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网络整理 2022-05-23 最新信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在中、高考占的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那么以下这些传统文化小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一、常见借代词语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 桑梓:家乡

2. 桃李:学生

3. 社稷,轩辕:国家

4. 南冠:囚犯

5. 同窗:同学

6. 烽烟:战争

7. 巾帼:妇女

8. 丝竹:音乐

9. 须眉:男子

10. 婵娟,嫦娥:月亮

11. 手足:兄弟

12. 汗青:史册

13. 伉俪:夫妻

14. 白丁,布衣:百姓

15. 伛偻,黄发:老人

16. 桑麻:农事

17. 提携,垂髫:小孩

18. 三尺:法律

19. 膝下:父母

20. 华盖:运气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二、作者作品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 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 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 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 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 《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 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 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6.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7.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18. 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阿巴贡;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三、中国文学之最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5.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7.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8.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0.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1.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2.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3.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四、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 三国:魏、蜀、吴。


3. “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 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 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 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1.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2.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3. 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14. 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五、一句话评书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 《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2. 《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3. 《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4. 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5. 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6. 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7. 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六、特殊称谓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 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七、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 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 谪:降职并远调。

3. 拜:授给官职。

4. 授:授予官职。

5. 擢:选拔,提拔。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 罢:罢免、停职。

8. 免:免除官职。

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八、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 苏州:姑苏。

2. 成都:锦官城。

3.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4.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5.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6.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7. 镇江:京口。

8.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九、历史典故,贯穿数百年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春秋战国数百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负荆请罪”说得是哪两位重臣的故事?何为“永结秦晋之好”? 为什么说“问鼎中原”? “纸上谈兵”说明了什么道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上功夫。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2.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3.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但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4.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5.尊王攘夷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6.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7.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8.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9.老马识途


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


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0.围魏救赵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1.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2.窃符救赵


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


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生死荣辱为轻的优良品德自古以来,饱受称颂。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3.朝秦暮楚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比喻人反复无常。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4.图穷匕见


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贏政,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


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贏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贏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5.班荆道故


班:铺开荆:荆条。《左传,襄 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意思是伍举与声子在郑国的郊外相遇,在地上铺开荆条,一起坐下来吃东西,并谈论楚国的事。后以“班荆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话旧情。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6.苌弘化碧


《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其血化为碧玉。


当然化碧之说为后人的演义,后来常以“苌弘化碧”来比喻忠贞之人含冤而死或指为国献身,忠烈精神长存。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7.悬梁刺股


《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8.丁公凿井


春秋战国时一个姓丁的人因为家中无井,所以就在自家院中打了一口井,他觉得这样一来,洗涤和取水就不需要专用一个人了,说是等于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有人听到这话后就把它传讹了,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后来就以此比喻以讹传讹,或主观主义凭空解释,把事情搞得颠倒悖谬。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19.得鱼忘筌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


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20.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


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传统文化知识、民俗别称大全、重要历史典故,中高考的你值得一看

Tags:我在宫里做厨师   东晋   散文   文化   诗歌   屈原   北宋   三国演义   民俗   南宋   苏轼   文学   红楼梦   岑参   鲁迅   赵盾   杜甫   清朝   韩愈   曹雪芹   白仁甫   杨炯   蒲松龄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