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中国10种民间老技艺,都是登峰造极的文化艺术,有些已经慢慢消失(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举例重点说明)

网络整理 2022-05-10 最新信息

手艺人常说:“我不做也许就再也没人做了,可能这就是一个承诺吧,给传统文化的承诺”。听之,总令人潸然泪下。在盛行说“行行出状元”的古代,手艺人一行吃到底,固然不是吹出来的。十年学徒,十年副手,十年操刀,十年坚守,十年传承,手艺人的一生简单而顽固,登峰而造极。

中国10种民间老技艺,都是登峰造极的文化艺术,有些已经慢慢消失

1.团扇制作团扇又称宫扇、纨扇。中国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团扇起源于中国。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

中国10种民间老技艺,都是登峰造极的文化艺术,有些已经慢慢消失

2.手工旗袍旗袍是目前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传统女性服装。制作一件旗袍,需要测量36个数据。更会用上各种传统的刺绣手法,绣金、绣银、滚边,一道工序花上一两天都很常见。仅是缝制一件普通的旗袍,也需要花上一周的时间。机器踩出来的衣服硬梆梆的,体现不出女性柔美的气质,人手才能缝出圆润的感觉。为数不多的高级手工定制旗袍,还可以将绣花做到领子上,设计独到,令人叹服。

中国10种民间老技艺,都是登峰造极的文化艺术,有些已经慢慢消失

3.杭绣杭绣,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至南宋为极盛时期。当时的刺绣,一为“宫廷绣”,一为“民间绣”,前者专为皇室内苑绣各种服饰,后者刺绣官服、被面、屏风、壁挂等。直至清末民初,杭绣仍盛行而不衰,城内后市衔、粥教坊、天水桥一带有刺绣作坊近20处,擅长刺绣的手艺人多达二、三百人。杭绣评为杭州市第一批及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国10种民间老技艺,都是登峰造极的文化艺术,有些已经慢慢消失

4.缂丝缂(kè,同:刻)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中国10种民间老技艺,都是登峰造极的文化艺术,有些已经慢慢消失

5.花丝镶嵌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 、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瓜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

中国10种民间老技艺,都是登峰造极的文化艺术,有些已经慢慢消失

6.点翠点翠工艺是一项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汉代已有。它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只要在使用过程注意保护,光泽和色彩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晚清到民国仍然流行后因全面抗战爆发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依托于人们对漂亮美好事物的追求。

中国10种民间老技艺,都是登峰造极的文化艺术,有些已经慢慢消失

7.瓷胎竹编瓷胎竹编,工艺品,又称(细丝工艺品)、瓷胎竹编,是成都地区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四川特产的一种,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贡品。由于世道艰辛,技艺几经绝传,五十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生产。瓷胎竹编产品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

中国10种民间老技艺,都是登峰造极的文化艺术,有些已经慢慢消失

8.手工核雕浙江舟山核雕是汉族微型雕刻工艺之一。在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上雕刻,有辟邪之用,或作文人清玩。明朝人《核舟记》一文,生动活泼地描写了明代巧匠的核雕工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陈祖章雕核舟核桃雕刻时需将果核抵在一块木板上操作,最细的刀,直径还不到1毫米。一颗成品的微雕需要雕刻数万刀,一刀不对,就功亏一篑。

中国10种民间老技艺,都是登峰造极的文化艺术,有些已经慢慢消失

9.乌铜走银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中国传统铜制工艺品,始创于云南石屏。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由于一般多以镶嵌白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过去,此工艺品多为文房用具等。现在品类十分广泛。

中国10种民间老技艺,都是登峰造极的文化艺术,有些已经慢慢消失

10.建水陶建水陶,又名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中国10种民间老技艺,都是登峰造极的文化艺术,有些已经慢慢消失

Tags:陈祖章   建水紫陶   中国传统   核舟记   瓷胎竹编   工艺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