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她是《知否》里被删掉的角色,有才有貌,却被丈夫疏远、婆婆嫌弃(知否小姐结局)

网络整理 2022-05-15 最新信息


《知否》在改编成电视剧的过程中,由于篇幅、人物塑造等原因删掉了原著中的一些角色;其实在这些被删掉的角色里,有不少也很有看头。


就像原著里顾廷烨的妹妹顾廷灿,出场次数虽不多,但看点十足:


论相貌,堪称美人;论诗文,堪称才女;更重要的是,在那个“嫡庶有别”的故事背景里,她还是一位幸运的“侯门嫡女”。


这样高的配置,明明可以轻松觅得良缘、安安稳稳度过一生;却不料,她却硬生生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只落得婆家厌弃、娘家不理、终身被幽闭后院的结局。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她是《知否》里被删掉的角色,有才有貌,却被丈夫疏远、婆婆嫌弃


1


顾廷灿的父亲是顾偃开,母亲是小秦氏,她从小锦衣玉食,又醉心于诗词歌赋,逐渐有了小才女的名气。


本来一切都没什么问题,然后偏偏在“爱情观”方面,父亲顾偃开当年曾做出令世人叹为观止、惊掉下巴的行为、母亲小秦氏又偏偏把当做正面典范、常常念叨给她听。


当年顾偃开本来娶的是小秦氏的姐姐大秦氏,并且对大秦氏一往情深、宠爱异常:


大秦氏娇弱,新婚第二天侍奉公婆吃饭时,当场晕倒;顾偃开抱着她大哭,跪地哭求父母别给自己媳妇“立规矩”,差点气病父母;


大秦氏多病,婚后十年未生育,顾偃开坚决不纳妾,宁愿带着大秦氏远赴边陲、远离父母亲戚的念叨,只为守着大秦氏一人;


大秦氏后来病故,顾偃开痴情不改,即便为了钱财而续娶白氏,也只是当成摆设,心里永远只念着秦家的人。


如此种种,都成了小小的顾廷灿心里“爱情该有的样子”,觉得好的丈夫就该像自己亲爹对待大姨那样痴情,为了爱人,不惜得罪父母亲人,不惜对抗全世界。


她是《知否》里被删掉的角色,有才有貌,却被丈夫疏远、婆婆嫌弃


然而,像顾偃开这样的痴情,不仅少见,而且在当时世人的处事标准里、其实是违背了正常规矩的:


伺候公婆,是当时儿媳妇的日常必修课;婚后多年不育,丈夫是有权力纳妾的。(这只是当时故事背景下的规则,不必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对错。)


但顾廷灿不管,她不仅崇拜父亲的痴情,而且要求自己未来的夫婿也必须这样痴情。于是,在好不容易嫁进庆昌公主府、成为公主的三儿媳之后,顾廷灿就开始了对自己爱情观的实践:


一方面,她不许丈夫韩诚纳妾;一方面,还要对丈夫颐指气使、强迫丈夫包容自己的各种小脾气;更厉害的是,她拒绝在婆婆面前“站规矩”,并要求丈夫像当年的顾偃开一样、全力支持自己的行为。


这些做法如果放到今天,也许会被赞几句“新女性”;但是在那个时代,只能算是“作妖”;更何况,顾偃开是顾偃开,韩诚是韩诚,怎么可能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完全复制到另一个人身上、而且还是被迫的?


而且,所谓夫妻恩爱,往往需要双方都有付出,相互成全;而不能永远只是一方付出、包容、退让,另一方步步紧逼、坐享其成。


如果顾廷灿能够在要求丈夫不纳妾的同时,也对丈夫态度好一点、照顾妥帖一点;在要求丈夫心疼自己的同时,也体谅一下丈夫的脸面、至少去婆婆面前敷衍一二,或许事情还不至于太糟;


但她没有。她一心只想索取,只想让丈夫退让、甚至让公婆也退让,就像当年顾偃开对待大秦氏一样,而自己却什么都不愿改变,什么都不愿付出。


结果,只换来丈夫的感情日益冷淡,婆婆的厌烦日益加深。


她是《知否》里被删掉的角色,有才有貌,却被丈夫疏远、婆婆嫌弃


2


如果只是爱情不顺利,倒也罢了;顾廷灿在人情方面也不堪一说。


由于从小娇生惯养,是顾家的掌上明珠,所以顾廷灿孤芳自赏、目无下尘,表现在具体行为上就是傲慢自大、冷漠自私。


对外,她做事只凭自己的爱好,不分场合、不看形势地表现自己的“文采”。


皇家的某位长公主举办诗会,目的是给自己的女儿扬名,结果顾廷灿偏要强出头,在诗会上拔得头筹、抢了人家的风头。


对内,她不知体恤身边的佣人,一味只想着从她们身上榨取价值:


陪嫁的丫鬟双儿,在她的授意之下推倒怀孕的小妾严氏,事后她却不理不问、任由双儿被杖毙;


另一个陪嫁丫鬟玲儿,忠心耿耿服侍了她二十年,年纪眼看要到三十岁,她却拖着不给玲儿找婆家,只管继续对玲儿呼来喝去地支使;


后来顾廷灿想找人诬告哥哥顾廷烨,于是联络了顾家的老佣人“向嫂子”帮忙送信,然而她依然不知怜惜下人,任由向嫂子一直跪在冰冷的地面上说话、完全想不起让人家先站起来再说。


结果,不仅韩家的佣人都知道顾廷灿“最难伺候,不体谅人”,连顾家的旧仆也都感叹顾廷灿与她母亲小秦氏一样“不把奴才当人看”。


后来,就是身边的玲儿与向嫂子终于忍无可忍,反戈一击,将顾廷灿意图诬告顾廷烨的事情捅到了她婆婆庆昌公主面前。


也许玲儿等人的做法也算得上是“背主”,但却让人恨不起来,因为正是顾廷灿的无情与冷漠在先,才一点一点让身边的忠仆寒了心。


就像《甄嬛传》里苏培盛说的:太监也是人,说的也是人话。


而奴仆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也知道谁对自己好,谁对自己不好。而往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能在大宅院里、影响一件大事情的走向。


所以,即便《红楼梦》里清高的林黛玉,也知道给冒雨送燕窝的婆子拿一些钱,让她们“打酒吃”;更不用说聪敏的宝钗、探春等人,偶然想要吃个新鲜菜“油盐炒枸杞芽”,还要赶紧给小厨房的柳嫂子额外送五百钱,表达自己的关怀体恤之意。


而傲慢的顾廷灿姑娘,却一边只顾着享受使奴唤婢的便利,一边还不肯对佣人给予最基本的关心,只把她们当成物件;


往小了说,这是天真;往大了说,这是冷漠无情。所以,最终众叛亲离,也不算意外了。


她是《知否》里被删掉的角色,有才有貌,却被丈夫疏远、婆婆嫌弃


3


有人说,有本事的人往往也有脾气。只是,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只有脾气、却没有真实本事去支撑自己的脾气,往往只能成为笑话。


顾廷灿是出了名的“性子娇气、爱拿乔”,但偏偏本事配不上脾气,心志也不坚定,所以做事总是难以服众。


比如,在丈夫韩诚打算纳妾的时候,顾廷灿用“绝食”表示抗议。这事儿虽然在当时的故事背景下显得“不够大度”,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想当年唐太宗要赏赐房玄龄美妾,房夫人宁愿饮下“御赐毒酒”(其实是醋)也绝不允许美女进门,心志之坚定,连皇帝都终于退让了;


如果顾廷灿真能坚持住,说不定也真能改变丈夫的心意,毕竟如果这事闹大了、传出去终究不好听;


然而顾廷灿自己坚持不住,不到三天就破了功,到头来新人也进了门,自己也因这场闹剧成了笑话。


再比如,顾廷灿想要诬告顾廷烨,给母亲小秦氏报仇。且不论事情的是非曲直,如果仅从一个女儿的角度看,这事倒也可以理解;


但是,对于这种大事,就算不考虑在当时形势下的可行性,也总要仔细筹谋、周密安排一下才对吧?


但她却天真地以为只要托人“一纸状子递上去”,就能万事大吉,让自己扬眉吐气、重振威风;


结果毫不意外,潦草的报仇计划又成了一场闹剧,婆婆庆昌公主也彻底打消了对她的最后一点希望,一边自嘲“奇怪,当初我怎么没看出她是这么蠢呢”,一边下令以“养病”的借口将顾廷灿关入静房幽闭,再也不许出门。


于是,“脾气很大、本事却不够大”的顾廷灿小姐,从此被关入阴冷潮湿的屋子,“只有几个性情怪癖的哑婆看守”。


玲儿、向嫂子二人事后感叹:以七姑娘(指顾廷灿)的气性,她的性命怕是熬不了几年了。


她是《知否》里被删掉的角色,有才有貌,却被丈夫疏远、婆婆嫌弃


4


顾廷灿的一生,未出嫁之前,过得金尊玉贵、骄傲孤高;结婚之后,离了对她百般宠爱、予取予求的娘家,本想“大展宏图”,不料却处处碰壁、乃至最终草草落幕。


令人感叹,也令人有所思。


做人固然可以清高,但是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除了少数有条件继续保持天真任性的人之外,大多数人还是应该学着接受“俗务”;


包括了解人情世故,包括了解人心人性,包括审时度势,等等。


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除非你是金字塔顶端、制定游戏规则的人,否则,人生于世,这些“俗务”是永远不可能真正绕得开的。


所以,即便不屑于世故,但至少也要“知世故”;即便不屑于“走人情”,但至少也要“懂人性”。


否则,并不能证明自己多么清高,多么不俗;却只能表明自己缺少必要的生存智慧。


另外,顾廷灿的结局,不仅与她自己的任性妄为、傲慢无知脱不了干系,也与母亲小秦氏的言传身教脱不了干系。


她是《知否》里被删掉的角色,有才有貌,却被丈夫疏远、婆婆嫌弃


如果小秦氏对顾偃开与大秦氏的“爱情传奇”能够客观评价而不是一味追捧,如果她在对待佣人的时候能够恩威并施,身体力行地拿出“当家主母”的气度与格局。


那么,至少顾廷灿不会有样学样,养成“只索取,不付出,不施恩”的自私脾气。


那么,很多事,虽然未必变得太好,至少不会像后来那样糟糕得不可收拾。


人啊,到底能活得如何,真是一半看家庭,一半看自身。


顾廷灿这一生,就是个鲜活的例子啊。


作者:沈小梨,汤小小40期基础班、3期影评班学员。

图片来源于网络

Tags:不完美妈妈   鉴剧大赏   恋爱   林黛玉   红楼梦   贾探春   后宫甄嬛传   燕窝   怀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