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黄剑辉解析《战略与路径-迈向2049的中国》一止痛剂嗑药过量书亮点|宏观经济_财经

网络整理 2018-10-24 最新信息

  新浪财经讯 “《战略与路径-迈向2049的中国》新书研讨会”于10月20日在上海举行,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出席并演讲。

  黄剑辉主要谈了三个方面,一是用什么方法和思路研究这本书,二是全书的基本框架,以及提出的核心观点,三是展望未来,如何持续深化中国2049战略这样一个十九大、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怎么样能够共同的深入研究。

  以下为演讲实录:

  黄剑辉:尊敬的洪董事长,贾康首席,葛俊院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特别高兴能够有机会在上海这样我们国家最现代化的城市,以及上海高金这样一个最高的学术殿堂汇报一下《战略与路径:近向2049的中国》这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核心观点。

  一共三个方面。我们用什么方法和思路研究这本书,全书的基本框架和提出哪些核心观点,第三展望未来,我们如何持续深化中国2049战略这样一个十九大、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怎么样能够共同的深入研究。

  首先,向大家汇报一下研究思路和方法。从思路和方法方面,正像洪董事长和贾康首席所说,当初2013年,新供给提出了“八双五并重”,包括“5年规划”与“40年规划”并重这么一个建议,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看,从前苏联学习的基本的研究方法,5年计划后来改成“5年规划”,基本上把眼光放到5年就是中长期了。小平同志1987年提出“三步走”,横跨70年,一直到21世纪中期。1987年提出来的这么一个目标,把它很模糊的命题进行清晰化,确实是挑战难度非常大。

  我记得我们新供给在洪董事长主持的课题启动会上,洪董事长就提出从80年代到2013年底、2014年,过了30多年,洪董事长说怎么也不可能在80年代初想象一下2013、2014年中国能发展到这个程度。作为这么一个命题用什么方法研究,确实是特别大的一个难题,也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

  我们后来经过讨论以后,就提出来要把中国未来35年的发展放在中国自身和全球格局的一个大的历史跨度、宽度、广度上进行研究。既服务“十三五”,也服务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

  如何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想到这个思路以后怎么落实还挺难的,我有一个周末在家看了一下北大韩毓海教授写的《500年来谁著史》这本书,他提到一个重要的时点1567年,这一年是明朝中期的隆庆元年,这让我豁然开朗一下找到了一个切入点,构建出一个坐标,这个坐标的0点是1567年,纵坐标就是中国从1567年往当代看,几百年的时空。后来实际做的时候跟南开大学的马蔡琛教授讨论了以后,我又把它贯通了一下,延伸到春秋战国,纵坐标0点往下延伸到春秋战国。横坐标近500年大国崛起,从1567年以来。横坐标全球视野为什么只放近500年呢?我们研究整个人类文明史和世界史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多年来我们很佩服欧美的发展,其实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曾经经历过一千多年黑暗的中世纪,大家可能都有这个概念,黑暗的中世纪一千多年,政教合一,而更往前,是古罗马、古希腊。所以,文艺复兴之前的欧美也没有太多可研究的。所以,我们把眼光放在从文艺复兴以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1567年,隆庆元年,有什么特点?对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还有全球的进程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朝第一任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他登基以后实行禁海政策,不允许民众出海,后来明成祖朱棣接班以后开放了海禁,可以允许对外贸易,才有了郑和下西洋这么一个传承几百年的经典故事,才有了现在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朱棣去世以后,新皇帝又禁海了,导致中国的造船技术都荒废了。到了明朝中期隆庆又开放了海禁,同时开放“银禁”,因为隆庆之前中国货币是铜钱,汉唐宋元各朝货币都是铜钱,隆庆以后开放了白银的进口,与哥伦布1492发现新大陆在南美开发了大量白银以后,海禁的开放、银禁的开放,对整个中国的货币体系都有了很大影响,跟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我们出口货物换来美元有点类似。

  所以,找到这么一个点以后,对未来的35年提出了三阶段的目标,2016-2020,2021-2030,2031-2049。这个过程中对近三千年中国改革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春秋战国以后的改革,从管仲、商鞅变法进行分析,回顾中国近三千年的改革史,只有进行“正确的改革”才能发展,而不是改革就能振兴中国,历史上很多时候,是打着改革的名义反改革的,比如王莽篡位,起了很不好的作用。只有推行正确的改革,才能推动中国的发展。回顾近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基本结论就是从这一句话。

  近五百年来,全球大国崛起分析从15世纪以来,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先后强盛过曾经有9个列强,荷兰也曾在全球统治一百多年。第一个特点就是要改革开放,我们以前一谈改革开放,好像1978年以后才叫改革开放,其实全球的大国崛起近500年也是必须进行改革和开放。英国为什么产生工业革命?跟它的光荣革命,文艺复兴之后君主立宪制度的变革有关,美国的强大跟其宪法有关,美国华盛顿时期进行了变革,不再搞君主制了,不是国王了,而是宪法,有了现代民主法治才有了当今的美国。荷兰的17世纪发展,也是如此。近500年大国崛起的核心经验,也是“改革开放”这4个字。

  研究过程中,在新供给洪董事长、贾康院长的领导下我们提出了供给侧入手的新三驾马车,过去凯恩斯主义,是从出口、消费、投资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我们提出供给侧的新三驾马车,第一是改革开放,改革制度,开放市场;第二驾马车,是“双创”,创新创造,创造新的模式,创造新的产品;第三驾马车,是生态民生。这两个词挺有意思,因为生态这个词的英文就是“ecology”,民生“economy”,共通的一点有“eco”词根,这个词根是“居住地”的意思,例如现在我们在这个会场开会,我们认为经济社会所有的发展,居住地外面的生态就是绿水青山,需要空气、干净的水,进到房间后屋子里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因此,民生和生态是所有发展的根本。以这个为思想,我们形成了全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国情特征和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发展回顾与反思;第三章,近500年来大国崛起,还有二战以后主要的道路。马蔡琛教授会给大家分享核心的研究;第四章,竞争力对比;第五章,未来35年的发展环境;第六章,目标和量化模型。这部分国家信息中心的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首席做的;第七章,增长的动力和空间。现任国家统计局的总经济师盛来运盛总的团队做的。八、九、十三章周天勇教授呆楞的团队做的。以上是基本书的框架。

  下面简介部分核心观点《导论》贾康首席牵头写的,投入了非常大的心血,多维视角下研究背景的分析。

  以上给大家汇报了全书九章的框架,全书以新供给经济学思想、新供给经济学理论来推动中国制度不断的优化作为核心的观点。对接四次三中全会,都指向一个贾院长倡导的制度供给,改革就是改制度,制度不改就不叫改革,以新的制度供给淘汰旧的制度。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杨总编谈到改革开放40年发端就是家庭联产承包替代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这样一个新的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这样一个旧的制度,这才叫改革。城市的改革用股份制取代了计划经济,单一的国有制,因此改革都是制度层面的,我们是这种核心观点,来打通人和物的理论体系和对策,从而实现中国软实力、硬实力的提升。

  姚司长倡导的梅花牡丹精神,中国精神就是软实力。还有民生的改善,来对接现代化的中国梦。

  第二章国情特征,这一点简单分析一下。关于我们国家的国情特征,贾院长很提倡胡焕庸线,右下方这条斜线,从黑龙江的珲春到云南腾冲,把中国划分为东南壁和西北壁,是胡焕庸先生1935年发现的一条线,半壁压强式的胡焕庸线。中国还有一个特征,亚太处于适中位置,陆海兼备。另外,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具有超大的市场规模。这次中美贸易摩擦一个底气就是超大的市场规模。还有洪董事长提到深厚的五千年的文明底蕴。民族精神,“求真务实,开放包容”,梅花与牡丹精神,我们儒家很倡导“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这几句话作为大家核心的价值观。后面几部分一会儿由马蔡琛教授解释一下,中国崛起社会变革的“三十年假说”,都是马蔡琛教授前两年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归纳梳理了整个中国的历程,特别是“一带一路”中外沟通的“反E型”,北、中西三条陆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基本框架。

  第三章,对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15世纪的葡萄牙,16世纪的西班牙,17世纪的荷兰,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德意志、日本到20世纪美苏争霸,回顾了它的教训,归纳了一下美国的自由主义,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日本的政府导向资本主义,也就是今天我们国家资本主义,有这种提法,似乎跟日本比较像一点。还有巴西的中等收入陷阱。所以,借鉴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经验就是持续提升人力资本,不断提升国家的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另外,要有针对性的缓解收入分配的差距。同时,要吸取巴西这些新收入国家陷入中等陷阱的教训。包括开放方面,开放固然好,如果节奏把握不对,过度开放也会给国家带来很大问题。

  第四章竞争力比较,是我在国开行研究院组织构建的范式,12大类50个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归纳了十方面的差距,不像某些学者谈的中国全面超越美国,我们分析结论相当不同,包括总量是第二,但是我们人均很低。第二,整个经济结构和城镇化进程还是处于中期。第三,宏观经济虽然比较稳定,但是债务率增加比较快。教育方面,仍然与发达国家有非常大的差距。金融业方面有很大的进展,保险业还是落后的。环境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科技研发能力也是有很大的空间。未来35年发展环境目标方面,我们都进行了分析,35年国内的机遇,国际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服务十九大,提出三阶段的目标。

  第六部分,范剑平首席做的量化模型分析也是相当有价值的。过去我们经常听说高盛做出什么报告,说中国什么时候超越美国,世行又做出什么报告,国内的学者和团体量化分析到底跟主要发达国家是什么样的一种不同的增速,不同情景,是什么样一个量化结果,国内智库我看到的还是第一家,其他的过去都是经常谈世行怎么说,高盛怎么说,花旗怎么说,这还是蛮有价值的,因为测算得很系统。

  谈几个基本结论,基本结论测算2020年中国人均GDP有望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022年达到1.4万亿美元,人均1.4万,可以跨入高等收入的门槛。2025-2027年前后如果这场贸易战中国能乘风破浪顺利渡过我们觉得有望在2025-2027达到第一大经济体。第五个结论逐步转项服务业为主,也是跟我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好的住房、医疗、教育都是正向相关的。城市化水平可能会略低于世界发达国家,主要是我们国家人太多,从地块来说,农业的生产率上不了这么高。

  第七部分,增长动力和空间,这是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盛来运盛总做的。中国1978-2010年,传统的动力以投资为主;新旧动力的转换,发生于2011-2015年;迈向2049其中的第一阶段迈向小康,2016-2020年,量化测算也进行了分析,盛总这个团队还代表我们国家统计局的最高水平,我还是很佩服这个测算。2021-2049年百年梦想增长空间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书中都有阐述。所以,面向2049的增长动力机制和长期战略提到5点,就是要不断的深化改革,完善政府治理的方式。第二方面,不断的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资产的水平。第三,稳步推进城镇化,改善城镇关系。第四,要增强国家的凝聚力,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第五,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提高国际经济地位。

  此时此刻,今天这个时点,应对有所加剧的中美贸易摩擦,第五条,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很好的国际环境,主要是美国,而其他国家日本、德国等都构不成太大的环境。如何把握好中美关系是摆在我们国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和必答题,回避也无法回避。

  后面八、九、十三章周天勇教授稍后会重点讲一下。我主要的结论就是要改革开放创新,这三阶段都是这样。展望未来,对持续深化中国2049战略的研究,首先,我们在去年3月份我和贾院长受胡主任的邀请,当时胡鞍钢教授也去了,一共找了6位我们一起出席这个会,我跟贾院长汇报了下面的PPT。对十九大去年相关的内容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近年8月下旬,洪董贾院长启动迈向2049的甘肃,今天下午甘肃省发改委和甘肃省社科院的学者专家也有出席,明天上午还会具体研讨我们《迈向2049的甘肃》,由国家层面落实到一个省的层面,甘肃这样一个不东不西,不南不北,在我国人均GDP倒数第一的省份,现在出来一个成果,这个城楼应该是嘉峪关。

  2018年 8月下旬以来我们进行了研讨,从新供给团队到民生研究院到进行了具体的研讨。展望未来,如何深化2049战略,正像贾院长反复强调,传承莫干山精神,加快改革创新,把柳红的《八零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不断弘扬,上海高金的学生建议大家可以很好看一下,激励后人奋力前行。“八零”指20世纪80年代,很好的弘扬梅花与牡丹精神,也是中国精神,来推动我们国家不断的发展。所以,展望未来要不忘初心,共同努力,持续前行——Together we will go far,我们共同走向远方。谢谢各位。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Tags:宏观经济   经济学   黄剑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