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勤勉执政?刻薄寡恩?有真性情?浅论雍正皇帝一生功过(雍正历史资料)

网络整理 2022-05-12 最新信息

随着《雍正王朝》的热播,雍正帝的名气也随着剧的持续播放而变得家喻户晓。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1722年-1735年在位,统治清王朝13载。

勤勉执政?刻薄寡恩?有真性情?浅论雍正皇帝一生功过

雍正帝

在惨烈的“九龙夺嫡”中突围而出,成功晋升为清王朝皇帝的雍正,是一个勇于创新、勤于治国的封建帝王,他通过整顿吏治,澄清统治,改革财政,追缴国库欠银,增加国家收入,减少人民负担,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为清王朝的”康乾盛世“打下了赫赫功绩,但他也有着重大的过失,为清王朝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本文根据清王朝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和相关学者著作、论文,对雍正皇帝的功绩与过失进行解析与评价。

一、雍正帝的功绩(一)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又称之为地丁合一,是清王朝赋役制度的重要改革,是清王朝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人丁税)被废除。

摊丁入亩的实施,客观上放松了对底层农民人身的控制,使得清王朝人口迅速增长。田赋和丁役历朝历代都是百姓的义务,但是以前一直是分别缴纳征派。田赋是按照土地好坏与面积大小来征收的,丁役则是按人口征收,两块税赋的缴纳标准不一样。

勤勉执政?刻薄寡恩?有真性情?浅论雍正皇帝一生功过

雍正御批

在康熙时期,由于康熙的政策以宽大为主,即所谓“爱民以蠲租为急,待人以不杀为怀”,加上康熙六十年的和平光景和康熙晚年“八龙夺嫡”的惨烈夺位之争,导致民间法律制度与风气日益宽松,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造成丁役系统崩溃,使广大农民的负担日益沉重,造成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威胁清王朝的政权。

这一制度的实行,由于征税的对象是土地,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增加了大量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对活跃商品经济起来推动作用;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也使得劳动力不再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上,进一步松弛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活跃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对百姓任意加税的机会。

浙江《嘉兴府志》评价道:“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
(二)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土司即原土著民族的首领,流官指的是由中央王朝委派的官员,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由于担任土司的人大都是“部落贵族““部落首领”,有着世袭罔替的权力,并且在自己的辖区内自成一套独立的权力体系,更有属于自己的独立兵权,其实所谓土司就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诸侯国,而且西南地区偏远独特的地理关键,导致中央王朝鞭长莫及、难以管理这些土司。这些土司对内实行农奴制度,对外经常互相发生战争,还经常骚扰附近百姓,又时常不服从中央王朝管理,中央王朝一直在为解决土司割据的积弊而努力。

最早的改土归流始于明朝,但明朝、清初只限于小规模改革,直到雍正时期清王朝国力强盛,雍正帝又是锐意进取的君主,大规模推广改土归流的社会条件也成熟了。

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数次上书,全面阐述改土归流的必要,明确提出“云贵大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奏请准许推行。他建议对不法土司用计擒为上﹐以兵剿为次;使其自动投献为上,勒令纳土为次;既要用兵,又不专恃用兵;以武力相震慑,力争以政治手段解决。他要求调整云、贵、川等省边境的不合理的行政区划﹐以便统一管理,使地方官相机行事。雍正帝对此甚为赞赏,令其悉心办理。

勤勉执政?刻薄寡恩?有真性情?浅论雍正皇帝一生功过

鄂尔泰

改土归流制度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界的控制,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统一,而且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

我国古代历史上国家正税之外的杂征名目繁多。“火耗”一词初见于《元史·刑法志·食货》,意即州县为弥补所征赋税银两在熔铸过程中的损耗、于正税之外附加的税额。

由于清王朝是极端中央集权制度,清王朝的税赋制度里面地方存留所占比例很小,一般不超过25%的比例,连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半都达不到,这导致地方存留钱粮根本难以应付地方繁重的事务,导致地方行政经费产生巨大缺口。因此为了维持正常办公,地方官员有的挪用正税,有的加征火耗,不断向百姓加征,挪派来弥补这个巨大缺口。

加上康熙末年,吏治败坏,腐败横行,导致百姓的税赋越来越高,民间苦不堪言。

火耗征收的不加限制,一方面使政府官员遭到严重腐蚀,国家权威受到削弱;另一方面,使百姓的负担增加,国家税收也受到威胁,对整体国家经济造成严重危害。

雍正帝鉴于此种严峻形势,果断决定改革,全国各省收征收的火耗全部归中央,另外发养廉银对相关人品过硬、做事踏实的官员进行财政补贴。

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二是吏治有所澄清,官员贪污腐败之风有所收敛:三是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四是弥补了国家财政亏空,中央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地方行政经费储备增加;五是有利于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察管理。

据统计,仅仅十几年的时间,清王朝的国库的财政结余就由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增加到雍正末年的6000万两,国家财用富足,为乾隆时期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勤勉执政?刻薄寡恩?有真性情?浅论雍正皇帝一生功过

朕的功劳还是很大滴

二、雍正之过失(一)文字狱

因为清王朝本就是少数民族统治,加上雍正帝在皇位争夺的过程中树立了很多政敌,在雍正帝登上至尊之位后,对威胁他统治的势力进行清洗,比如八王爷、阿其那、年羹尧、隆科多等等。无论是兄弟还是臣子,无论是八旗权贵还是汉族官员,只要对皇权存在潜在的威胁,就会被雍正帝以各种名义处置。而在其中,吕留良曾静案件的影响最大,自此文学狱大兴。在吕留良曾静案件之后,雍正严密监督广大民众的民族思想,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而且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专门挑别人文章诗歌里的纰漏,来牵强附会的断章取义,诬陷他人,以此来漫天要价或排除异己,这导致了大量的耸人听闻的“文字狱”。

大兴文字狱是清朝统治最黑暗的一部分,它从开始到结束,历时近百年,特别是雍正乾隆时期,很多无辜的人遭到迫害,受到极其惨重的惩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最黑暗最无道的一幕。

勤勉执政?刻薄寡恩?有真性情?浅论雍正皇帝一生功过

清朝文字狱档案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令”。雍正帝为人猜忌,终其一朝文字狱竟有二十余起,密度仅次于乾隆帝,而且多为大案重案。
(二)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是清王朝限制和禁止与国外运输贸易,严格限制与国外经济、文化、科学、制度等方面的交流。

这项政策虽然是是清王朝封建政府实行的防御性自卫政策,但是也是典型的孤立主义政策,这项政策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的结束。

“闭关锁国”制度是基于自给自足的自然传统小农经济社会,不需与外界接触,自成一套经济体系。雍正帝为了隔离汉族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防止汉族得到国外的势力的支持进行反清,拒绝了所有国外的东西,导致清王朝的皇帝骄傲自满,也使得清王朝高层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清王朝特别担心中国会受到国外的影响,受到国外的侵略,担心中国人的反清势力将与国外势力相互勾结。

明朝是“禁海”,但不“锁国”,依然与国外有很多联系,但是清王朝鉴于郑成功的前车之鉴,对海上贸易实行严格执行禁令。限制船舶的技术,限制国内产品出口,实行对外国贸易的限制,将通商港口之局限于广州一地,还限制外国商人和中国的商人进行长时间的接触。导致中国盲目狂妄的夸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感觉自己就是“天朝上国,而清王朝的统治者除了康熙之外,拒不接受国外不一样的文化和技术(即所谓的奇技淫巧)。

闭关锁国严重阻碍工业和商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自然小农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加上清王朝的抑商政策太多太繁,严重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

勤勉执政?刻薄寡恩?有真性情?浅论雍正皇帝一生功过

落后愚昧的晚清中国

总结

关于雍正皇帝,不同时间、不同的人对他的看法都有所不同,有人咒骂他,有人赞美他,有人说他是性情中人,也有人说他刻薄寡恩,但是不管怎么说,雍正帝的确为清王朝的延续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一个传统文化评价标准,雍正帝在中国古代的帝王群体之中绝对是前列。雍正帝是一位非常勤勉有才干的皇帝。他在位的十三年之中,每天只是睡四五个小时而已。一年就只有万寿节这一天才会休息。十多年间,他的朱批批语高达一千多万字。

勤勉执政?刻薄寡恩?有真性情?浅论雍正皇帝一生功过

雍正朱批批文

在雍正帝的统治下,对内没有出现权臣大贪如和珅、穆彰阿之流,对外作战节节胜利,国家上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水旱灾害,也没有发生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国家人口不断增长。这是雍正的功绩

但是,雍正帝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刻薄寡恩、冷酷无情。雍正帝的功臣也少有善终者,年羹尧、隆科多等都死于非命。雍正帝对待政敌是无比无情的。与他争夺大位的八王爷胤禩、九王爷胤禟等人都被搞死,而且雍正帝大兴文字狱,钱名世案、吕留良曾静案等等,都是极其血腥。

总的来说,雍正帝所建立的规章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确保了皇帝的无上权威,使得中国进一步陷入专制独裁的泥沼中,导致中国社会、中国文化进一步僵化,中国文化的活力进一步丧失,为中国后来的全面落后埋下了伏笔。

参考资料:《清史稿》、孟森《清史讲义》、邝士元《国史论衡》、冯尔康《雍正传》、曹琳《清代的火耗归公和养廉银》、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历史档案》、《皇朝文献通考》

Tags:清王朝   嘉兴府志   元史·刑法志·食货   鄂尔泰   雍正   雍正王朝   雍正帝   改土归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