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宋代科举,是否有我们现在高考一样的困局?

网络整理 2019-05-26 最新信息

从1978年恢复高考,高考已经走过40年,40年中我们不断完善我们的高考制度,从开始的公平公正,到目前的素质教育,其实宋朝科举也曾经尝试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参观开封博物馆新馆,其中宋代科举部分可以看到宋朝科举有多疯狂,不亚于我们现代的高考,可谓全民科举。

宋代科举,是否有我们现在高考一样的困局?

科举的形成

中国的科举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很多历史记载是从隋朝开始,但是隋朝科举仅限于察举之后的考试,并没有对底层人士开放,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特别是武则天时期,有意打击官陇集团,逐渐像庶人开放,也就是普通百姓开放,才算走上真正意义上的科举。我们都知道的大诗人李白,早年就是因为商人家庭出身,而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唐朝后期特别是安史之乱之后,士族家庭因为动乱的影响官修谱牒,也就是家族的档案系统,遭到毁灭式打击,这种家族出身的限制也形同虚设。

从宋朝开始,科举考试真正影响并塑造了整个社会。也是从宋朝开始,不论什么家庭出身都可以参加科举,真正实现了对底层人士的开放。在宋朝300多年的时间里,每三年一次的开榜,共录取10万多人,平均每年有300多人被录取。这个数据要比清朝,每年录取100多人要高很多,要知道清朝人口达到4亿多。而唐朝在290年的时间里,共录取了6000多人,平均每年不到25人。

宋代科举,是否有我们现在高考一样的困局?

在宋朝曾经有文人得意的说,我们的丞相是文士出身,我们的大学士是文士出身,我们的边防大将也是文士出身,这里的文士就是科举出士文官。科举开辟了一条整个社会的上升通道,个人可以通过科举获取提升整个家族的地位机会。比如宋朝的司马光,虽然司马光被称为三国司马懿家族的后代,但是经历了600多年,整个家族最多算是个富农。司马光在二十岁的时候便获得父亲荫补一个官位,在古代如果父亲做官,儿子通过实习后也能获得一个官位,被称为荫补。但是他拒绝了,继续参加科举考试,考取进士后获得宰相的职位,如果他没有考取进士,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宋代科举,是否有我们现在高考一样的困局?

全民科举

在宋朝几乎全民参与科举,要么在科举的路上,要么准备科举,因此整个社会都受到儒家良好教育,整个宋朝构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系统。即使考得不好,可以在乡村里当一个教书先生,但是无论如何,整个家族都会支持。科举不仅仅影响社会地位,文化教育等,还影响到婚姻嫁娶等等,比如我们熟悉的王羲之被选女婿的故事,太尉郗鉴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想在王家找一个合适女婿,王家各公子听说以后都梳妆整齐,让太尉能够看上他们,可是王羲之却露着肚子躺在床上,最后还是被选中了,后世称赞王羲之的率性洒脱,可是这个故事前提是太尉郗鉴想找的是当时鼎鼎大名的琅琊王氏,要求的是门当户对,没有家庭背景,无论王羲之如何“倜傥潇洒”都没有用。

宋代科举,是否有我们现在高考一样的困局?

在宋朝选女婿最重要的是要选潜力股,有钱有势的人家会从金榜题名新进进士中选一个女婿,无论是绑架还是诱骗,手段五花八门。有一则笑话讲到,一个新进进士,稀里糊涂被拉到一个大户人家,要求把女儿许配给他,这个时候他不慌不忙的说:“非常感谢员外的厚爱,只是这事我需要给我的妻子商量商量”。可见当时择婿有多么饥不择食,不在乎任何家庭背景,只看中你是否考中。

从宋朝开始,科举不仅在选取官员,还是对社会的教育方面都有很深的影响,虽然在元朝科举有所停滞,但是元朝后期有逐渐恢复科举。近代人们质疑科举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科举起到的正面积极作用,从宋代以后打破了这种依靠宗族血缘官陇势力。

宋代科举,是否有我们现在高考一样的困局?

唐朝的科举与举荐相结合,考试之后要想获得做官的资格,还需要他人举荐。因此,当时的必须课就是拿着诗文去找大V,希望大V帮忙提携,我们的杜甫在洛阳屡考不中,还曾经跑到杨国忠,也就是杨贵妃哥哥门前,求推荐,到了宋朝就完全不需要拍马屁了。

我们现在能想到的防作弊手段,在宋朝几乎都用过,比如当考官被任命以后要隔绝起来,叫做锁院制度,就是考官锁到贡院的地方,不让与外面联系,今天的高考,除了要关起来,还要把所有通讯设备收缴。另外还有弥封,我们现在的考试试卷上的密封线一样,在阅卷的时候,要密封起来。另外还有誉录,考生考试结束后,会有专人把文章重新抄写一边,防止考生在试卷上做记号,或者考官认字体等。

宋代科举,是否有我们现在高考一样的困局?

宋朝科举试卷

欧阳修曾经作为考官,看着文章很像他的门生曾巩,为了避嫌他给评为第二名,可是等开封以后结果却是苏轼,可见当时的科举保密工作做得有多好。

科举的弊端

在科举制度下,不论个人家庭出身都可以参与考试,秦汉时期的门阀士族,是一个小圈子社会,选取人才要看一个家族家风以及历史表现等,所以一个人的人品都能够清清楚楚看到,即使这个人有道德缺陷,他也要顾忌整个家族的荣耀,而有所忌惮。而宋朝科举所依赖的是你的文字水平,与道德无关,就像我们现在的键盘侠、圣母婊、网络喷子、如果是真实的社会网络,他们是不会这样毫无顾忌的。

宋代科举,是否有我们现在高考一样的困局?

东晋时期,太原王氏有个王朔,他家里很穷,在士族门阀的举荐下,他当上了县令,可是一上任就大肆收受贿赂,还被纪检部门给查了出来,后来宰相王导就找到他,给他说:“你这么高贵的出身,做贪污这种事,太给王氏丢人了。”王朔就说,等我拿够了,我就会自然停的,果然后来王朔非常清廉,所有的家具都是第一次当县令时候贿赂所购买,你看这样一个奇葩故事放到今天,绝对是不可能的。

门阀士族圈子内大家互相信任背书,可是科举制打开的是陌生人社会,科举是要求客观公正的录取,不管你是家族拥有多么辉煌的历史,以及荣耀,标准只有考试成绩。所以考生背后的人品以及其他信息都无从知晓,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品德非常关键的,越是在关键位置品德越关键。

宋代科举,是否有我们现在高考一样的困局?

同时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儒家经典,程朱理学等,考卷主要看技术性问题,比如是否引经据典,是否押韵等,而且还有填空,这样就引导大家背诵儒家经典,记忆一些死知识,而不是去主动思考。

随着科举开放,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进入科举考试,可是这么人,官方的就业岗位就那么多如何处理呢?宋朝的做法就是兴修学校,学校辅助科举是范仲淹庆历新政时期提出来的,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官学,考生只有学满一年,才能参加科举,通过这种方式考察学生的品行。

同时为了更好的推荐品德高尚的学子,范仲淹提出了科考与本地户籍举荐的形式,希望能够打造熟人社会的关系。

宋代科举,是否有我们现在高考一样的困局?

在北宋后期的努力下,建立了一整套教育体系,从地方到首都的太学,用系统化的方式选取人才,这套系统贡献最大的是我们的宋徽宗和蔡京,是不是历史有很多面?后期的科举逐渐取消了背诵内容,重点放在了策与论上,鼓励考生能够扩大阅读范围,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上。

宋朝后期随着科举队伍扩大,现有的工作岗位不能满足需求了,最后还是走上了秦汉以来的举荐制度,每一个岗位需要论资排辈,需要三个以上举荐,甚至有些需要六个举荐信。苏轼当时开玩笑的说,那些草根出来的官员为了能获得一封举荐信,杀人的事都敢做。

宋代科举,是否有我们现在高考一样的困局?

你会发现任何社会问题,最后大家的解决路径都会趋同,目前我们的高考与宋朝很类似,在技术上实现公平,却一直没有解决对个人品德的考察。有些学校尝试给学生建立终身档案,建立长期的信用评价体系,构建在如今陌生社会新的标准等等,或许在宋朝的很多尝试,我们现在也可以借鉴。

宋代科举,是否有我们现在高考一样的困局?

本文作者:高广银(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489670376757709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宋朝   高考   唐朝   司马光   王羲之   元朝   东晋   清朝   隋朝   武则天   儒家   历史   李白   三国   曾巩   秦汉   杨国忠   杨贵妃   欧阳修   苏轼   这就是河南   司马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