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诸葛亮北伐有可能成功吗)

网络整理 2022-04-27 最新信息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有很多人对诸葛亮“千古良相”的历史定位一直持怀疑态度,其中一个最大的理由就是诸葛亮终其一生,也没有把蜀国带出益州,数次北伐皆无功而返。但其实这是典型的“唯成败论”,陷入这种固执而又狭隘的成见,是很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成功其实是有很强的偶然性的。我们看待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时,切忌以偏概全,停留在某个表面的结果上。而是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基础、背景和逻辑,只有在那种丰富且客观的条件下,所谓的表面结果才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只求果,不问因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通常都会表现得十分浮躁和肤浅,慢慢地和真实的现实逻辑与事理渐行渐远。因为诸葛亮北伐不成功,就认为诸葛亮这个“千古良相”名不副实,其实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诸葛亮北伐的实现难度,并不理解以弱胜强的逻辑基础,也并不尊重诸葛亮经天纬地、鞠躬尽瘁的高能和亮节。

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情况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历史上,诸葛亮总共六次在秦岭山脉一带和曹魏对决,所以被称为六次北伐,但实际上,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五次,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北伐是一次整体军事行动。

这六次北伐是诸葛亮军事生涯的巅峰代表,也是其军事才能颇受争议的关键事件,牵涉甚广、背景极深,限于篇幅,本文就不一一详细介绍,只简单地描述一下其简单的过程和结果。

1、建兴六年(228年)春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这一年,诸葛亮选择北伐的主要契机是曹魏政权的领导人曹丕去世了,曹魏国乱之际,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的出兵时机选择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诸葛亮的运气似乎一直不大好,他这次遇到的对手是曹真(真实的曹真绝对不是《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么简单粗暴,人家是真正百战不殆的名将)和张郃这样的名将,且自己队伍里出现了言过其实又想法忒多的马谡同志,导致战略部署落空,注定无功而返。

诸葛亮采用了声东击西的策略,事先扬声要走褒斜道攻打郿地,并让赵云、邓芝设疑兵于此地,引来曹真的主力部队。然后趁曹魏分兵之计,自己亲率大军走祁山道穿越秦岭,剑指陇右。

诸葛亮兵锋所指,无人能挡,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望风而降。

名将张郃见状,率兵来援!可是,被诸葛亮安排在街亭阻援的马谡同志却不听安排,被张郃狠狠教训了一顿,什么是姜还是老的辣。得亏王平拼死破敌,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

但街亭已失,一则是战力受损,二则是是退路容易被堵,诸葛亮慎重起见,只好退兵,顺带将西县的千余家人口返回汉中。

2、同年(228年)冬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这次出兵是曹魏大将曹休被东吴包了饺子,曹魏政权有可能放松对西北战局的关注度,诸葛亮选择此时出兵,时机上也是把握挺精准的。

但是,诸葛亮的运气还是不好,经略西北战局的曹真是一个真正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十分有战略眼光,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便火急火燎地在祁山道出口修建了一座新城,就叫祁山城,并安排善于守城的郝昭守将。

郝昭据城不出,诸葛亮强攻不得,要知道,攻打这种高墙厚壁的城池,没有十分强大的攻城器具是很难攻下的。何况曹真这小子修的还是内外双城墙的城池,就算你愿意用人头来填,你也得填两次。

考虑到蜀汉国力不振,这种消耗战是吃不消的。久攻不下之后,诸葛亮只好兵出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后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却被诸葛亮安排魏延斩杀。

3、建兴七年(229年)春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这一次实际上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延续,因为从时间间隔上来看,诸葛亮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诸葛亮组织两次独立的北伐战争。

第二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另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

诸葛亮从陈仓退兵后,率兵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有接应陈式的意思。后来郭淮一听诸葛丞相亲临,吓得掉头就跑,蜀汉遂得武都、阴平二郡。

4、建兴八年(230年)秋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这一次是唯一一次曹魏主动出击的,但被诸葛丞相打得落花流水!

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赤坂迎敌。

时值秋天,大雨不断,一连下了三十余天,魏军一看,这也不是打仗的天气呀,于是就开始撤退了。

但诸葛丞相却认为,我蜀地是你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吗?既然来了,多少要留下点什么吧!于是,派魏延、吴懿西入羌中进行追击,大破曹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

5、建兴九年(231年)二月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这次北伐是诸葛亮最为可惜的一次,算是天不遂人愿,诸葛丞相注定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并发明了木牛流马减轻了粮草运输的大难题,还有一个利好的消息就是曹魏名将曹真当时病重,无法出战。

可是,接手曹真的却是三国时代唯一能和诸葛亮掰手腕的司马懿。

司马懿其实对于杀敌,内心是极其兴奋的,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喜欢避而不战。只不过司马懿是老奸巨猾而又时刻保持冷静的,他遇到自己搞不定的对手时,才会采取“拖、拉、耗”的战术。

诸葛亮割麦于上邽,吸引曹魏各军主力来援,然后,引军后退。司马懿一路追着诸葛亮至卤城,但是总是掘营自守,被一帮血气方刚的手下战将嘲笑为“畏蜀如畏虎”。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五月,司马懿忍无可忍,终于同意与诸葛亮交兵了。结果被诸葛亮教做人,留下了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后,再也不敢妄动。

按理说,诸葛亮只要紧紧咬住遭受重创的司马懿,司马懿断无全身而退的可能了,因为麦子已经被诸葛亮割了,曹魏军粮不继;且魏军远离大本营,无人救援;司马懿是耗也耗不过、打也打不赢、逃也逃不掉,只能是坐以待毙。

可是,六月,负责给蜀军运输粮草的李严却谎称运粮不济,呼唤诸葛丞相快点回家。诸葛亮虽然心里很疑惑,但是也只能退兵。退兵时,诸葛亮在木门道设计埋伏,用连弩射杀为名将张郃。

后来诸葛亮回去之后才发现,蜀汉粮草充足、粮道通畅,李严根本就是谎报军情,所以将李严削职为民。

6、建兴十二年(234)二月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诸葛丞相最后一次北伐,也就是历史著名的秋风五丈原。

这一次北伐也是诸葛亮自感时日不多了,再不试一次,蜀国就连最后一丝希望都没有了。

结果被诸葛亮反复教训的司马懿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策略,采取了据守不出的战术,任凭你诸葛亮怎么挑衅,我就是不给你机会,我怕了你!也任凭你下面的战将怎么憋屈,我就是不准迎战,实在扛不住了,我可以安排人到千里之外去请示皇上。

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逼了近半年也没有逼出司马懿这只老乌龟。

八月,心力的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生前安排好杨仪等人率军还朝,并留下“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经典典故。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纵观诸葛亮的五次北伐,虽然建树不多,但整体上的表现是可圈可点、难能可贵的,除了第一次因马谡一粒耗子屎打烂一锅汤外,其余基本上都是以胜利者的姿态被迫撤退的。

要知道,当时的蜀国是三国之中国力最薄、战力最小的,蜀国倾尽所有也是很难组织一支10万人数的精兵的。军中名将,非死即老;新任后主,无志无能;国内政党,荆益互掐……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北方霸主打出如此效果,诸葛丞相并非是浪得虚名的。

另外,能以弱者的身份打得强者不敢应战,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但蜀汉终究是国力太虚,即便在几乎通神的诸葛亮的带领下,也很难实现以弱胜强的奇迹。为什么呢?因为以弱胜强,必须具备各种严苛的条件,并且缺一不可。

以弱胜强的基本逻辑分析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如果我们生来弱小,要想战败强大的对手,通常不会有太多的机会,甚至只能有一次机会。

要想以弱胜强,你得保证一击必中的战术效果,要找准对方的薄弱环节,要快速集中自己的优势资源迅速出击,要找得准对方防备空虚的时机,要能在局部胜利之后迅速站稳脚跟、稳住局面来抵御对方更疯狂的反扑……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以弱胜强都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因为短兵相接的生死之争时,永远是实力为王,弱者和强者面对面地硬刚,希望永远是渺茫的。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强者只要注意到了你想动手搞他,开始重视你了、防范你了,几乎就意味着你失去了挑战成功的机会了。你的战术方向、人才梯队、行为习惯、实力水平、后勤保障、突破选择等都会被对方当作风险因素去研究和辨识,你就再也难以找到对方身上的破绽,只能硬碰硬地争取一些局部胜利,于己意义不大,于敌元气未伤。待到对方集中优势兵力反扑过来,弱者还是会被吊打的。

总是,弱者要想对强者打出一边倒的气势和效果来,是难上加难的。人才和时机,甚至运气,都是缺一不可的。

类似的道理就是,一只嗜血的老虎正在打盹,你突然跑过去给老虎屁股上踹一脚,既没把老虎打残,又没把老虎打傻,你觉得会是什么后果呢?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军事战争都是靠实力碾压的,只有项羽、韩信等少数军事天才才能因缘际会地创造出一些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三国时代,魏国为什么一直就保持对蜀汉和东吴的俯冲之势?论政统和人和,他不如蜀汉政权;论经济和地利,他不如东吴政权;关键就是人家实力强、牌面好,一力降十会。

官渡之战后,曹操彻底打败了袁绍,成为了真正的北方霸主后,是不是开启了逮谁灭谁的节奏?谁能跟曹操在正面战场上摆明车马硬怼?没办法,这就是绝对实力的强大之处,只要他不钻进你们的陷阱,不自己出昏招,作为弱者,你就只能被动防御和等待!

顺便提一下,整个三国时代,摸了老虎屁股,引起了老虎的注意,但在正面战场上,依然能让老虎无可奈何的,只有关羽这绝无仅有的一例,这也就是关羽为什么被推崇为千古名将的真正原因。

实力强大的曹操举国围剿势单力薄的关羽,却被关羽打得要用迁都来避其锋芒,这是何等可遇不可求的壮举和成就?但是,关羽成就这种千古不朽的战绩,也还是有很多偶然因素的,比如荆州兵能水陆两栖作战,比如曹魏士兵不通水性,比如老天连续十多天降大雨。

这就是战神关羽的好运气,亦是以弱胜强的天助之功,是可遇不可求的!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那么,为什么古往今来又会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以弱胜强的案例呢?还有很多强大的一方甚至被一战灭国了呢?比如项羽灭秦、韩信灭魏、赵、齐,都是如此。

其实,所谓的“一战灭国”并不是真正地消灭了这个国家的抵抗能力,而是让这个国家丧失了抵抗的勇气。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在于古代由于交通、信息的不便,导致国家层面的资源调动能力是相当有限的。要是真的被人家消灭了军队精锐,很长时间是缓不过神来的。人家顺势而下,你根本很难组织有效的抵抗能力。归根到底一句话,资源调动能力决定了战略深度十分有限。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项羽在巨鹿之战消灭了王离的长城军,章邯就得迅速后退稳住阵势,后来章邯被逼降之后,大秦帝国虽然在全国各地尚有其他驻军,却回天乏术了,因为你根本无法迅速调集起来,等你的人集结号,项羽早就有足够的时间攻占你的政治文化中心了,如一把匕首插入你的心脏。

韩信的背水一战也是如此,赵国的精锐被一战消灭,根本无法再在短时间内征集兵力,只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为了避免大屠杀而主动投降。

另外,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时代,对于兵源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想要迅速组织起兵力的难度更大。那种动不动就是号称上百万大军,通常不过是小说里的噱头。以雄霸北方的曹操为例,建安末年,司马懿给他盘算了一下,他的全部兵力也不过20万。

也正因如此,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曹操才有想迁都的想法。不是曹操不抗揍,而是关羽揍得太厉害了。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当时,曹仁在荆州方面的兵力已经被打得只剩下几千人了,于禁的七军精锐全军覆没,徐晃带的都是新兵蛋子,纯粹是凑人数的。曹操为了补充荆州防线,拼了老命地往荆州方向调兵,也不过是调了12营(一万多人)的兵力过去。

堂堂一个北方霸主在荆州防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东拼西凑也只是前前后后凑了一万多人,可见,古代战争中,兵源并没有我们想象之中那么丰富,抽调兵力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

曹操当时的地盘那么大,就只有20多万士兵,襄樊战场损失那么惨重,其实已经到了国防崩盘的边缘了。只要关羽后面能够趁热打铁再吃掉曹魏一部分兵力,雄才伟略的曹操也只有收缩战线,依靠地利来寻求战略空间了。

可惜的是,关羽后来被东吴背后偷袭,败走麦城,丢了性命。否则,曹魏和蜀汉将会形成以汉水为界,划江而治的局面。

所以说,只要你有项羽、韩信和关羽这样的军事天才,并且你的队伍里没有像糜芳、李严这样拖后腿的人,另外加上老天愿意帮你忙,你还是有机会去创造“以弱胜强”的神话的。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总结起来,弱者要想迅速地冲垮强者,通常只有以下三种途径:

1、在双方都充分重视的情况下,出现像项羽那样的战神凭一己之力把对方打哭;

2、强者麻痹大意,弱者扮猪吃老虎,一举打掉强者的威望和自信,强者的组织自行溃败;

3、弱者具有制度和文化优势,并且这种优势是强者无法复制和模仿的,在时间的沉淀中,积弱成强,反杀强者。

绝大多数的以弱胜强,均要依赖于第三种方式。因为前两种方式的不可控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诸葛亮北伐的现实条件分析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诸葛亮北伐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无异于以卵击石,是以弱战强,成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诸葛亮最后无功而返并一定是因为其能力和水平有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结果是人力无法左右的。

有人又会问,既然同时代的关羽能创造襄樊之战那样以弱胜强的神话,为什么诸葛亮不能创造北伐成功的奇迹呢?这不正好说明诸葛亮军事才能不如关羽吗?

其实,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足以和关羽那样的名将等量齐观的,只是他的运气不大好,每次都被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搞得功亏一篑。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最初,整个西北无防备的时候,蜀汉却因为夷陵之战精锐尽失、军心不振、干部断档等原因,不具备发动战争的条件,而错失良机。

待到诸葛亮主政蜀汉后,励精图治、厉兵秣马的蜀汉逐渐恢复了几分元气,但是曹魏也幡然醒悟过来了,高度重视西北战局了,战机不再了。

最后两次北伐,诸葛亮‘士卒已练,八阵已成”,算是好不容易达到了巅峰状态,但是曹魏又调过来了另一位和他一个级别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来对他贴身紧逼不下脚。

这样一来,以弱战强的“战术偷袭”和“技术碾压”两种可行性就彻底被堵死了。你无法出其不意地一招制敌,也无法凭借个人能力一路碾压,就只能依靠制度和文化优势去慢慢强大自己了。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坦白地说,这种优势在诸葛亮身上也是有的,只不过那道500里的秦岭堵死了诸葛亮治蜀后的政治红利,因为你的优势被局限在一个封闭空间里,扩散不出去,最终能产生的能量也是大打折的。更为关键的是,这种优势对时间的依赖性是很强的,而诸葛亮天不假年,接管蜀汉后,总共也只活了12年。

也就是说,以弱胜强的三种可能途径都被老天给堵死了。战机上没有什么漏洞可钻;对方的防御上也是派出了重量级的大神;己方的制度文化优势又被挤压在四川盆地这个山窝窝里面,产生不了裂变的链条反应,而且诸葛亮的时日不多,打不过对方,也耗不过对方。

如此无力回天之局,诸葛亮想要北伐无异于逆天而行。但是,即便如此,诸葛亮也是以一州之地打得曹魏政权瑟瑟发抖、寝食难安,这便是诸葛亮的真实能力体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诸葛亮就是再神,也是很难打赢当时蜀汉的北伐之战的。上述三个理论上的途径全部被封死,剩下的全是逆天改命的无奈之举。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没有曹魏兵多将广,诸葛丞相亲自操练士兵、排练阵势,用以弥补战力缺陷;没有曹魏谋士如雨,诸葛丞相宵衣旰食、亲力亲为,用以确保政务通畅;没有曹魏名将如云,诸葛丞相亲自操刀、首尾兼顾,用以确保战术执行;没有曹魏幅员辽阔,诸葛丞相开源节流、自主创新,用以避免国力枯竭……诸葛亮把他作为一个凡人所能做到的均做到了极致,但是他终究是一个凡人。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他挪不走横亘在汉中平原和关中平原之间的秦岭;他改变不了穿越秦岭那恶劣至极的路况;他阻止不了400年前那场中断汉水和嘉陵江上游的运输水路的武都大地震;他再也等不到曹魏西北不设防的绝佳时机;他也遇不上那些一击即溃、自乱阵脚的猪一样的对手……

他拥有的只有偏安一隅的益州封闭之地,刘备夷陵兵败后精锐尽失的残缺之军,荆益两派党争不止的混乱之政和百废待兴、民生凋敝的经济之本。当然,还有言过其实的马谡和背后捅刀子的李严,还有层出不穷的蛮夷之乱和与日俱增的曹魏之防……

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别说主动去以弱战强,就是能让强敌不敢心生轻视、乱动刀兵,都是难能可贵了。再看看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哪一次不是打得曹魏胆战心惊的?这何尝不是诸葛亮超凡的个人能力的体现?

总结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在一个英雄的身上,我们不应该只看到成败两个字。恰如在现实生活之中,很多创业失败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一个创业成功的人,也并不代表他的能力就超越众生。

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典范、绝代良相,无论在才能、道德、功绩上,几乎都是无可争议的!要相信历史沉淀下来的经验和智慧,要相信人们几千年的历史判断,若诸葛亮真的是徒有虚名,他是不可能这么经久不衰地被传颂着的。

我们的成见往往是起源于自身的狭隘,并不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真实逻辑,而喜欢妄下结论。说诸葛亮名不副实的人便是如此,那些以讹传讹说诸葛亮军事水平不行的也是如此。

诸葛亮为何北伐难成功?看看它的实施难度就知道了

陈寿在《三国志》中,曾经提到过诸葛亮不以军事见长一说,但是人家的本意是,诸葛丞相十项全能,军事并不是他最突出的特长。就好比,人家其他学科都是100分,军事可能是95分,你还真好意思断章取义、拾人牙慧,就说诸葛亮军事水平不行?

就诸葛亮北伐这水平,绝对是军神级别的。从蜀地进攻关中,从韩信之后,就没人做到过,根本原因就在于武都大地震改变了那里的地理条件,增加了翻越秦岭运兵送粮的难度。就算是韩信处于武都地震后的汉中,他也没有把握能再次完成“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奇迹的。

古往今来,在同等条件,能把以弱战强的仗打成诸葛亮这样子的,几乎没有。李世民虽然对司马懿的军事评价很高,但是把他和诸葛亮对比时却说,被诸葛亮打得战都不敢战,简直是丢人丢到家了,这才是诸葛亮应得的真实评价。

Tags:诸葛亮   曹真   司马懿   汉中   陈式   郭淮   张郃   我在宫里做厨师   马谡   天水   秦安   甘肃   三国   宝鸡   三国演义   陕西   文县   西和   赵云   邓芝   秦岭   城固   安康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