就自动退了。

金兀术不信,问道:人家岳少保以500人就破了我十万人,你在逗我玩吗?哪里守的住?

书生答:“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金兀术大悟,于是放弃北逃,整军死守开封。

果不其然,正当岳飞准备一鼓作气冲过黄河,收复故土时,宋帝令岳飞班师回朝。

不仅如此,赵构还一日连下十二金字牌,让撤军。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

不仅没有北伐成功,还死在“莫须有"罪名下。

岳飞不得已回朝之际,愤惋泣下,东向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No.4、狱吏


神医华佗临死前,曾将毕生所学集成的《青囊经》托付给一名狱吏,据说姓“吴”,人称"吴押狱"。

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受,华佗只好忍痛,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

历史上的那些“小人物”:我虽不起眼,但我很关键

民间流传的另一版本,狱吏接受了《青囊经》,回家后准备辞职专心学医,结果让他老婆夺去,一把火烧了。

无论哪种说法,《青囊经》因这个无名狱吏自此而绝,这是毫无疑问。

这里,来说一下《青囊经》:

相传,黄帝著十六卷内经,三十七卷外经,内经完整的流传下来,衍生出伟大的中医文化。

但是外经,却因为外科手术有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思想而为世所不容。

以致渐渐衰落失传。

汉末的华佗,一贯被认为是继承了黄帝外经大部分传承的“外科圣手”。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而由他所著的《青囊经》,可以想象在古代中医理论及传承上的意义。


No.5、乌江亭长


这一次被小人物耽误的主角仍是——项羽。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读历史,总觉得项羽原本是要渡江的。

来,分析一下——

行至乌江,乌江亭长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意思不难理解:江东地方虽然不大,但也有方圆千里,民众数十万,满可以成为一方之主,大王赶紧上船,让我载你渡江。现在这里只有我这一条船,即便汉军追到,他们也没法渡江。

乍一看,没任何毛病。

乌江亭长的提议,一个很完美的规划。

这,既解决了项羽眼前脱身的问题,也对项羽今后的道路做出了安排。

可谓周到之至。

然而,项羽对这个规划的反应却很冷淡。

他笑着对乌江亭长说: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什么意思?

这是老天要让我亡,我就是渡过江去还有啥用?

当初我带了江东八千子弟去打天下,现在却一个人不剩,即便江东父老兄弟仍然拥戴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对他们?

即便他们什么都不说,我怎么能做到问心无愧呢?

一连几个反问。

结果也是出乎意料,而项羽的这番感慨也很突然。

因为他本意是想过江,《史记》说得很清楚:“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其实,仔细想一下,项羽如果真不想过江,也没必要颠颠地跑到乌江边上去了,这点毋庸置疑。

可,他为什么又突然改了主意?

原因就是:乌江亭长这番话。

他结结实实的戳到了项羽的痛处。

我们知道,项羽是一个很自傲、自负的人,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号令诸侯,莫敢不从。

看乌江亭长怎么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这明显降低了项羽的身份,而且让他想到了自己现在的落拓。伤了项羽的自尊心。

其次,他让项羽感到惭愧。

当年项羽满腹豪情离开江东,就是为了打出一片天地。

有机会在沃野千里的关中定都人家都不定,硬要回彭城,不就是想在父老乡亲面前显摆一下吗?

现在何种狼狈?回到江东,这脸往哪搁?这种心情是难以言表。

再者,这让项羽很没面子。

没面子的表现就是小视了项羽的胆量,你看这亭长说:“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这话本身就矛盾。

如果就你自己有船,汉军追来也没法过河,那你还让项羽“急渡”什么?

当然“急渡”也是必须,可你不能这样说出来。

项羽霸气惯了,这辈子都是别人怕他,他就没怕过别人,你这样说不是打他的脸吗?

合着就那么怕死啊!难不成我项羽就怕了他们不成?大不了是个死,死了也比受这窝囊气好。

顺着思路,正因为这样的心态,项羽才说了那番话,才发出那番豪言壮语。

历史上的那些“小人物”:我虽不起眼,但我很关键

不过话又说回来,乌江亭长的话是刺激了项羽,但说到底还是项羽的自尊心在作怪。

如果,换成刘邦这二皮脸的劲儿,也绝不会产生如此慷慨激昂的想法,早麻溜地过河了。

所以,项羽还是真英雄!


No.6、吴三桂的某亲戚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明末清初的吴三桂,那就7个字:冲冠一怒为红颜。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

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大明王朝宣告灭亡。

此时,作为亡国之臣的吴三桂唯一的出路就是另择新主。

面对李自成的大顺与顺治帝的大清两方势力的拉拢,吴三桂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公元1644年4月29日,吴三桂正式决定投降李自成。

但到了5月3日,仅仅五天时间,吴三桂就突然改变了主意,反叛大顺,投降大清。

历史上的那些“小人物”:我虽不起眼,但我很关键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就在此发生:

据说,当时吴三桂已决定投李自成,走到半路碰到族内一亲戚告知,老父被打入狱,媳妇被霸占了!

吴三桂听到后,一怒之下返回山海关,降了大清。

试想,如果吴三桂走到北京才发现这事儿,他再想回山海关可难了。

话又说回来,他降哪一方,其实更多的从政治和利益上考虑。“红颜”和“亲戚”只不过顺道背了锅而已。

他平西川,创佳绩,确是为清朝统一全国立下赫赫功勋,被清朝称之为大英雄。

但同时,晚年没能逃出满门抄斩的悲惨下场:

1673年,吴三桂打出“反清复明”旗号,发动三藩之乱。

康熙帝平三藩后,对吴三桂所有家族诛灭九族,被称之为“大还债”。


No.7、马夫羊斟


其实,这是一碗羊肉引发的血案。

成语:“羊斟惭羹”、“司马怒羹”、“因羹而判”、“各自为政”等皆出于此处。

咋回事?

公元前607年,郑国(今河南新郑)出兵攻打宋国(今河南商丘)。

宋国派华元为主帅,统率宋军前往迎战。

历史上的那些“小人物”:我虽不起眼,但我很关键

两军交战之前,华元为了鼓舞士气,特地杀羊犒劳将士,忙乱中忘了给他的马夫羊斟分一份。

结果,羊斟便怀恨在心:啥个意思嘛?“只想马儿跑,不想马吃草。”

到了交战之时,羊斟就对华元说:“分羊肉的事你说了算,驾驭战车的事,可就得由我说了算了。”

说完,他就故意把战车赶到郑军阵地里去。

结果,堂堂宋军主帅,就这样轻易地被郑军活捉了,宋军失掉了主帅,因而惨遭失败。

后来,羊斟以私败国这件事被载入史册了,也载入了“成语大全”。

他把一碗羊肉看得比国家都重要,必定遗臭万年。


No.8、那些给主角补血的npc


公元1464(天顺八年),明英宗驾崩,17岁的朱见深即位,史称明宪宗。

他在位期间,恩宠一位比自己大17岁的侍女,即万贵妃。

公元1466年,万妃生子,可惜这皇子不满一岁即夭亡。

万妃此后再未生育,但她也不准别的妃嫔生子,听说谁被宠幸怀孕,就派人前往,“饮药伤坠者无数”。

然而百密一疏,在万妃的淫威之下,一个皇子却奇迹般在冷宫中生长起来。

历史上的那些“小人物”:我虽不起眼,但我很关键

护佑他成长的,正是一群“小人物”:他们是太监张敏,怀恩及众多宫女等。

当初,看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曾被这段感动过。

借用书里一段话:

从仕途上讲,这位叫张敏的宦官混得实在很失败,从头到尾,他只是一个门监,在今天这一职务又被称为“门卫”或是“看大门的”。可就是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看大门的宦官,却做出了无数名臣名相也未必能够做到的事情。面对死亡的威胁,他选择了良知。

而他的行为,也让大明迎来了一位明主。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佑樘即位,年号弘治,史称“明孝宗”。

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勤于政事,重视司法,躬行节俭。

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弘治中兴”。

正是因为有了朱祐樘的励精图治,才使得大明王朝又延续了将近140年。

而在朱祐樘之后,明朝就再也没能出现一位真正的明君了。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这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对那些没有什么才学还敢对李白、杜甫的文章指手划脚的宵小之辈的讽刺。

后来这句诗就被用来比喻力量弱小,却自不量力,妄想撼动强大的事物。

回看历史,有时事情也并非完全如此。

当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真的做成了一些转动历史车轮的事情,也使得历史走向发生了变化时,不禁一声叹息!

本文作者:文博眼(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416846206061824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历史   荆轲   岳飞   项羽   兀术   战国策   华佗   太子丹   南宋   黄帝内经   史记   黄帝   韩国   宋高宗   汉光武帝   中国历史   黄河   资治通鉴   儒家   法律   长安   安徽   这就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