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宋朝开国功臣赵普:半部《论语》,兴国三百年,为何名气不太大?

网络整理 2019-06-19 最新信息

历史上有很多流芳百世、光照千秋的军师形象,在这一类人物中,诸葛亮无疑是名气最大的一个,他治下的蜀国虽只偏安一隅,但他大公无私、忠心耿耿的一生却标榜千秋,羽扇纶巾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是智慧和道德的双重化身,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而北宋时的开国元勋赵普却鲜为人知,史书对赵普的基本描述是,“少习吏事,寡学术”。就是说不学无术,自幼的理想是成为权力场中的混混,这样一个人听起来就相当讨厌,根本没有任何让人可欣赏的。

后世对赵普最大的印象,莫过于半部《论语》治天下了,真相果然如此吗?在宋朝的开国元勋都被太祖杯酒释兵权舒舒服服的养起来之后,他们的名字在史册里就更不起眼了,也只有赵普,这个“半吊子”书生,侍奉两朝皇帝,享尽恩荣。他有什么秘诀?其实,他是在合适的机遇做了合适的事情。

宋朝开国功臣赵普:半部《论语》,兴国三百年,为何名气不太大?

机遇降临:赵老爹身边的好护工

赵普的崛起源于一件事。

周世宗显德三年的春天(公元956年),那时候赵匡胤还是周朝的殿前都虞侯领严州刺史。此时周世宗御驾亲征向南唐进攻,作战骁勇的赵匡胤,开始得到皇帝的青睐,个人事业蒸蒸日上。

有一天夜里,赵匡胤的老爹,当时任马军副指挥使的赵弘殷,率领着一支人马,来到了滁州清流关下,召唤自己儿子开门,想要入城休息。

但是床头上的赵匡胤就不肯开门,因为“父子固亲,启闭(城门闭合),王事也。”赵弘殷只好带部队露宿城外,天亮才得以入城。

此事后来在史书上被大书特书,史家称赞,太祖皇帝真的太有原则了!克己奉公,亲爹的面子也不给。可是没想到,事情就是这么神奇,引起了一连串蝴蝶效应。由于在城外冻了半夜,赵老爷子病倒了,当战事突变,赵匡胤必须马上率军出发,老爹却病了歪倒在床上,于是刚分配到赵匡胤身边没几天的军事推官赵普,被留下来做临时男护工。

宋朝开国功臣赵普:半部《论语》,兴国三百年,为何名气不太大?

宋太祖赵匡胤

由于赵普细心的呵护,耐心的陪伴,得到了赵老爷子的青睐有加,从此被赵氏家族当做族人看待。别人再能说会道,才高八斗,不及有这层亲密关系牢固啊!最终赵普成为大宋皇帝,身边最重要的谋臣。

赵匡胤后来曾经为了赵普而发明过一个不太常用的成语,鼎铛有耳。有一个叫雷德骧的御史中丞,相当于监察部长,弹劾赵普强占私人财产,大肆敛财,皇帝却把他劈头盖脸一顿怒斥:“只要是鼎和铛这些有耳朵的东西就该听说过,赵普是我最器重的人!”

宋朝开国功臣赵普:半部《论语》,兴国三百年,为何名气不太大?

宋太祖与赵普

命令左右拖了这个大臣,在庭前绕了好几圈,帽子都掉到了地上,还警告他不许对外人说起赵普的事。可见后来赵匡胤是如何的袒护赵普,即便他是个只读了《论语》的书生,也一样信赖,这也难保不会被外人说闲话了。

千秋功业:坚决拥护领导路线

赵普的一生,也并非一帆风顺,三次失去相位,却又都能东山再起,首先是因为他的能力突出,再者就是嗅觉敏锐,及时跟对了领导。

他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哪方面呢?能拿主意,能段大事,而且件件切合皇帝的心思。

陈桥兵变,他就是主谋之一,先伪造北汉、契丹入侵的消息,于是不得不由赵匡胤出马,接着制造了黄袍加身事件,赵匡胤在醉酒中被推上帝位。

然后在对外上,他设计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剿灭周边各国的军事扩张,竟然也是靠他“襄赞定策”。最后的实际说明先易后难的战略无比正确,965年,灭了后蜀,970年,灭南汉,975年灭南唐,979年灭北汉,从此后大宋难以再向北一步。

宋朝开国功臣赵普:半部《论语》,兴国三百年,为何名气不太大?

北宋统一图

在对内上,他又策划了杯酒释兵权,将禁军指挥权归于中央,又分为两半,一半驻守京城,一半守各地,还采取了兵将分离的管理方式。还派大量文官出任地方官,设立转运使,把地方财政大部分上缴中央。

他基本参与了这个国家建立之初,所有重要方针路线的制定!更重要的是,他的每次策划都为皇帝量身订造。太祖赵匡胤去世后,赵普没了靠山,被贬出京城,但神奇的是,他很快就东山再起。

那时候,因为即位的太宗赵光义属于“兄终弟及”,不符合宗法,而且太祖死的突然,舆论对太宗不利。赵普本来和赵光义先前有很深的矛盾,但他此时主动去向太宗示好,说自己手里有太后留下的诏书,早就定了传位给赵光义,而不是他的弟弟赵廷美,这即所谓金匮盟书。

但是如果按照兄终弟及的宗法制度,赵光义百年以后,不是又要传位给弟弟赵廷美了吗?赵普深知赵光义心思,于是君臣合谋,将赵廷美削爵放逐,囚禁在房州。

所以从这点看来,赵普提供的应该是伪证无疑,但是由于他的出面,有力的支持了太宗,从此他又得以东山再起,但这样的品行自然无法服众,也很难流芳百世了。

子恒观点

名相赵普的一生颇具传奇,在看似励志的背后其实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即使是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言,也只是后人的传言,曾被戏剧家广泛宣传,其实是戏剧夸张艺术化的需要。朱熹就曾对赵普高度评价:“赵韩王佐太祖区处天下,收许多藩镇之权,土国家三百年之安,岂不是仁者之功?”以表示这一切都是儒家的功劳。

宋朝开国功臣赵普:半部《论语》,兴国三百年,为何名气不太大?

论语

并且,赵普独断专行,且常有腐败的问题。他曾经私收吴越王钱俶送的金瓜子黄金,赵匡胤问他,他推说那是海货。赵匡胤大概是觉得赵普虽然有点贪,但都是小问题,只是开玩笑说,吴越王大概认为国家大事都是你决定的。但是后来,皇帝又发现赵普违反禁令,私运木材扩建府第等很多问题,终于使赵普逐渐失去了皇帝的宠幸。

赵普虽然性格刚直,多谋善断,但这和他胸有城府,心机深重并不矛盾。在历朝的开国名相里,赵普在人们心中的排位大概是最低的一个,张良、诸葛亮、房玄龄、刘伯温,无一不是被各代史家所称道,而赵普,他并没有太大的政治理想,他所有的策划都是为皇帝服务。除了《论语》的传说,他的光芒一点点被他的品行掩盖,也越来越黯淡下去了。

本文作者:子恒品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372015612153088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赵普   论语   宋朝   赵匡胤   北宋   周世宗   历史   赵廷美   钱俶   诸葛亮   周朝   藤本千秋   儒家   朱熹   滁州   辽朝   戏剧   兴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