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借势全域旅游 扬帆绚丽甘肃_漫画派对153天津财经_天津

网络整理 2017-08-08 最新信息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推动旅游业取得更大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推进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增长点和有效抓手。近年来,甘肃省以建设为契机,加大旅游供给侧改革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精神,按照全域化发展、全产业融合、全要素配套思路,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全省旅游逐渐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市场监管不断强化,整合营销不断创新,城乡环境不断优化。2016年,全省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20亿元,同比增长22%和25%,旅游综合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旅游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66%,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截至目前,全省有3个市(州)、11个县(区、市)进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14家单位已全部启动创建工作,分别成立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实施方案,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并着手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工作,部分创建项目正在实施中。为进一步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省政府于2017年2月16日在甘南州召开了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暨全域旅游现场推进会,有力推动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甘旅领发〔2017〕1号),明确提出至2018年底,首批3市(州)、11县(区、市)全部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分年度、分批次推动40个旅游资源重点县(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县(区)为先导带动镇、村全面提升,补齐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短板”,力争到2020年全省40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有一半(20个)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一、高屋建瓴,有序改革旅游行政体制

  省委省政府实施旅游强省战略,把旅游业确定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作为各级政府抓现代服务业的首位工程。全省已有10个市州将旅游业确定为区域首位产业,已形成了重视旅游、发展旅游的良好环境氛围。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省旅游局经中央编办批准正式升格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并由省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省政府组成部门。省内部分市县也积极探索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部分旅游重点市州已经或筹备成立旅发委,截至目前,甘南州8个市县、定西漳县、天水武山县、白银景泰县已相继成立了旅发委,旅游部门的综合统筹职能进一步增强。

  二、 因地制宜,打造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

  鼓励支持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结合实际,因地施策,探索实践各自的创建途径和模式,从而为全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示范经验。甘南州作为我省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找准切入点,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开展旅游环境卫生大整治,营造全域干净宜人的旅游环境,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的目标,大大改善了甘南州旅游环境卫生状况,提高了旅游形象,助推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显著。2017年6月28日,全省全域无垃圾现场推进会在甘南州举行,省长唐仁健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甘南州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工作,并要求在全省进行示范推广。截止目前,酒泉市提出实施6项10大重点工程,已制定《酒泉市全域旅游无垃圾环境形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酒泉市全线旅游景观廊道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等,为全面提升酒泉市旅游形象,打造全域旅游车窗风景线,打下良好的基础。武威市开展了以凉州城区改造提升为重点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洲生态文明城市,同时,出台了《关于农村环境治理的实施方案》,集中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着力改善农村面貌,建设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宜居乡村。临夏州开展了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州创建活动,全面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实施了黄河库区综合治理、山体绿化、生态绿化廊道等建设项目,营造天蓝水清、宜居宜游的良好人居环境。城乡环境的不断优化,城镇居民、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已成为全省全域旅游发展的一张特色名片。

  三、 集中发力,增强核心产品竞争力

  2013年以来,我们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旅游资源特色独具、优势鲜明、基础较好的景区,统筹规划建设19个大景区。19个大景区分别建立起大景区管委会+旅游投资开发公司体制,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按照分类管理要求,整合景区内分头管理的资源,由大景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做到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大景区改革建设取得突破。围绕提升大景区品质,我们编制完成19个大景区修建性详规,分级建立旅游项目库,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知名旅游品牌企业及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大景区建设。我们积极构建“235”景区体系,以19个大景区为基础,辐射带动30个精品景区、50个特色景区同步发展,着力形成精品丝路旅游、九曲黄河旅游、长城边关旅游、寻根访祖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红色征程旅游6条品牌旅游线路产品。同时,多渠道拓展开发建设资金,启动运营省级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已投放项目9个,投放基金1.7亿元。重点县区也积极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一批重大旅游项目顺利实施,以大景区建设为主的旅游项目投资逆势大幅增长,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亮点。通过强力推进大景区改革建设,全省旅游业的核心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甘肃旅游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全面提升,以大景区为重头的旅游产品线路不断丰富。

  四、产业融合,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格局

  积极推动区域间旅游资源互补对接,实现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已编制完成陇东南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沿黄四市州旅游联动发展规划及河西五市旅游联动发展总体方案,全省形成陇东南五市、河西五市和沿黄四市(州)三大板块联动化、差异化发展新格局。大力推动“旅游+”战略,衍生一批旅游新业态新集群。文化旅游融合方面,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122235”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即:打造1座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20个文化旅游大景区、20个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园、20家文化旅游骨干企业、30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50个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文化旅游项目,已形成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及《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等一批文旅融合实景演艺典范,实现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型升级。中医养生与旅游融合方面,积极开展全国首个全国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创建,全省已建成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园、产业基地22家,新编排设计5条特色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线路。旅游与体育融合方面,酒泉戈壁挑战赛、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成功举办,成为“流动的景点”、“活化的景区”。 张掖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成为推动全域产业融合示范。全省建成17个滑雪场,体育活动已成为吸引游客、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旅游与工业融合方面,酒泉航天基地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武威葡萄酒旅游产品引领我省旅游新时尚; 白银市以矿山公园和亚洲最大的人工矿坑为核心,筹建蒸汽旅游专列,引入矿山遗迹观光、科普教育等休闲体验项目,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特色工业旅游区。旅游与城镇化融合方面,全省18个特色小镇,按照3A级以上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涌现出敦煌月牙小镇、通渭平襄书画小镇、酒泉玉文化小镇等一批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体验地。

  五、补齐短板,完善旅游公共服务系统

  一是全面推进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机场、铁路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兰州机场开通国内外86个城市(含国际及地区城市15个)的156条航线(含国际及地区航线19条)。开行通往省内外的品牌旅游列车17对。宝兰高铁的开通,对甘肃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交通等部门的强力推动下,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实施方案》《丝绸之路甘肃省交通房车露营地发展规划》,5A级景区全部实现高速联通,77家4A级景区中,已有43家景区与二级以上公路联通。建成自驾车房车营地21个。二是全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2016年,建成甘肃智慧旅游平台,智慧营销、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框架已基本形成。全面完成国家旅游局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各项对接任务,全省4家5A级景区全部完成对接工作。陇南、金昌、嘉峪关、敦煌等智慧旅游迅猛发展,陇南市在部分重点景区建设完成了网上实时观景系统、三维观景系统和VR观景系统等。三是深入开展旅游厕所革命。2015年,省政府出台《甘肃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三年来已累计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126座,建成旅游厕所基本实现了“数量充足、干净无味、使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切实有效提升全省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六、 搭建平台,创新整合营销模式

  近年来,我们紧扣战略,坚持“做足丝路文章,引爆国内外市场”的营销攻略,持续培育“精品丝路”品牌,持续打造“丝绸之路旅游黄金段”,把重心放在提升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实效性和影响力上。我们坚持以“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标准来定位,将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打造成为服务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交流合作的国际性品牌节会,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局将丝绸之路旅游联盟、丝绸之路旅行商大会、丝绸之路旅游“十佳”评选发布三个平台放到了甘肃,使我省在丝绸之路旅游平台打造上占据制高点和话语权。

  同时,我们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方式,通过搭建智慧营销平台、制定引客入甘政策等营销方式,持续做热甘肃丝路旅游品牌。今年借助宝兰高铁开通,开展“乘丝路高铁·游绚丽甘肃”系列宣传活动,推出了一系列丝绸之路高铁精品旅游产品,协调宝兰高铁沿线的8个市州出台了涉及68家景区景点和60多家酒店的105条优惠政策措施,力掀我省高铁旅游热潮。

  七、 重拳出击,强化市场监管力度

  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旅游综合监管的通知》,建立了由18个省直部门组成的旅游综合监管机制。兰州、酒泉等7个市州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全面开展旅游综合执法和旅游市场专项治理行动,重拳整治景区乱象,对一批品质不高的A级景区给予了警告、降级、摘牌处理,收到良好震慑效果。依法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制定了《旅游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等制度,逐级签订旅游安全责任书,进行年度考核和奖惩,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安全检查,定期开展旅游安全应急演练,及时发布旅游安全预警信息,着力提升旅游安全保障水平,近年来未发生一起重特大事故。

  积极推广“l+3+N”旅游综合执法机制,鼓励各市州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及其他联合执法机构。各市州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探索研究旅游联合执法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目前,酒泉敦煌市已成立旅游警察中队,并在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阳关、雅丹等重点景区设立了景区派出所和警务室,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正在积极筹建中;临夏州计划在永靖县先行开展试点,筹备成立永靖县旅游综合执法局,开展旅游综合执法和旅游投诉统一受理工作,强化旅游安全保障,提高游客满意度;白银市在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办公室,成员单位由旅游局、发改委、公安局、国土局、住建局等部门组成,统一指导、协调、组织全市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工作;甘南州政府印发了《甘南州政府关于成立甘南州旅游综合执法局的通知》(州政办发[2016]64号),组建了由公安、工商、卫计委等14个执法部门参与的甘南州旅游综合执法局,开展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与综合执法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旅游市场监管、旅游投诉受理机制。

  八、 精准施策,推进旅游扶贫落到实处

  我们始终把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特色产业的重点来抓,2016年在陇南召开全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场会,探索形成了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在全省622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已经在108个具有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村中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全省涌现出了陇南花桥村、平凉西沟村、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等一批不同类型的特色旅游专业村。同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创新乡村旅游产品。陇南市宕昌县利用电子商务便捷通道,网络销售当地药膳饮片及药膳包,全县965家网店旅游产品线上年销售额达到5514万元。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达到5368.7万人、82.5亿元,分别增长24.8%、31.4%。全省农家乐累计达到12563户,带动农民直接就业15万人。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