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论新桂系民团制度

网络整理 2019-05-08 最新信息
论新桂系民团制度

民团制度,是李、白、黄为首的新桂系治桂时期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制度,在广西实施长达10年。新桂系自诩民团制度为“广西最大的杰作”,也是当年来广西参观考察的中外人士评论最多、最为赏识的新桂系“新政”。以往关于新桂系史研究的论著都涉及民团问题,也有过专文论述,但大都着重于军事层面的分析和评价,揭露和批判其反动性。这是必要的。但笔者认为,民团制度对于新桂系的统治,不仅仅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还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建设的作用,反映了新桂系治国安邦的理念和路向。它集中体现了新桂系割据统治的特色。深入剖析新桂系的民团制度,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近代中国军阀统治和错综复杂的国情,并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论新桂系民团制度

民团,并非新桂系的发明创造,清末时各省已有之。民团亦称团防,是地方士绅或团体保卫地方治安的民间武装。新桂系称其民团是“袭旧名换新质”仲的武装制度,故亦名新民团制度。它从组织形式到内容都与旧民团有许多不同。最显著的特点是由政府举办,与行政组织紧密相结合,从省到乡村形成严密的体系。新桂系办理民团,可以说是全力以赴,苦心孤诣,执著如一。之所以如此,既有当时环境所迫,又有其治国安邦的理念和路向的追求。

一、“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强化地方武装

利用民众,强化武装,这是新桂系创办民团的最初动机。1929年的蒋桂战争,对新桂系是一场创深痛巨的灾难,在省外的第四集团军覆没,李宗仁、白崇禧只身逃回广西。随后的几场征战,又遭惨败,不得不局处广西一隅。屡战屡挫,新桂系陷入山穷水尽的困境。只是国民党内争再起,宁粤对峙形成,促成两广联合反蒋,新桂系才渡过凶险之期。宁粤对峙的局面使蒋桂紧张关系得到缓和,广西出现暂时的和平。新桂系利用这个有利时机,调整对外关系,“亲仁善邻”,集中精力整顿内部,“以全力领导广西全省民众,从事于民族复兴与基础建设”。新桂系很清楚,蒋桂相安是暂时的,蒋介石消灭异己之心不死,将有一天对广西用兵。因此,整军经武,建立强有力的武装是当务之急。但是,广西是个贫穷省份,加上连年战乱,民穷财尽,要大量扩军是办不到的。在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谋划中,自幼喜读线装书的白崇禧,从古代“寓兵于农”得到启发,提出效仿古人之法,创办民团,“寓兵于团”。形成共识之后,便雷厉风行办理。为集中力量办民团,新桂系大幅度裁减常备军,只保留两个军5个师共17个团,近3万人。在当时军阀争战还很激烈、广西外部威胁还未解除,这无疑是个大胆之举。

新桂系之所以大胆裁军办团,除前面已述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在举办民团实践中认识到民众力量大有可为。新桂系最早办民团是1930年冬。那时白崇禧率部由柳州往攻围困南宁的滇军,为阻止粤军与滇军相呼应,组织宾阳、贵县、迁江、来宾4县民团袭击骚扰粤军,成功协助部队赶走滇军,解了南宁之围。这次经验使新桂系认识到,“民团如果组织完善,运用适当,不仅可以御匪卫乡,且可协助军队作战。”伸随后,在清乡剿匪中,又组织民团配合军队作战,维持地方治安,成绩显著。这就更坚定了新桂系对民团的认识,决定将民团制度推及全省。民团的举办,“寓兵于团”的实施,新桂系自信找到了整军经武,防御外部“恶势力”(主要指蒋势力)侵害的方策。在新桂系看来,平时不用花很多钱供养大批正规军,一旦需要民团可迅速改编军旅,形成强有力的武装。

为了有效推行民团制度,新桂系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行政强制措施和宣传鼓动工作。《广西民团条例》规定,凡属中华民国国籍,在广西省内居住满二年以上。18~45岁的男子,均有被征为团兵之义务;符合条件之壮丁不应征者,将受到罚金甚至刑事拘役;乡村长举办民团不得力也将受到惩处。与此同时,党、政机关和学校、团体等开展“武力民众化,民众武力化”的宣传,组织宣传队、电影队下乡宣传,利用学校师生广泛宣传。新桂系编写《广西民团歌》,广为传播。歌词说:“谁能捍卫我国家,惟我广西民团,谁能复兴我民族,惟我广西民团。强国强种惟我民团,救亡救乱任重如山。我们要保护民众四万万,我们要巩固国防守边关。流血流汗才是英雄。苦干硬干才是好汉。”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这首动人心弦的民团歌,在30年代广西城乡曾经家喻户晓,广泛流传。这些措施的确颇有成效,不几年全省城乡普遍建立民团组织,村(街)编为后备队,村(街)长兼队长;乡(镇)编为后备大队,乡(镇)长兼大队长;区(大县设区)编为后备联队,区长兼联队长;县设民团司令部,县长兼司令。县以上分12个民团区,行政监督兼民团指挥官,全省设民团总指挥部,白崇禧兼总指挥。到1936年,全省受过后备队训练的团兵约130万人。

学校军训也是民团组训的一部分。新桂系认为,民团编成后几百万团兵还需要几万将校去统率。这几万将校单靠军校培养是不够的,而且培养过多的军官平时无兵带会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有效的办法是学校军训,培养军事后备干部,实行“寓将于学”。这样,从1931年起全省大中学校先后实施军训,第四集团军总部派军训队进驻学校,负责军训。学生军训成绩不及格,不得毕业和升学。在新桂系看来,青年学生从初中到大学累计可受8年军事训练,“既能够执笔,又能够执枪”,毕业后“平时可以做各种事业,有事时又可以执干戈以卫社稷”。一旦有战争,这些经过军训的学生可以充当下级军官。学校军训,“寓将于学”成为新桂系动员民众,强化武装的又一重要措施。

二、组织民众,训练民众,巩固基层统治

新桂系在举办民团过程中发现,要真正动员民众并非易事。当时,广西县以下乡村无组织,政府政令只能传达到县,民团组训困难重重。要使民团制度有效实施,首先要组织民众,健全乡村组织。白崇禧说:中国人口众多,但散漫无组织,“这种散沙似的民族,若不振奋起来,将来必然消灭。”如何将民众组织起来,国民党一直拿不出有效的办法,至今“党没有民众,民众也不知道有党”,“弄得内忧外患,交相并迫,国势岌岌,不可终日。”而民团制度则是孙中山多次昭示的“唤起民众”的有效办法,“民团组织就是民众组织,民团训练就是民众训练”。这样,民团制度又被赋予组织民众、训练民众,以“唤起民众”的使命。

民团举办之初,从乡村抽调适龄壮丁集中县训练,称“常备队”。从1933年起改为从乡村办起,组织“后备队”。民 团训练内容,也由原来的以军事训练为主改为军事、政治、生产综合训练,“而且最注重生产及政治方面”,“军事作用只占十分之三,生产与政治的作用却占十分之七。这表明新桂系对民团认识的深化。单纯的军事训练不足以“唤起民众”,最终也不能达到整军经武的目的。只有进行“综合”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动员民众。“把散漫的民众组织起来,施以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各种训练,使他们认识革命的需要,理解革命的主义,拥护革命的领袖,自动的参加革命工作,以发展生产并保障广西的建设,而完成三民主义复兴中国的根本使命”。

新桂系还认识到,要使组织民众、训练民众真正有成效,要有巩固的乡村基层组织。当时,广西县以下乡村仍然保持传统的社会组织,乡村事务由乡绅把持。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持古老的村老、寨老、头人制度。1932年9月,广西省政府颁布《广西各县甲村街乡镇区编制大纲》,饬令各县编制乡村行政,整顿乡村组织。乡村编制是:以10户为一甲,10甲为一村(街),10村(街)为一乡(镇);甲设甲长,村(街)设公所和村(街)长,乡(镇)设公所和乡(镇)长。辖有20个乡(镇)以上的县得设区,区设区署和区长。编制乡村的同时,建立民团组织,用民团组织民众促进乡村行政编制。1934年全省基本完成乡村编制工作。当年,又实行“三位一体制”,即乡村长兼民团队长、国民基础学校校长。“三位一体制”的建立,标示新桂系基层政权的确立和巩固。

新桂系在改造乡村过程中十分重视干部的培养和训练,提出“行新政,用新人”的政策。许多乡村是先训练干部,再由干部去组织和训练民众,建立基层组织。1933年8月,各民团区创办民团干部训练大队,抽调乡村长,招收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知识青年训练,培养乡村长和民团干部,6个月为期,毕业后分派各县充任乡村长和民团队长。1935年7月,为适应“三位一体制”,各区民团干训大队改为民团干部学校。1936年5月,为统一训练内容,提高质量,将各校合并于南宁称广西民团干部学校。民团干训内容主要有政治常识、经济大意、农业卫生、国民基础教育、地方自治、“三自政策”和军事学科、术科等。到抗战前夕,共训练一万余人。这些干训生就是新桂系所称的“新人”。这些“新人”成为新桂系在乡村组织民众、训练民众,巩固基层组织的得力骨干。

总之,民团制度是30年代初新桂系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捍卫广西割据的方略。新桂系中人曾这样概括民团制度:“民团最大特点有三:其一是有目标的训练民众;其二是有组织的征调民众;其三是有计划的使用民众。”这个概括,相当准确地道明新桂系利用民众强化武装,巩固割据的诉求。

三、以民团为中心力量推进“四大建设”

随着民团制度的普及和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桂系认为,民团制度的推行,民众被组织和动员起来了,形成了“一个有训练的坚固的民众集体组织”和“强大的集体力量”,它“不仅单是一个军事组织,而是一个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打成一片的民众组织”,“成为本省政治经济文化诸建设的原动力”。这反映了民团制度在新桂系中的升值,被寄以更高的期望。白崇禧就说:“民团对于建设纲领,是一度桥梁,或一只渡船,纲领内所规定的建设事项,无论是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军事方面,都要以民团的力量去推动”1934年广西党政军联席会议通过《广西建设纲领》之后,新桂系在全省发动以“建设广西,复兴中国”为口号,以民团为中心力量推进的“四大建设”。军事建设主要是举办民团,增强自卫力量;政治建设主要是改造乡村,巩固基层组织,这里着重谈谈经济和文化建设。

经济建设的目标是“自给”。白崇禧说所谓“自给”,就是“运用民团组织去推动并改进一切生产事业,及经济建设”,最后实现“自给。黄旭初更明确指出,“民团是民众劳动协作的组织”,“是地方生产的组合,是推行政府经济建设计划的基层机构”,政府提倡的各种生产事业,尤其是基层生产建设都要利用民团的力量去推动。30年代初,经过多年战乱的广西经济凋敝,财政拮据,军事建设费就占去了支出的一半以上,可作经济建设的经费已很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经济建设只好在发动民众上做文章了。除了大的工矿业之外,各种生产建设大都利用民众力量去实施,如省道公路干线、大型水利工程,由政府规划、设计,征调民团和民工施工。至于乡村的生产建设,更是以民团后备队去实施。广西省政府先后颁布村街公耕章程、村街仓章程和村街公共造产章程等,饬令各地乡村举办公耕、开垦荒地、植树造林、建立村仓、举办公共造产、修筑道路水坝等,无一不规定由乡村长督率民团和村民完成。

文化建设方面,最重要的是开展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新桂系强调教育要根据现阶段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确定方针,提出“以教育为工具,完成广西的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新社会秩序的任务”。1933年广西省政府颁布《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五年计划大纲》(次年修订为六年),规定每一村街设立一所国民基础学校,每一乡镇设立一所中心国民基础学校。当时地瘠民贫、文化落后的广西,要达到这个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方针既定,新桂系运用政治力量推行。将庙宇、祠堂等改办学校,乡村长督率民团后备队和村民打砖、烧瓦、烧石灰、出泥水木工建校舍。所有适龄儿童和失学成人一律强迫入学。新桂系十分重视成人的教育,按照民团编组成人班(队),利用晚间上课,无故缺课者将受到处罚。新桂系如此重视成人教育,用民团方式强制实施,是“因为目前许多新政需待推行,只有成人才容易懂得,容易去实行”旧。成人教育成为新桂系宣示政令、动员民众参加新政建设的工具。

新桂系用民团力量推动一切建设是认真的,省政府为确保各项新政的实施,经常派各种督导员、巡视员巡回各县检查和考核。对督饬无方、奉行法令不力、办事不力的县长、乡镇长和村街长,分别给予撤职、记过、申诫等处分。

四、民团制度彰显新桂系治国安邦的理念和路向

在被称为“广西宪法”的《广西建设纲领》中,新桂系宣示其目标是“建设广西,复兴中国”,并指出“由三自政策之推行以达到之”。而“三自政策”又主要通过民团制度来实施。民团制度集中体现新桂系治国安邦的理念和路向。

(一)民团制度是推行“三自政策”,实现三民主义的方策。举办民团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产生了“三自政策”。建立民团,组织民众军事训练,使民众有了“自卫能力”;再施以政治和生产知识的训练,民众又有了“自治能力”和“自给能力”。新桂系称“三自政策”是根据孙中山三民主义提出来的,“自卫是属于民族主义的,自治是属于民权主义的,自给是属于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是三自政策的理想,三自政策是三民主义的实行”。新桂系认为,有了理想和政策,如果没有一种“集团力量”推动,三民主义还是不能实现的, 民团就是推行“三自政策”、实现三民主义的“集团力量”。新桂系反复强调,民团不仅是个军事组织,而是一个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综合的民众组织。民团制度运用起来有三个优势和特点:一是“有极强大的战斗力,就在于它能发挥出绝大的维护力,对外可以保国族的生命安全,对内可以保障革命的基础稳固”;二是“有极丰富的生产力,就在于它能发挥出绝大的建设力,一切为社会所需为民众所缺的工作,都可以由它而完成”;三是“有极健全的综合力,就在于它能发挥出绝大的统一力,一切民族的力量,都可以由它的运用而集中起来”。“所以它是推行三自政策的根本组织,而实现三民主义的伟大使命,也可以由它正确的负担起来”。这不过是一种理想化的图景而已,正是这样的理想和信念,使新桂系对民团制度长期执著坚信、苦心经营。

(二)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增强民族自卫力量。白崇禧常常感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遭外国列强侵略,民族饱受欺凌,国土不断沦丧。他认为根源是宋代千年来重文轻武,兵民分立,武力与民众分离,民族自卫力量日见削弱,造成国家积贫积弱。中国古代国家之所以强盛,就在于实行兵民合一制度。世界上的强国也是兵民合一,他们的国民不分阶级。不论富贵贫贱一律要服兵役。他认为要增强民族自卫力量,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非恢复兵民合一制度不可。在新桂系看来,将全体民众用民团的方式组织起来,施以军事训练,养成自卫能力,这样,每个人既是民又是兵,全民皆兵,国家无事时大家耕田做工从事生产,有事时可以救国。“这种全民族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各个人的权利。其他的社会团体,无论是纵的组织或横的组织,都有它偏缺的地方,万不及民团制度的统一集中”。

(三)以军治促民治,树立民主政治的基础。组织民众,训练民众,养成人民的“自治能力”,是民团制度的一个重要使命。新桂系认为,中国有数千年封建专制的积习,“人民除了纳粮之外,对于政治毫无关系”。“所以在人民缺乏政治兴趣与政治知识的中国里,要实现民主政治,必定要经过训政时期”,非用“强制措施”不足以“扫除过去一切对政治漠视的习惯”和“只知发展个人私利的行为”。这里所说的“强制措施”就是民团制度。新桂系用这个方式去组织和训练民众,养成“自治能力”,实际是用军事强力改造民众,以达到“民主政治”。这样的以军治促民治,是对民众的军事专制。

(四)用军事强力推进经济文化建设。经济文化建设是国家基本建设之一。新桂系对经济文化建设也比较重视,《广西建设纲领》规定了一系列建设的原则和政策。经济建设的目标是“抵抗外来的经济侵略,把本身的农工商业振兴。达到自给的目的”;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创造一种适合于现代社会需要的前进的民族文化”。新桂系认为实现这些目标困难很大很多。当前中国经济危机日益深重,工商业凋敝,农业崩溃,国民生活极度困苦;由于生活不安定,导致思想动摇,反映在文化上便是“极端庞杂混乱的现象”,“旧有的文化已经不适合时代的需要”,“而新的代表集团精神的民族文化又尚未建立”;要解决“中国病症的症结”,非运用非常的“救治方案”不可。这个“方案”就是民团制度,用民团的组织和精神去推动经济文化建设。新桂系认为民团不仅是军事组织,也是经济文化的组织,在经济建设上民团是民众劳动协作的组织,可以“集中所有的社会生产力,为大家谋福利的增进”,政府提倡的各种生产事业,都可以利用民团去推动和完成;在文化建设上,“民团是灌输民众政治教育的机构,是提高民族文化的利器”。无论是普通的公民训练,还是基础学校的教育,用民团组织方式,“可以把许多难解决的教育民众的问题,藉行政方面强制的力量顺利的做到”,“纠正以往种种有权而无力的流弊”。在新桂系看来,在当时经济文化严重危机,人民知识水平低的状况下,没有强制性就不能有效地组织和开展经济文化建设,其建设目标就无法达到。经济和文化的建设有其特殊的规律,新桂系一味强调用军事强制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是违背经济文化发展规律的,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经济专制和文化专制。

以上几个方面,是新桂系用民团制度构建的治乱、治贫、治愚、治弱,复兴国家民族的理念、路向和方案。新桂系对其“杰作”自视甚高,宣称民团制度在广西的成功,证明“民团制度是完成中国革命的具体的有效办法”,“可以推行于全国”,“为着复兴中国革命计,为着实现三民主义计,敢以赤忱热望,介绍于全国的三民主义奉行者,并保证它的正确而有效”。

综上所论,30年代前后的中国,内战频仍,军阀割据,社会混乱,中央权威衰微。新桂系民团制度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创制的。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民团制度的确取得一定的成效,30年代前期广西动乱平息,治安比较稳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和建设有计划的开展,出现一种与其他省不同的新气象。这一新气象招引不少中外人士来广西参观考察。各方人士对新桂系“颇有假使全国都无办法的时候。我们亦应担当革命建国的精神甚为称道,尤其是对民团制度赞许有加。有的说:“中国今日之所以积弱难返,主要原因就是民族无组织,像一盘散沙,人民虽多,毫无用处”,“要民族组织起来,非全国如广西一样,从民团努力不可”。有的说“桂省训练民团成绩极佳”,“励精图治,实事求是,称为模范省,洵属不愧!”甚至称“中国的希望在广西,广西的希望在民团”。名流学者的赞誉,为新桂系作了他们自己做不到的宣传效果,使其在世人中树立了“新人物”的形象。

民团本质上是军事组织,是新桂系的准武装。民团制度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发挥过积极作用。抗战爆发时,民团组织在动员民众,编组军队出师抗日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滥用它,将其推及社会生活各领域,必然导致军事专制主义盛行。“以民团力量推动一切”就是当时广西军事专制主义盛行的集中表现。这点当时来桂考察的人士也看出来了。意大利学者嘉布贲博士在一次演讲中就说:“在广西很容易明白慕沙里泥的所以成功,因为贵省当局之治广西,就如同慕沙里泥一样”,“其方法就在集中权力,凡所颁的命令,所定的法律,人民要绝对的遵守,像这样的拿权力去为国家工作,去为人民谋利益,就是法西蒂主义”。新桂系是讳言“法西斯主义”的,更不愿意别人对其新政使用这样的词汇,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新政是搞“民主政治”,但其军事专制主义的本质却被这位学者在颂扬声中不经意地点破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因而近代历史的事物也是十分复杂的。新桂系的民团制度对当时广西社会的演进虽也有过一些积极的作用,但从根本上是违背时代潮流的,其性质是反现代化的。在民团制度下,30年代的广西并不像新桂系声称的那样一派祥和,不时也风雨交加,激起惊涛骇浪。反对新桂系军事专制,反对民团制度的民变不断发生。最大两次是:1932~1933年桂北的灌阳、全县、兴安、龙胜等县瑶民因与民团冲突,引发了数万人参加的“瑶变”;1935年,中渡、百寿、融县等县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民团制度的“变乱”,高呼“反对训练民团,反对纳粮纳税”等口号,参加“变乱”的民众数万之众。广大民众以民变的方式对民团制度作出了评判,而民众的评判体现了历史的评判。民团制度得不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和支持,根本在于它是军事专制的制度。

本文作者:鱼知吾(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826371992059956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白崇禧   广西   蒋介石   贵港   方策   南宁   Jeep指挥官   政治   文化   宾阳   柳州   李宗仁   经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