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逍遥游》的正确解释:鹏其实是个反面例子(庄子钓于濮水的哲理)

网络整理 2022-04-27 最新信息

对于逍遥游这部作品的理解,官方的解释是这样的: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斥鷃这只小鸟万万及不上大鹏。由此而展现出一个观点,人应该有大鹏一样的精神,不能像斥鷃一样苟活一生。

这样的理解不仅仅是官方倡导,而且广为流传。可这真的是庄子的原意吗?不禁让我想起庄子另外一句被曲解的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就是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智慧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可行不通。

其实这就跟李云龙的想法一样:学习?学个屁!

但是呢,估计负责教育的人觉得这句话太消极了,所以就把它砍掉了一半。变成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还被当成积极学习的名言宣传呢,至少我在某所学校的墙壁上就看到过。其实对于《逍遥游》的曲解,也就相对于这句话的曲解一样。

庄子能认为鹏比斥鷃要高级吗?不妨了解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庄子有个基本思想,就是“齐物论”,意思是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夫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他认为秋毫之末、泰山,夭折的幼童和高寿的彭祖都是一样的。因此,他怎么可能认为鹏的“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要胜过斥鷃的“腾跃而上,数仞而下”呢?

又结合庄子自身的经历来看,庄子到了魏国,惠子担心庄子夺走他的相位。庄子的回答是:“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而楚王请庄子去当做官,庄子的回应是: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如果庄子真的向往鹏的千里翱翔,鄙视斥鷃的数尺腾跃的话,为什么他不去做那翱翔的大鹏,反而以在泥坑之中摇尾巴的乌龟自比呢?

若细说的话,其实《逍遥游》里,斥鷃才是主角,鹏只是个反面典型。各位不妨想想,鹏为什么要从北海飞到南海呢?结合候鸟的习性会很容易地得出答案:鹏是因为在北方呆不下去了,所以才去南方。这就相当于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费了那么大劲,其实只是求的一个是安稳的生存环境而已。而斥鷃,早就已经有了一个安稳的生存环境。相当于鹏所千里追求的,就是斥鷃已经得到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斥鷃看着鹏“水击三千里”,当然会进行嘲笑。


《逍遥游》的正确解释:鹏其实是个反面例子



也就有了《逍遥游》中的这段话: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我一跳,就得到了一个可以让我生存的地方。而你那么能“作”,弄得巨浪滔天,不也就是为了一个生存的地方,而且也未必能成功。这,才是《逍遥游》真正合理的解释。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这其实是个反问句——你怎么知道小智慧就不如大智慧,短寿就不如长寿呢?你自以为彭祖是长寿,其实都活不过上古大树的一个春秋,而万事万物,在大道的变化当中,其实都只是一个尘埃而已。当然,负责教育的人是不可能宣扬这种观点的,因为这太消极了。于是他们就如同改庄子的其他名言一样,给了《逍遥游》一个正面的解释,让《逍遥游》变得很积极。而“大鹏展翅”、“鹏程万里”也成了正面的例子。

可是,这种经过“修改”之后的积极,真的有意义吗?

Tags:庄子   彭祖   春秋战国   泰山   南海   惠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