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原为“尽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网络整理 2022-05-19 最新信息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原为“尽忠报国”?

河南汤阴岳飞庙

岳飞出生时就颇具传奇色彩。《宋史·岳飞传》记载,岳母临分娩时,有一只大鸟在屋顶飞过并鸣叫。为此,岳飞父亲岳和特意为儿子起名岳飞,取字曰鹏举。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岳和希望自己的儿子具有展翅高飞、鹏程万里的远大志向。

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言语,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吴起的兵法。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岳和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家、为正义献身吧!”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原为“尽忠报国”?

岳母刺字

岳母的家教故事则更为后人熟知。据传,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国家动乱,自幼立志报国的青年岳飞,长跪母亲面前,表达了意欲告别母亲,决心以身许国的意愿。大义凛然的岳母,值此生死难定的离别之际,毅然决然,在儿子背上刺下了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不过,或许你不知道的是,《宋史·岳飞传》里记载的那四个字,并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说的是,岳飞蒙冤入狱时,时任御史中丞何铸,审问岳飞,岳飞撕开衣裳把后背给何铸看,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字迹刻得很深。

那为啥“尽忠报国”后来演变成了“精忠报国”呢?一种解释是,1133年,宋高宗召见岳飞,亲笔御书了四个大字“精忠岳飞”,绣成一面战旗赐给岳飞。此后,这面“精忠岳飞”大旗,成为岳家军的主要标志,后人因此而有“飞白精忠早赐旗”的诗句。由于岳飞曾经得到过这一殊荣,故而后世写他的小说、戏曲便常常以精忠为名:唱词如《精忠八角鼓》,戏剧如《精忠记》,小说如《精忠全传》等,也正是由于这些作品的广泛流传,后人逐渐将“尽忠报国”演变为“精忠报国”。

也有人说,刺字的并非岳母。因为宋人笔记和相关史料均未记载岳飞背上的字为岳母所刺,岳飞之孙岳珂所著的《金佗稡编》也没有记录。另外,一般认为,在宋代刺字并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做到的,而是一项专门的技艺。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原为“尽忠报国”?

岳飞庙·“精忠报国”匾额

然而,不管是“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无论刺字的是不是岳母,精忠报国的岳飞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岳氏后代乃至国人的崇高典范。也正是这种赤诚的报国情怀铸就了岳飞英雄的一生。

Tags:金佗稡编   精忠全传   尽忠报国   精忠记   精忠八角鼓   宋史·岳飞传   岳飞庙   左氏春秋   岳飞   精忠岳飞   精忠报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