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一代悲情名相张居正缘何毁誉参半祸及子孙(张居正后人民国)

网络整理 2022-04-27 最新信息

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从荆州江陵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经过不懈努力,成为大明首辅,以及明朝中兴的奠基人。可是,生前一言九鼎的张居正,死后却被剥夺谥号,查抄家产,祸及子孙。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一代悲情名相张居正缘何毁誉参半祸及子孙

嘉靖四年(1525年)的一天,张居正在荆州府江陵(今属湖北)的一位秀才的家里呱呱坠地。他的曾祖父刚刚做过一个白龟梦:梦中的月亮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片光明,一只白龟从水中悠悠地浮起来。曾祖父认定白龟就是这小曾孙,于是,信口给他取了个乳名“白圭”,希望他日后能够光宗耀祖。

白圭的确聪颖过人,很小就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12岁的白圭报考生员,其机敏伶俐深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他嘱咐小白圭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为居正。

四年后,张居正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湖广巡抚顾璘对他十分赏识,曾对人说“此子将相才也”,并解下犀带赠给张居正:“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只做—个少年成名的举人。”

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中二甲进士,授庶吉士。

庶吉士是一种见习官员,按例要在翰林院学习3年,期满后可赐编修。张居正入选庶吉士,教习中有内阁重臣徐阶。在徐阶的引导下,张居正努力钻研朝章国故,为日后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设内阁,其职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厅。首席内阁学士称首辅,实际上也就是宰相。张居正入翰林院学习的时候,内阁中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结果,严嵩成为内阁首辅。

嘉靖三十三年,张居正借口请假养病,离开京师回到故乡江陵。休假三年中,他仍不忘国事,亲身接触农民。家境本就贫寒的居正,在乡间体会到了人民的辛劳、饥寒和痛苦。责任感促使他重返政坛。

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仍回翰林院供职。这时的他渐已成熟,在政治的风浪中相机而动。嘉靖四十三年,深谋远虑的徐阶举荐张居正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两年后,世宗殁,裕王即位,是为明穆宗。

张居正的机会来了。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以裕王旧臣的身份,被提拔为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这一年,张居正43岁。

一代悲情名相张居正缘何毁誉参半祸及子孙

入阁以后的张居正并没有为个人的升迁而自鸣得意,他面临着内阁内部日益白热化的政治斗争。

原来,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蒿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但不久,徐阶因年迈多病,举筹失措而被迫归田。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

高拱是河南新郑人,《明史》说他“才略自许,负气凌人”,属于那种牛气烘烘的人,做他的同僚或下属,基本上都会觉得不太舒服。他是张居正的前辈,在做国子监祭酒(注:最高学府的校长,正四品)时,张居正曾是他的手下。

嘉靖帝驾崩后,隆庆帝继位,高拱、张居正两人都得到重用,但高拱排名在前,是内阁首辅。隆庆帝做了6年皇帝,于36岁的盛年驾崩。继位的万历帝只是个10岁小孩,先帝遗诏,命高拱、张居正做顾命大臣,一起辅佐小皇帝;另外两个列入遗诏中顾命的,一个是从小照顾万历帝的“大伴”——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冯保,还有一个是文渊阁大学士高仪。

高拱和权宦冯保不和,于是,张居正联合冯保,勾结后妃,以“专政擅权”之罪,责令他回原籍闲住,不许停留。

这样,张居正就成了首辅,从此独掌国家大权达十年之久。张居正稳居权力巅峰时,连万历也得视其脸色行事。由此也让张居正可以毫无顾忌,放开手脚,对从头烂到脚的大明王朝,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代悲情名相张居正缘何毁誉参半祸及子孙

张居正一生完成或参与的重大改革有五项之多,使得困扰明朝一百多年的南北威胁得以解除,全国气象一新,百姓大受其利,国家实力大增。这些重大改革包括:

开放海禁。在隆庆其间,张居正与时任内阁首辅高拱改革实施了两百年的海禁政策,开放海禁,允许国际贸易,民间商船可以出海。由此,明朝打开了与菲律宾、越南、泰国及对中东、西欧的海上贸易,沿海人民多了一条生计,为害沿海达一百多年的“倭寇”也一夜间销声匿迹,东南沿海呈现出太平景象。

在张居正与高拱的主持下,明朝与蒙古俺答部落签订了“隆庆和议”,放弃了对蒙古的军事对抗与经济封锁,同意封贡互市。这是一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大明朝保全了“天朝上国”的尊严,以宗主国的身份册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同意当明朝的“外藩”。蒙古不再对明朝边境烧杀抢劫,明朝也不再屯积重兵,两千公里长的中蒙边境得以宁静,干戈化为玉帛。

推出税收“一条鞭法”,就是正税以外无杂税。在全国范围内雷厉风行,一亩地一亩地地进行丈量。在一个效率奇低的封建社会里,在一个因循守旧的官僚体制中,张居正锲而不舍地调查数年,立竿见影,收到实效,地方政府的乱收费大幅度减少,减轻了人民负担,国库收入三年内增加一倍多。

国家有了财力,张居正开始治理黄河水患。万历六年,张居正派工部尚书潘季驯治理黄河,一举取得成功。黄河、淮河与京杭运河的走向维持了三百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治黄治淮治运河成就。

张居正还对最难的吏治实行改革,其利器是“考成法”。“考成法”很像是今天的绩效考核与“问责制”。“考成法”一出,朝中面貌焕然一新,效能大为提高。官吏要想升官或保官,就必须踏实办事,无德无才或吃粮不能办事的冗官有了危机与压力。各级政府一时形成“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的清明局面,一大批有德有才有绩的官员脱颖而出,而一大批无德无能的冗员得以淘汰。明万历九年,张居正一次就淘汰了冗官169名。

一代悲情名相张居正缘何毁誉参半祸及子孙

张居正于国事日以继日地奔忙,连老父去世,他都未能服丧守制。万历九年(1581年),57岁的张居正终于劳累病倒。次年,张居正病逝。

死后,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张居正带着平生的抱负埋入了江陵的墓地,可他哪里知道,自己一生为国任劳任怨的功德,换来的竟是家族子孙的大难。

张居正一切的改革着眼于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因而,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损害一些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加之他自己在政策及用人上也存在一些失误,他死后,有些人就开始肆意的报复和攻击。

张居正在位时,明神宗一直尊其为师。而事实上,神宗不是敬爱他,而是敬畏他。张居正当国的十年,所揽之权,正是神宗的大权。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实际上是蔑视主上的表现。张居正死后,神宗开始寻找复仇的快慰。

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潘晟是张居正生前所荐,潘晟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

不久,言宫把矛头指向了张居正。于是,神宗下令彻抄张居正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以罪状示天下,还差点刻棺戮尸。张居正的家属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名相之家,竟落得了如此可悲的下场。

人亡而政息,张居正在位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复以前弊端丛生的旧观。刚刚中兴的明朝,又走向了下坡路。

一代悲情名相张居正缘何毁誉参半祸及子孙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的直接起因,是万历皇帝怀疑他受了大量贿赂,张居正独掌朝政十年,朝中官员多由他一手提拔,其受贿之大,超过权宦冯保。

张居正确实收了不少同僚与部下的馈赠。据《明史》记载,吏部尚书张四维给张居正的馈赠终年不断,戚继光、谭纶也向张居正馈赠,戚继光送的是两个波斯少女,请人调教成能说汉语、懂得礼节、驯服识趣的小妾,还向他传授“采阴补阳、益寿延年”秘诀。谭纶送的是海狗肾,一种春药。《明史》还记载,一位很能打仗又很贪黩的两广总督曾送给张居正许多珍珠,还有金盘二个,盘内植有珊瑚树,高三尺许。

抄张居正之家时,共抄出黄金2400两,白银十万两,金器3710两,金首饰900两,银器5200两,银首饰10000两。

张居正被抄家的第二个原因,是有人举报,举报说张居正羡慕辽王府第华丽雄壮,一心想占为己有,于是就诬蔑辽王谋反,将他废黜,接着将他的府第、坟地连同百万金银全部霸占,再兴建自己的府第。事实证明,这一举报属于诬告。

不过,张居正盛气凌人,容不得不同意见者,对大臣动不动就施以廷杖之刑,然后撤职与流放。这批受害官员对他恨之入骨,早就等待着复仇雪恨的一天。

张居正最大的弱点,也是致命的弱点,就是不为父守孝。明万历六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张居正回乡为父送葬,排场奢华,坐的是一顶32名轿夫扛抬的轿子,前有起居室,后有卧室,两边有回廊,各有一个书僮为他焚香挥扇,其排场之豪华,规模之盛大,创下官员巡视之最,如此奢华必然激起百官弹劾。葬父完毕,他又不在乡为父守孝,而是“夺情视事”,回朝执政,在标榜“以孝治国”的社会里,不孝就是不忠,不守孝就会遭到士大夫的鄙视。朝中许多大臣攻击张居正,集中到一点就是不为父守孝。

就张居正的改革而言,其杰出的历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肯定张居正的同时,他的骄奢淫逸,恣情声色,刻薄寡恩,跋扈操切,也是后来人对其持保留看法的地方。

Tags:明朝   明史   高拱   考成法   徐阶   江陵   张居正   冯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