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汉朝-陵墓-海昏侯墓(西汉海昏侯墓的发现与研究)

网络整理 2022-04-30 最新信息

海昏侯墓是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墓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2015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汉朝-陵墓-海昏侯墓

汉朝-陵墓-海昏侯墓

刘贺(前92年7月25日—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后元元年(前88年),其父刘髆去世,年仅五岁的刘贺嗣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1]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依旧回故地巨野做昌邑王。元康三年(前63年),被废为海昏侯,移居豫章国(今江西南昌)。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去世,史称汉废帝。

汉朝-陵墓-海昏侯墓

海昏侯葬在墩墩山上,说是山,其实高度不过25-30米,也就是一座土岗,该土岗呈长条形的东西走向,侯墓位于最西侧,而侯夫人墓位于东侧,他们共享一个夯土平台,也就是将高岗夯平整之后再挖墓坑的。刘贺和她夫人是埋葬在一个墓园之中、同茔异穴而葬,这种方式与西汉帝陵的排列也是一样的。海昏侯墓园大概为46000㎡,墓园有墙,长度大约800米,有东、北侧的两个门,门外立有双阙。

汉朝-陵墓-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发掘前

汉朝-陵墓-海昏侯墓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平面图(M1为刘贺墓,M2为其夫人墓)

汉朝-陵墓-海昏侯墓

刘贺和他的夫人共享一个祠堂,且祠堂位于南侧,祠堂到他们墓葬的距离都是相同的,汉制规定,男性墓主无论有多少妻妾只能有一座祠堂,东面没有祠堂的三座墓葬很可能就埋葬着刘贺的妾们,在侯墓的后排是刘贺的孩子,这点从祠堂的有无和所在位置也能判别出来。

F1位于刘贺墓道口正南方,长宽均约为10米,面积约100平方米,由四座曲尺形夯土台基组成,东、南、西、北各有门道,在门道处有方形夯土基础,其中在北、东、西三门附近均发现有灰坑(祭祀坑),推测F1为寝殿。F2规模最大,为回廊形建筑,平面形制为“凹”字形,外围分布方形夯土基础,东西长约14、南北宽约10米,主体建筑面积约140平方米,推测F2为祠堂。F13坐东朝西,F14坐西朝东,均面向位于中部的F1和F2,两者形制基本一致,均为三开间长方形的回廊形建筑,每组长约37、宽约10米,面积约270平方米。

汉朝-陵墓-海昏侯墓

主墓前寝殿

汉朝-陵墓-海昏侯墓

主墓前祠堂

海昏侯墓呈甲字形,墓道朝南,其中的墓室结构非常复杂,最大的特点是高度的居室化和宅院化,这点和战国的周制、楚制有很大区别,后者多为竖穴土坑墓,墓室呈盒状,其中用不同的“格”来划分空间,同时,它们的墓道不会修到墓底,而是修到椁室的上面,随葬品和棺都是从上面放入。而汉制则是把墓道修到墓底,墓室中有各种通道可以到达墓室中的各个地点。

汉朝-陵墓-海昏侯墓

汉朝-陵墓-海昏侯墓

汉朝-陵墓-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就好比一个大院子,一进门就是甬道,在甬道的东西两侧是车马库,甬道正对着主椁室,而主椁室非常高,要高出外藏槨60公分,同时它又分为东西两室,中间被隔墙隔开,彼此独立。东侧放棺,是为寝,西侧为堂。主椁室周边有回廊形通道,在这里放的是戈、戟和盾牌,起到的是警卫作用,而廊道外面是储藏椁。

刘贺的椁室用非常粗大的木料制作,并用席包裹起来,而它的棺是两重棺,要知道,到了这个时候,棺还能分出重来,但是椁就不行了,一般按内容分,比如说是否使用了黄肠题凑等等,这和战国时期的丧制有所区别。

汉朝-陵墓-海昏侯墓

汉朝-陵墓-海昏侯墓

汉朝-陵墓-海昏侯墓



Tags:刘贺   汉朝   西汉   建筑   战国时期   F1赛车   我在宫里做厨师   刘髆   江西   汉昭帝   南昌   考古   跟着地铁圆太原安家梦   汉武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