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明朝太庙中,元世祖忽必烈的造像竟然“流泪”了(元世祖忽必烈)

网络整理 2022-05-11 最新信息

“太庙”一词始于秦汉时期,意为世代帝王的宗庙、祠堂。不过,到了封建晚期,太庙所祭祀的便不仅是当朝皇帝的祖先,还包括一些历史上的著名皇帝。

明朝太庙中,元世祖忽必烈的造像竟然“流泪”了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明朝的太庙。

能够被供奉到历代帝王庙享香火的皇帝,个个都是在史料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光辉事迹的,除了开创中华文明的三皇五帝之外,能够配享太庙的多半是开国皇帝。除此之外,一些颇有作为的治世明君也有资格进入太庙。至于那些昏庸甚至残暴的统治者,根本没有资格被后人供奉在太庙里享受香火。

修建明太庙的,正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于底层社会,且早年经历潦倒坎坷,所以他与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皇帝都不同,十分嫉恶如仇,且爱憎分明。按理说,身为开国皇帝,对历史上的老前辈一定要抱有敬意,以求他们能够保佑自家王朝能够长治久安。然而,朱元璋却不一样,他只挑了几位与自己颇有眼缘的皇帝摆在太庙里,至于其他皇帝,一律不祭。

因此,明朝初期,配享太庙的历代君王并不多。纵观上下五千年,能有机会在明太庙里有一席之地的皇帝,仅有十六名。即便是这样,到了嘉靖朝仍有一位古代帝王被踢出太庙,失去了配享的资格。这位被嘉靖“开除庙籍”的皇帝,正是前朝开国之君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太庙中,元世祖忽必烈的造像竟然“流泪”了

那么,忽必烈被移出明太庙,其间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情呢?

朱元璋所修建的太庙位于南京鸡鸣山,我们知道,朱元璋虽出身草根但他对风水术还是比较重视的,在他手下有包括刘伯温在内的不少阴阳先生。所以,这座太庙被修建得十分考究,符合“先祖居中,左昭右穆”的原则。在这座太庙里,总共出现了十六位史上明君的造像。

古人敬畏神鬼,所以太庙的地位相当高。在召集工匠修建太庙时,朱元璋隔三差五便会来到工地亲自监督工程。怪事就发生在朱元璋视察太庙时,有个工匠对朱元璋说,元世祖忽必烈的造像“流泪”了,就像是要显灵了一样。

朱元璋虽对神鬼抱有敬畏的态度,但他的胆子比较大,自顾自地来到忽必烈的泥像前,对这位老前辈说了一番话:

“痴达子,汝胡人入主中国,可谓幸矣,朕今天命所归,奄有天下,于汝子孙,不加杀戮,但驱还北,汝何恨耶?毋再啼哭。”

大意为:

“你们这群北方鞑子,能入主中原上百年已属幸事。今天朕成了九五之尊,不但没有屠戮你的子孙,还让他们在北方继续生活下去,这是多么大的恩宠?你还是不要再哭了。”

说来也怪,在朱元璋对忽必烈说了这番似安抚似威胁的话后,忽必烈的泥像再没流过眼泪。

明朝太庙中,元世祖忽必烈的造像竟然“流泪”了

朱元璋驾崩后,皇叔朱棣赶走了建文帝朱允炆,篡位当了皇帝。在他的命令下,首都被迁到燕京。从这以后,住在北京的明朝皇帝因路途遥远,不再亲自祭祀历代帝王庙。所以,这座由朱元璋修建的太庙就变得门庭冷落,每年仅有一些留守南京的大臣奉命前来,装模作样地祭祀一番。

随着时代的发展,明朝在中原彻底站稳了脚跟。程朱理学的复兴,让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开始质疑蒙元这一少数民族统治的合法性。于是,不少人都对朱元璋留下的祭祀名单产生非议。他们认为,忽必烈是蒙古皇帝,属于“胡人”之列,作为汉族正统的大明王朝没有理由去祭祀一个胡人。

例如,成化年间,大学士丘濬便在奏章中说道:“或者谓元世祖无功于中国,不祀亦可。”这里所说的“中国”,显然是立足于非常狭隘的民族角度的。与丘濬持有相同态度的大臣有不少,每隔几年便会出现一段请皇帝将忽必烈移出太庙的小浪潮。

不过,毕竟忽必烈是太祖朱元璋亲自请进太庙的。所以,即便大家嘴上颇有微词,每次想到百年太庙的祭祀已成传统,也就“雷声大雨点小”,没人真的去为难一个死去二百多年的元朝皇帝了。

可以想见的是,大臣们拿太庙里的忽必烈说事,无非是要重申大明政权的合法性,借此标榜自己的忠心罢了。

偏偏是这种闹着玩的论调,也有皇帝当真。

明朝太庙中,元世祖忽必烈的造像竟然“流泪”了

这位将此当真的皇帝,正是不靠谱的嘉靖皇帝。原本,没人打算大张旗鼓地瞎折腾,将一尊前朝皇帝的泥像搬出太庙。不过,嘉靖却是个脑回路清奇的皇帝,他觉得南京太庙里供奉的皇帝都是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如今自己已成了一国之君,想要供谁祭谁该由他说了算。于是,在嘉靖的安排下,一座崭新的太庙在北京拔地而起,原本配享太庙的十六帝也变成了十五个,“胡元之主”忽必烈被顺理成章地踢走。

实际上,在嘉靖帝修北京太庙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么多。他是一个崇道尚礼的皇帝,觉得将太庙放在南京有些不妥,想要在北京修一座太庙,将来让大明皇帝每年都亲自祭扫。所以,他原本就没对十六帝的名单有什么反对意见,毕竟这些都是前朝旧事,这些皇帝早已尘归尘土归土,祭拜起来也没什么分别。

不过,就在太庙竣工时,一道奏章送到了朝廷,请求忽必烈能撤销忽必烈配享太庙的资格。大臣递交奏章的原因和前文中我们所说的差不多,无非就是为了标榜大明朝天命所归,所以才会诋毁前朝非“王权天授”。

嘉靖并没有当回事,只是让礼部以“胡元受命九世,世祖最贤”的理由搪塞过去,一如既往地祭拜忽必烈。

直到这时,我们都看不出嘉靖对忽必烈仍持有敬意。

明朝太庙中,元世祖忽必烈的造像竟然“流泪”了

那么,为何嘉靖二十四年他又将忽必烈移了出去呢?

这就得追溯到明朝与宿敌蒙古之间的宿怨上了。明朝之初,朱元璋及他的子孙对残元政权穷追猛打,基本已将位于北亚的蒙古帝国打回到支离破碎的原形了。到了后来,崛起的瓦剌部搞了一出“土木堡之变”,抓了明朝皇帝当俘虏。好在明朝的国力底蕴雄厚,没过多久便在北京保卫战中狠狠地教训了瓦剌人。继瓦剌之后,蒙古俺答又开始作乱。

俺答,是“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的直系后裔。像他的祖先一样,俺答率蒙古部落发动南侵,屡次闹得大明边境鸡飞狗跳。要知道,明朝所采取的对外政策是“天子守国门”,边境以南不远处就是皇帝的老巢。所以,每次俺答骚扰边境的消息传到宫里时,嘉靖都是一阵后怕。在这段时间里,每看到奏章上的“胡”、“蛮夷”等字眼,嘉靖都又惊又怒,一点小事都会让他联想到令整个大明如坐针毡的蒙古俺答。

这下,嘉靖对蒙古人的印象发生了极大的改观。“恨屋及乌”心里的影响下,他不但恨蒙古俺答,连带着还恨所有蒙古人。所以,每年祭拜太庙时,那尊不会动的忽必烈泥像在他看来越来越不顺眼。到了嘉靖二十四年,又有大臣送上了“宜撤忽必烈及其臣木华黎等五人神主”的奏章。这下,嘉靖立马在奏章上签了字:“撤了撤了,赶快撤了。”似乎是觉得将忽必烈的牌位挪走还不够痛快,嘉靖还下令连带南京太庙的泥像一并拆除,眼不见心不烦。

不过,嘉靖拆泥像的动静再大,也解决不了什么现实问题。毕竟,牌位和泥像无知无觉,拆了它们也不会让蒙古人少块肉。所以,俺答该骚扰骚扰,该侵略侵略,像定期旅游一样频繁来到嘉靖家中“做客”。嘉靖二十九年,北京保卫战的场景再度重演,俺答带着千军万马来到北京城下,将偌大的四九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嘉靖皇帝吓得像缩头乌龟一样,连忙派使者与敌方进行交涉,同意签署恢复明朝与蒙古马市的约定。

明朝太庙中,元世祖忽必烈的造像竟然“流泪”了

俺答入侵北京,本来就是虚张声势罢了。在得到了嘉靖的许诺后,蒙古大军高歌凯旋。从这以后,两国之间恢复了贸易,蒙古人对边境的滋扰频率也小了许多。不过,即便如此,“一朝被蛇咬”的嘉靖皇帝仍对蒙古人又恨又怕。在这种情况下,嘉靖自然不会将忽必烈再请回太庙了。到了晚明时期,明朝面临内忧外患,所以后来的皇帝根本没有精力管太庙的事。

更何况,此时的明朝的头号大敌就是盘踞在关外的蒙古和满人,在明朝统治者看来“忽必烈”所代表的“胡族”就是这群人。所以,即便有机会重新修改配享太庙的皇帝名单,也没人再愿意将忽必烈请回来了。

所以,明朝后期太庙里受香火供奉的皇帝有: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商汤、周武王姬发、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偏偏没有元太祖忽必烈。

参考资料:

【《明史》、《明世宗实录》】

Tags:明朝   忽必烈   朱元璋   明世宗   我在宫里做厨师   建文帝   丘濬   元朝   南京   秦汉   三皇五帝   蒙古   明成祖   刘伯温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