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八国联军中的华人雇佣军:将大炮对准紫禁城

网络整理 2019-04-26 最新信息

1900年,以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意大利、奥匈8个国家士兵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史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人数最多时,有5万余人。其中,日本人数最多,达到了2万人;意大利人数最多,只有80多人。

在八国联军中,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华勇营。他们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在八国联军中看起来非常显眼。事实上,他们根本就是如假包换的中国人。

八国联军中的华人雇佣军:将大炮对准紫禁城

华勇营隶属于英国军队,成立于1898年。

英国为什么要组建华勇营呢?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西方列强看到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在中国掀起了一轮“跑马圈地”的高潮。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自然不甘落后。当时,沙俄通过强租旅顺口和大连湾,使东北沦为他们的势力范围,引起了英国的不满。英国为了与沙俄抗衡,于1898年7月1日,与清朝政府签订了《租威海卫专条》,强行“租借”了威海卫及附近海面(包括刘公岛、威海湾内岛屿及海湾沿岸10英里地方)。

八国联军中的华人雇佣军:将大炮对准紫禁城

英国随即在威海卫建立了海军基地。可是,海军基地建立起来后,却面临着陆防空虚的尴尬境地。毕竟,没有一支陆军部队来防守海军基地,海军基地就会很容易被人从陆地上攻破。由于英国的部队已经被调派到全球各殖民地,无法再抽出兵力防守威海卫海军基地,英国只好按照惯例,从威海当地招募一支华人雇佣军队伍。

英国在中国招募组建军队,这太不把清朝政府放在眼里了吧?清朝政府明确表示反对。可是,英国人辩称这是一支警察部队,负责维护威海卫当地的治安,并不参与军事行动。清朝政府就算明知道英国人在撒谎,也无可奈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898年11月,英国在威海正式招募华人雇佣军。不过,中国素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给外国人当兵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心理关口,所以,最初威海本地人极少响应号召前来当兵。后来,在“高薪”诱惑下,一些从清朝军队退下来的老兵前来应征,总算组建了一支几百人的军队。

八国联军中的华人雇佣军:将大炮对准紫禁城

英国将这支华人雇佣军称为“华勇营”。华勇营军饷高,待遇好,军官从不苛刻士兵的粮饷,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来参军。到后来,许多威海本地人也踊跃应召入伍。到1900年5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打响之前,华勇营官兵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00多名。

华勇营的武器装备怎么样呢?据华勇营的副指挥布鲁斯中尉在报告中写道:“这支部队编制齐全,设置步兵连、骑兵连、机枪连,以及炮队,并拥有自己的军事乐队和卫生队。并且每个连都配备了从香港、上海和杭州等城市的现代化学校中招募来的精通英语的翻译人员。”

显而易见,华勇营完全按照一支现代军队的标准进行装备,比清朝军队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八国联军中的华人雇佣军:将大炮对准紫禁城

英国战地记者维奇·兰德尔在《中国与联军》详细描写了华勇营的训练状况:“士兵们每天训练达四、五个小时,军事素质迅速提升,尤其六百码射击成绩十分优秀。所以带兵军官对他们赞不绝口:‘他们非常遵守纪律,而且十分自律;他们非常强壮,而且十分坚忍;而且,他们个个都是射击高手,几乎环环击中。’”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打响后,华勇营被调动到前线,成为英国军队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军队里除了来自威海卫的华勇营外,还有来自香港和新加坡的“华勇”。这就意味着,华人雇佣军成为了英军的主力。

华勇营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表现得非常抢眼,还得到了美国军队的赞扬:“只要是女王陛下的军队,不管什么肤色,美军都把他们看作亲密战友。”

八国联军中的华人雇佣军:将大炮对准紫禁城

八国联军进展迅速,打败了清军和义和团,先后攻陷了天津和北京。8月15日凌晨,华勇营终于攻破了自己国家的都城,并把大炮架在城墙上,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紫禁城。

鉴于华勇营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表现,英国陆军部以天津城门为图案,为华勇营设计了一种军徽,镶嵌在帽子和衣领上。后来,英国还在威海卫树立了一块纪念碑,纪念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阵亡的23名华勇营官兵。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向华勇营官兵颁发了勋章——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块为中国人颁发的军事勋章。

【参考资料:《“华勇营”:八国联军里的中国军团》《华勇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本文作者:勇哥读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347378336320768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英国   清朝   抗日战争   故宫博物院   威海   日本   陆军   马关条约   天津   历史   爱德华七世   射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