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郑和本是和平使者,为何下西洋时大动干戈,将二国国王押解回京?

网络整理 2019-05-25 最新信息

明朝的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也是闻名遐迩的“和平使者”。从公元1405年到公元1433年,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七次下西洋,高举和平旗帜,与东南亚30多国进行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 然而,和平的主题下却有许多不和谐音,比如第1次、第3次和第4次下西洋,郑和都遇到了不测之事,发生了流血斗争,其间,郑和还将二个国家的国王抓获,押解回京,交由朱棣处罚。这是为什么呢?

郑和本是和平使者,为何下西洋时大动干戈,将二国国王押解回京?

下西洋船队

明成祖朱棣的外交手腕

明朝开国时,朱元璋确定了4个字的外交政策:和平外交。也就是说,明朝虽是个大国、强国,但咱不以大欺小,也不以强凌弱。对于周边国家,咱们交好不交恶。为此,朱元璋还在《皇明祖训》中开了个单子,单子上列出了15个“不征之国”的名字,表明他的和平外交意图。

朱棣取得帝位后,保持他老子的外交政策不变,以和为主,和和气气。但朱棣的性格比较强势,他嘴里说和气,你真的相信他和气吗?朱棣所要的和平外交,前提是“外邦臣服”,你若有不臣之心,他可不客气!

比如,朱棣先后五次征伐蒙古,迫其臣服;又南征中南半岛, 灭了安南(今天的越南)的胡朝,将安南并入明朝版图。可见,朱棣可不是好惹的主。

郑和本是和平使者,为何下西洋时大动干戈,将二国国王押解回京?

朱棣

朱棣在外交上的最大手笔,是派郑和七下西洋,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颇多争议,有“寻找建文帝说”,有“威慑帖木儿帝说”,有“开拓海域说”,但是我认为,朱棣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宣扬国威”,直白点说,就是高调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威服周边国家,如果你臣服了,我便欢迎;如果不服臣呢,可能还有别的手段。

郑和的远洋船队,同时也是一只强大的海军舰队

英国剑桥大学的大佬级专家李约瑟,对郑和船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李约瑟煞费苦心,他将亚洲与欧洲各国的海军拿来与郑和的舰队相比较,得出一个令人吃惊得结论:

“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这可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白纸黑字记载在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那么,具体的说,郑和的船队到底有多强大呢?

郑和本是和平使者,为何下西洋时大动干戈,将二国国王押解回京?

郑和宝船

先看几个数字: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船队的人数、船只数,船的大小尺寸分别是:2.7万人;200多艘船;船长151米,宽60米,可容纳千人。

50多年后,西方殖民者进行新航路开辟时,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也只有1500人而已。哥伦布第一次出发去美洲时,只有87人的团队,与郑和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另外,哥伦布探险船队的船只有3只,“平塔”号、“尼雅”号和“圣玛利亚”号,其中最大的“圣玛利亚”号船长23.66米,船宽7.84米,只是郑和宝船的6分之一不到。

郑和的宝船上还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设备,除了常规的冷兵器刀、枪、弓、弩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火器如火枪、火炮、火铳等。宝船上还配备了最先进的航海仪器,比如“牵星板”和“指南针”......

这样的船队与规模,这样的武力和“肌肉”,有多少小国家看了不害怕的?

郑和本是和平使者,为何下西洋时大动干戈,将二国国王押解回京?

郑和

该出手时就出手,郑和果断处理两起叛乱事件

下西洋途中,郑和遇到过二次恶性事件,他均作了恰当的应急处理。

1409年10月,郑和第3次下西洋,在访问斯里兰卡时出现问题,当时斯里兰卡叫着锡兰山国,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也是个不好惹的主,他对郑和的态度“负固不恭”,郑和感觉他有“谋害舟师”的可能,于是先行离开,到别处访问去了。当郑和回程,再次去了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居然贼心不死,他派了5万兵围攻郑和船队。郑和得知敌巢空虚,仅带随从2000人突袭了亚烈苦奈儿的王城,结果活捉了亚烈苦奈儿和他全家。

1411年六月,郑和将亚烈苦奈儿解押至北京,朱棣免了亚烈苦奈儿死罪,但是命令斯里兰卡另立了一位君王。明朝确立了在斯里兰卡的威望。(见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六)

郑和本是和平使者,为何下西洋时大动干戈,将二国国王押解回京?

锡兰山国动乱

《大明太宗孝文皇帝实录》还记载了1412年11月的苏干剌叛乱。那是郑和第4次下西洋,到达苏门答腊岛时,正好遇到苏门答剌国发生政变,苏干剌杀死了明朝所支持的原国王,自己当了国王,郑和讨厌这种犯上作乱的行经,他代表明朝政府,不承认苏干剌政权的合法性。苏干剌大怒,居然率军截杀郑和船队。郑和引军回击,毫不费力的击败敌军,生擒了苏干剌。1415年8月12日,郑和船队押着苏干剌回国,朱棣诛杀了苏干剌。

并不是所有的冲突,明朝都会严惩,和平是主题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冲突,明朝都会严惩的,比如第一次下西洋时遇到的一次流血事件。

郑和本是和平使者,为何下西洋时大动干戈,将二国国王押解回京?

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经过爪哇岛的麻喏八歇国时,恰逢西爪哇与东爪哇内战,西爪哇灭了东爪哇后,杀红了眼,错把郑和船队的人认做敌人,杀了170人。郑和火冒三丈高,派人去西爪哇讨说法,西爪哇的国王叫西王,一听此事,马上去给郑和道歉,又立即派人到北京找朱棣道歉,请求免于处罚。(见于《太宗文皇帝实录》)

郑和看到西王道歉的态度诚恳,便没有兴兵报复;远在北京的朱棣也宽恕了西王,只是要求他们赔尝了一定的黄金以谢罪。

可见,刀枪斧铖只会加诸于无礼者,以及狼子野心之辈,主旋律还是以和为贵。

结语:和平是主旋律,但绝不放弃武力,这是朱棣的性格,也是他对藩属国的基本态度,郑和是朱棣这种精神的忠实贯彻者。

参考资料:《明史·郑和传》;《太宗文皇帝实录》;《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本文作者:史书雅读(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455336786100275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郑和   明成祖   明朝   历史   海军   朱元璋   李约瑟   经济   斯里兰卡   航海   苏门答腊   外交政策   帖木儿   欧洲   亚洲   蒙古   建文帝   明史   剑桥大学   爪哇岛   指南针   老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