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古代科举制度研究:科举制度真是阶级跨越的跳板?(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网络整理 2022-05-30 最新信息
引言

科举制似乎是封建王朝统治下唯一注重公平性的考试,寒门出生的男子能够通过这一次考试,一举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古代读书人对于科举制度有着难言的狂热,范进中举之后的疯癫不是笑话,而是悲哀的现实。很多人会将科举制度视为跟高考一样的存在,实际上两者相差甚远。科举制度看似公平的背后,其实全是统治阶层的互相博弈,而参加考试的考生,不过是偌大棋盘上的棋子罢了,即便碰得头破血流,也不过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古代科举制度研究:科举制度真是阶级跨越的跳板?

一、科举制度的起源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于于隋代,由隋文帝草创。在隋文帝的一生中,创立科举制度就是他的高光时刻,无数读书人对他感激涕零,认为他在当时严苛的环境之下,给予了寒门学子一条出路,让他们能够实现阶级跨越。但实际上隋文帝之所以冒着和世家贵族翻脸的危险,创立了科举制度,所为的也不过是自己的利益。

古代科举制度研究:科举制度真是阶级跨越的跳板?

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朝廷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官员要入职全靠世家子弟的推荐,所以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普通家庭出生的人想入仕简直难于登天。世家子弟们可以利用举荐的机会,在朝堂安插自己的人手,各方势力斗法,皇帝不厌其烦。对于封建王朝的皇帝来说,底下的人各自抱团不是什么好事,皇帝希望所有官员都是为自己所用。

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隋文帝开设进士科(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用考试的方法来筛选官员。在这一制度下,皇帝能够直接选拔官员,而不再需要通过贵族阶级的推举。但旧贵族阶级依旧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即便要改革皇帝也不敢大刀阔斧,只能尽可能保全两方的利益。为了让贵族阶级的后代在科举考试中依然存在优势,皇帝将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分为两类。

古代科举制度研究:科举制度真是阶级跨越的跳板?

第一类为国子监门生,这种考生必须出示自己的世家身份才能入学,简单来说这就是为世家子弟开的小灶,国子监门生不需要支付学费,所有费用由朝廷承担。第二类就是普通学生,他们不需要任何证明,只要报名就能考试,考出好成绩就能当官。但在此期间朝廷不会给予他们一分钱的补助,无论是在私塾上学还是进京赶考的费用都需要自己承担。要知道古代平民阶级基本都是穷人,一般家庭根本负担不起一个孩子十几年上学的花销,最终能上京赶考的平民少之又少。

古代科举制度研究:科举制度真是阶级跨越的跳板?

二、高风险低收益的教育投资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在教育上的投资,苦谁都不会苦孩子,因为在国家的教育体制之下,只要孩子艰苦努力就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在古代做教育投资却极有可能血本无归普通农民根本负担不起考生花费。普通家庭想要供出一个读书人,就必须数十年节衣缩食,这样的苦不是所有人都受得了的。

古代科举制度研究:科举制度真是阶级跨越的跳板?

而且若是男子从小进入私塾读书,家里就少了一个劳动力,收入减少了不说,私塾高昂的收费就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而且科举制的放榜名额实在太少了,能够进百人榜当一个小县令已经算是好事,若是连大榜单都没有进去,竹篮打水一场空,高昂的付出无法收获回报,想必没有多少人能够承受这样的打击。

三、苛刻的官场环境

极少数的寒门贵子能够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加艰难的起点。做官之后这些寒门贵子依旧要面临竞争,竞争者是人脉和财力都远高于他们的世家子弟。古时候的世家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朝中的官员们也各自站队抱团,形成不同的势力集团,新入职的寒门官员无异于羊进了狼窝。普通人家出身的人肯定没有大量的钱财去打点上峰,自然无法得到特殊关照,仕途必然十分艰辛。若是站队的话很可能被别人当成垫脚石和背锅侠,不站队就只能等着被排挤打压碌碌无为,除了显眼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余寒门考出来的官员大多都是这个下场。

古代科举制度研究:科举制度真是阶级跨越的跳板?

结语

在封建王朝严苛的制度下,读书人们将科举制度视为脱离下层阶级的唯一跳板,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封建帝王弄权的手段。当然了,脱离时代背景去谈论某一制度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科举制度的诞生及应用已经算得上巨大进步,起码给予了寒门学子一点微茫的希望。

参考文献:

《礼记·王制》

Tags:隋文帝   礼记   支付 可以很 ____   熊猫宝来   不完美妈妈   全民悦读有奖征集   隋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