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在热河被禁,也在热河被外国人带走

网络整理 2019-05-18 最新信息

一部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在热河被禁,也在热河被外国人带走... ...

原创: 老羊铲史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在热河被禁,也在热河被外国人带走



1.

1780年,朝鲜学者朴趾源跟随他的堂兄朴明源率领的使团,为参加第二年的乾隆皇七十大寿,来到了中国。他回到朝鲜后,写了一本《热河日记》,记录了从鸭绿江经辽宁到北京到热河,历经三十余站,两千多里路的行程,描绘了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精神风貌。

在书中,他特别向读者推荐了中国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

而在此时,大清朝却见不到这部著作,因为在八年前,纪晓岚在避暑山庄文津阁组织编纂《四库全书》时,发现《天工开物》中有“北虏”、“东北夷”等反清字样,编纂者们就没有收录此书,甚至也没有列入书目。

与此同时,在江西进献书籍中,又发现了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的著作《方玉堂全集》、宋应星友人陈弘绪等人的一些著作也具有反清思想,提倡“华夷之辨”。

从此以后,《天工开物》成了禁书,单行本很难见到,清人笔记中,也几乎没有这部书的名字。

乾隆至清朝晚期,《天工开物》在日本、朝鲜、德国、法国、英国备受推崇时,国内在很长时间内,却杳无声息。

一部当时世界上很多领域都是领先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成了墙里开花墙外香。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在热河被禁,也在热河被外国人带走



2.

回到大明。

万历四十三年(1615),江西奉新县考生宋应星、宋应昇弟兄两个到省城南昌参加乡试,在一万多名考生中,只有109人中举,录取比例远远低于现在的高考,而在这109人中,宋家两兄弟双双上榜,宋应星第三名,宋应昇第六名。

一时间,县乡震动,称他们为“奉新二宋”。

接下来的会试就没有这么顺利了,从1619年开始到1631年,宋应星和宋应昇连续考了五次,都是名落孙山,到最后一次落榜,宋应星已经45岁,哥哥宋应昇54岁。

还考吗?其实,考五次都落榜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接下来的1634年的高考(会试)状元叫刘理顺,52岁,他共计考了十次。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有志者,事竟成 ... ...

中国古代很多文人都是被这些励志的话忽悠了半生,包括大家都知道的范进同学,中举时54岁。

宋氏兄弟没有参加第六次考试。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在热河被禁,也在热河被外国人带走



3.

宋应星认为,再这样下去,每天读的都是四书五经,缺乏实际知识,追究没有什么大用,他决心放弃科举,转向实学,钻研与国计民生有关的 科学技术。

从江西到北京,要经过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行程万里,五次考试的往返几乎耗尽了家财。而且,他已经娶妻生子,需要赚钱过日子。

1634年,已经放弃了继续考试的宋应星上班儿去了,担任了本省袁州府分宜县县学教谕。

教谕在明朝为县学正官,不入流,每县一人,掌学政,教诲生徒。

感觉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的督学,县学共计20多名学生,估计这个督学十分轻快,于是,宋应星开始写书。

所谓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宋应星五次考试都不虚行,他除了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外,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他在南北各地的调查资料,还有他亲自动手的“穷究实验”。他认为社会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增加社会财富就要大力发展工业和农业,来提供丰富的劳动产品,而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增加社会财富的必要手段。

1637年4月,在他的朋友也是他的亲家涂绍煃的资助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正式出版。在后来的若干年后,《天工开物》被翻译到了西方,宋应星被称为“中国的狄德罗”。

法国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出版时间是1772年,比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晚了135年。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在热河被禁,也在热河被外国人带走


4.

《天工开物》共分三卷十八章,上卷六章,多与农业有关,中卷七章、下卷五章都是工业技术,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金属冶炼等生产技术。

最关键的是,还有金属冶炼的生产设备图。

1830年法兰西学院汉学家儒莲将《天工开物》中的《丹青》章论银朱部分译成法文,是此书译成西文之始。

由此开始,书中有关农作物种植技术、桑蚕养殖技术、造纸技术、铜合金技术等,都成为西方国家学习借鉴。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文中说:“关于中国古代养蚕的情况见于儒莲的权威著作”,他把我国古代养蚕技术措施作为论证人工选择和人工变异的例证之一。

然而,官本位的中国历史文化,注重伦理和政治,长期忽略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以及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四库全书》不但没有收录《天工开物》,连明朝人程大位撰写的《算法统宗》这样的数学著作也没有收录。

直到1870年,洋务运动蓬勃发展,刘岳云在《格物中法》中把《天工开物》中所有内容都逐条摘出,还进行了评论和注释,这是我国第一个用近代眼光研究《天工开物》的人。

此时,比法国的儒莲向西方国家翻译推介《天工开物》,已经晚了五十多年。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在热河被禁,也在热河被外国人带走


5.

人从来都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任何人都无法逃离这个社会。

时间很不幸的到了1644年,李自成打进了北京,3月19日,崇祯皇帝上吊身亡,4月22日,清兵越过山海关后包围北京。

面对清军,有的官员投降,有的官员战死,还有官员自杀殉国。按理说,普通百姓没有那么多的理想,谁当政都一样缴税纳粮,可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文人不一样。

美国人魏菲德写的《洪业——清朝开国史》这样写这段悲惨的历史:

江南是士大夫最为集中的地区,因此在1644年这里的自杀现象非常之多。几百名当地的士大夫当听到崇祯皇帝的死讯时,用投水、绝食、自焚、上吊等形式殉节......不时有这种情况:整整一个家庭都采用这种方式自杀了。一个亲人自杀了,那么父系、兄弟或儿子的死亡,便又以新的悲痛刺激了其他家庭成员。他们不论是出于公或私的考虑,都会立即自杀。在一个事件中,13名家人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自杀的。

皇帝死了,政府都没有了,班儿也不能上了。

宋氏兄弟纷纷辞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1646年,哥哥宋应昇题写了两首绝笔诗后,服毒殉国。

宋应星埋葬完自己的哥哥后,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拒绝去新政府做官,1666年,宋应星去世,享年80岁,

他的后代遵照他的遗嘱,一不参加科举,二不要做官,世代为农。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在热河被禁,也在热河被外国人带走



6.

鲁迅先生历来对《四库全书》不感兴趣,避暑山庄的四库全书用骆驼运到北京时,他正在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任职,负责接洽书籍工作,也没有像很多人那样显出非常的热情。周作人在《知堂集外文.亦报随笔》这篇文章里说:

“鲁迅平常有一个意见,似乎一直不大为人所注意、所了解继承。这便是他看 不起《四库全书》以及《康熙字典》等官书的意见。乾隆开四库馆收书,主要日的是搜查反满清思想,结果儿百十种的文史列为禁书,一网打尽......”

鲁迅还是认真研究过这件事的,乾隆组织编修《四库全书》时,向全国下达了征集图书的命令,每天都有大批的图书进京,在紫禁城武英殿前,竖起一个巨大的字纸炉,对一些有违禁内容和词汇的书,进行焚烧(《张宏杰讲乾隆成败》)。累计烧毁图书“将近三千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章太炎《哀焚书》),也就是说,乾隆皇帝修了一部《四库全书》,也毁了相当于一部《四库全书》那么多的书籍,除此以外,还焚烧了明代档案一千多万份,因为里面有对满清不利的记载。

吴晗先生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相对而言,《天工开物》能够得以留存至今,也算是幸运的事了。



本文参考资料:

《乾隆皇帝及其时代》

《洪业——清朝开国史》

《天工开物》

《中国状元大典》

《张宏杰讲乾隆成败》等

本文作者:老羊铲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174755504422964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历史   中国历史   宋应星   乾隆   明朝   奉新   法国   德尼·狄德罗   朝鲜   政治   清朝   崇祯   文化   山东   江西   农业   分宜   承德避暑山庄   冶金   自然科学   山海关   李自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