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皇帝简史(19)汉桓帝刘志—到京城娶媳妇,竟然被拉上皇帝宝座

网络整理 2019-05-08 最新信息
皇帝简史(19)汉桓帝刘志—到京城娶媳妇,竟然被拉上皇帝宝座

姓名:刘志

生卒时间:公元132年—167年,享年35岁

在位时间:22年

出身:汉顺帝的堂兄弟,汉章帝的曾孙,被封蠡吾侯,不是王只是候而已;

如何上位:本来是到京城迎娶当朝梁太后的妹妹,也就是权臣梁翼的妹妹为妻的。刚好梁翼刚把皇帝杀了,没什么人选,于是就选了算是自己的新妹夫的刘志。这娶媳妇取出一个帝位出来,一不小心就靠妻子而荣华富贵到极点的案例,恐怕整个中国历史也只有他一人而已。这梁家女儿也是多,之前太后和姑姑就一起嫁给了汉顺帝,一个为后一个为妃。现在还有一个可以嫁给刘志做皇后的妹妹,女儿多也是好。

梁家从光武帝刘秀开始,也就是从帮助刘秀统一天下后开始。逐渐从地方豪族崛起为顶级豪族。最顶峰时梁家先后出了七位侯、三位皇后(一名死后追封)、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七名诰命夫人和女封君、三名驸马,至于卿、将、尹、校的数量更是多达几十人之众。真正是权倾朝野,富贵满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东汉豪族的强大势力,直到唐朝后期才慢慢的衰败,是影响中国社会和政治几百年的势力。

而且,这么多的皇后、贵人、驸马什么的,之间有着复杂无比、乱七八糟,现代人根本无法理解的婚姻关系,近亲结婚无数,也是那么多皇帝都比较短命的原因吧。

如何死的:病死于宫中

帝号含义:孝桓皇帝,史称汉桓帝,桓有大的意思,克敬勤民也叫桓,谥号也开始往高大上倾斜了;

年号含义: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康等,东汉的年号非常没有意思,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个字,不同的用,儒家入学水平还是不够高。也没有钻进无限追求字义的牛角尖里面去。

主要辅助大臣:梁翼、杜乔、胡广张歆、陈蕃、黄琼、(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称为五候);

生平: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刘禅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说的“桓”,就是汉桓帝刘志。可以说汉桓帝时期开启了三国乱世,这也是历史的共识,是基本的事实。

刘志一共在位22年,但前14年就是一个傀儡,基本没有什么说话的份。唯一有点作为的就是后面的8年。

但从现在的角度和站在东汉王朝的高度看,他做的也不是什么好事。其实到了东汉末年的地步,政治理论的发展严重滞后,完全跟不上时代发展是最重要的问题。所以,整个东汉王朝都没有发起过什么有创新的社会变革。西汉之所以被王莽窜位,就是因为制度已经落后,但王莽却走得太快,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也可能是王莽的失败冲击太大,导致东汉建立后,没有人想着去变革。就算到了汉桓帝这个时期,朝廷已经没办法维持下去了,已经上百年陷入到外戚、宦官的斗争之中了。但就是找不到方向去改变,因为没有理论的支持、没有文化的支持,在这种激烈的社会变革中,你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反正没有办法。

汉桓帝刘志,自小聪明,有一定的才名。所以当朝梁太后才会想着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一个侯爵,在汉朝的体制下,侯爵是一代比一代小的,只有一定名气和才能的皇族子弟,才会被当权外戚看上。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刘志才得以有机会进京,而刚好遇到皇帝被害,梁氏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把皇位推给了刘志。

年仅十五岁的刘志就这样登上了皇位,作为一个聪明人,他看得很清楚,自己一个外来户,连一起睡觉的皇后的都不是自己人,那里有能力去夺权。只能做好一个傀儡,平平安安的活下去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他一忍就是十四年,在这十四年中,他不但能忍,还会不停的讨好梁翼,尽可能的给予封赏,好让梁翼放心。

刘志的傀儡生活也是丰富多姿的,他在政治上无法作为,就大力建设后宫,成为汉朝史上少有的沉迷女色的皇帝之一。据说他的后宫多达五六千人,皇后就先后立了三个。第一个就是梁氏,第二个也是和梁家有关系的邓氏,最后一位是窦氏,窦氏也是大家族出身,每一个都不是简单的人物。

有一段时间有官员不断上奏章,劝刘志减少后宫的美女,压力之下,刘志很不情愿的放出去了几百人。其实说起来也不能怪他,在他的处境中,首先要示弱,要让梁家帮放心,那么沉迷女色就是最好的掩护。而且,作为傀儡,你怎么也要找点事情做,要不然怎么过日子?

到28岁的时候,梁家最大的后台梁太后去世了,但刘志也没有什么夺权的想法。也不知道是刘志已经习惯了傀儡生活,还是已经被宫廷的安逸生活蒙蔽了大脑。直到梁翼逼到眼前,想要除掉刘志第二个皇后的家人时,他才突然醒悟,下定必死决心,要除掉梁氏外戚。这种以生命相搏的决心确实不好下,有几个人能在安逸、舒适、享尽人间富贵的情况下去冒生命的风险。

刘志突然奋起,估计梁翼完全没有反应过来,都已经是十几年的傀儡,没想到咸鱼也会翻身。刘志毕竟是聪明人,在筹划推翻梁翼的过程中,考虑周全、滴水不漏,更加没有泄密之类 的事情发生。从而在宦官和京城军队是协助下,顺利完成夺权大计。在做了十几年傀儡后,终于一尝权力的味道。权力,总是容易让人迷失,刘志在剩下8年掌权过程中,说长也不长,说短又不是很短。但他却一改过去忍隐、稳重、考虑周全的作风,在权力的催动下,意气风发起来。

先灭梁氏,跟着就诛杀了第二个皇后的邓氏家族,借着发起党锢之祸,封杀大批儒家知识分子。没多久又对宦官下手,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文官们也没放过,连杀两名高级地方官,也即是太守。这是整个汉朝少有的事情。

刘志短短的一生,所有事情都集中在这短短的几年中完成了,也算是没有虚度此生了。

33岁时,第二任皇后被废,抑郁而死,刘志在大臣们的压力下,立了自己不喜欢的窦氏家族出身的窦妙为皇后。没两年自己病重而死,最麻烦的是,拥有几千后宫佳丽没有生下一个儿子,皇帝血脉绝嗣了,只留下三个女儿而已。

一个没有继承人的早逝的皇帝,只会给朝廷带来混乱,太后临朝、垂帘听政,已成必然。东汉只能更快的走向灭亡。

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

1、诛灭梁氏:梁氏家族权倾朝野,一改梁商时期的低调。梁翼为人残暴、据说为了一只兔子连杀十几人。他在其父亲在世时已经显示出了他的凶残,一个官员向他父亲投诉他的恶劣行为,他竟然派人刺杀了这位官员。而且刘志深知自己是靠梁家上位,因为大肆封赏梁翼和梁家子弟。据说给梁家的特权超过萧何,封的田地超过邓禹,赏赐的财富超过霍光。成为汉朝第一权臣。

刘志在面临梁太后、梁皇后、梁大将军和满朝的梁家帮的时候,根本一点办法也没有。宫中的一举一动都有人报告梁翼,什么时候上厕所、什么时候宠幸梁皇后,梁翼都知道。刘志甚至还装出非常宠爱梁皇后的行为,这样的皇帝生活确实不好过。

在朝政方面就更加不用说了,基本上不是梁太后就是梁大将军说了算,根本没有汉桓帝刘志什么事。这样的日子刘志忍隐了14年,直到梁太后去世前,才亲自下诏还政刘志。刘志才开始算是一个皇帝,但权力可不是一个说给就能给的东西。梁翼还把持着整个朝廷呢,刘志还是只能忍着。但因为梁太后去世,给了刘志一个空间和希望,他开始冷落梁皇后,没多久梁皇后也病死,刘志转而去宠幸另一个妃子邓氏,后被封为皇后。所以梁翼开始准备对付邓氏家人,为此,汉桓帝冲冠一怒为红颜,终于忍无可忍,决定要诛杀梁氏党羽。

据说汉桓帝当时因为皇宫里面都是梁翼的耳目,只能乘着上厕所的时候,与唯一忠诚于他的宦官唐衡商量。经过唐衡的活动,联络了其他四个与梁翼仇恨较大,又想博取富贵的宦官,组成联盟。最后通过他们持天子调令,调动京城军队封闭皇宫,包围梁府,直接逼梁翼夫妻现场自杀。然后开始清理梁氏党羽和梁氏子弟,一共诛杀几百人,才算是肃清了梁氏遗毒。梁死去的梁皇后也被降为贵妃的谥号。这也是一出非常精彩的宫斗大戏、权力斗争的大戏。

整个过程都没有官僚集团什么事情,可见东汉末年的官僚集团、儒家知识分子分子也是软弱无能,没有唐宋时期的骨气和能力。

2、打击宦官:外戚覆没,整个朝廷几乎只剩下宦官一派。因此这种无制衡的权力再次失控,宦官集团,特别是帮助刘志成功清除梁氏的五候,通过勾结地方、领养继子、联系家族成员等,形成一股遍布全国的势力。为非作歹、买官卖官、搜刮民财、侵占土地、打压杀害文官、欺负百姓等行为,比梁翼有过之而无不及。导致全国民怨沸腾、官僚集团屡屡上奏举报。在强大的压力下,汉桓帝被逼出手整治宦官之患。五候之一左倌被逼自杀,其他四候分别降低爵位,家族子弟全部被封赏被夺。才算是制住了宦官之患。在这场斗争中,可以看见文官集团的反抗,否则,汉朝可能就已经崩溃了。

3、党锢之祸,打击官僚:东汉末年的官僚,一直游离于权力中枢之外,宦官和外戚轮番上台表演。这边刚割完韭菜,那边又想办法冒出头来随风起舞。像梁商这样的清醒人,还真没几个。当汉桓帝顺势打击完外戚和有限度的压制宦官后,官僚集团又跳出来搞事情。借着汉桓帝的压制宦官的形势,从地方官开始不断扩大打击,连杀几名宦官集团的人。而且还是在汉桓帝大赦天下的风口,肆意杀人,而且杀的都是汉桓帝身边的人,曾经一起战斗过的人。这种事情的下场可想而知,宦官群起反击,展开对官僚集团的报复。

官僚集团见势不妙,竟然纠结太学的学子威胁皇帝,这下好了,这群完全不懂皇帝、不懂政治的儒家官僚算是摊上大事了。这群闹事官僚和学子一共两百多人被抓,后来在部分没有涉及的高官的多方斡旋下。也是因为京城地震火灾频发,汉桓帝为了减轻上天的愤怒,实施仁政,最后释放了这一批人,但被宣布永不录用。这种对官僚集团接班人的打击,甚为致命,所以史称党锢之祸,成为东汉王朝末年有名的政治事件之一。

4、朝廷斗争加剧,地方失控:东汉后期,发生的地震、蝗虫、水灾、边患、瘟疫等是逐年增加的。在汉桓帝在位期间,单在京师就发生七八次的地震,而且皇宫、皇陵等多个地方发生火灾。在汉朝,无论是火灾还是地震,都是天子失德的反应。地方上的灾害更是年年都有发生,人吃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皇帝频繁下罪己诏已经没办法安抚民心,反而加快了汉朝要被取代的说法的流传。

再加上朝廷各种势力轮番上台,斗争激烈,地方官员也是随着斗争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动。在这种乱局之下,自保、敛财就是最基本的行为。从而加重了地方政府和官员失控的速度,民间被搜刮、压迫、掠夺也更加严重。这种失控的局面,直接导致的就是各地起义增加,在汉桓帝后期,各地陆续发生多起起义者或刘氏后裔称帝的事件。这是上百年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北方草原民族、羌族、鲜卑等更是轮番寇边,掠夺中原。汉王朝正在加速失控中。

对历史的影响:

1、党锢之祸,进一步削弱了官僚集团的势力:党锢之祸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约两百人无法入朝为官。这些都是敢于起来反抗宦官、能以天下苍生为己念、充满学识和才能的儒家精英。因为敢于站出来参与斗争,而无法继承儒家学说,为朝廷出力,不单是对儒家的重大打击,也是汉家朝廷的重大损失。失去了一批未来治理天下,有一定正义感的官员。或者正式因为失去了这一批太学生,导致官僚系统进一步没落。从而加剧了刚刚压制下去的外戚和宦官势力的崛起。同时也进一步打击了皇帝对官僚系统的信任,让皇权和官僚系统的矛盾扩大化,让官僚集团进一步远离权力中枢。

2、地方失控,灾害频发,促进了豪族发展:

其实官僚系统得不到皇帝是信任的根本原因还不是这个,而是豪族势力的威胁才是根本原因。因为在汉朝前期,官僚、儒家知识分子,基本都是出生各大豪族,只有豪族、贵族才有可能让家族子弟读书认字,学习那些儒家经典。平民是没有办法接触到这些昂贵、稀缺的知识的。买一本书的钱可能够平民一家吃喝半年,哪里有资本培养读书人。所以,官僚集团的根本利益不是皇帝的利益,而是家族的利益。如果官僚个人与外戚、宦官发生冲突,失败的话代价就不是自己的性命和前途,而是家族的性命和前途。为什么那些动不动就说夷族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是他们的根基。如果你不做这个动作,反弹就会非常强烈的。

从另一个方面讲,外戚就是皇帝的舅舅、外公、岳父等这些人,宦官就是皇帝身边的奴才。这些人都是依附在皇帝这棵大树上才能生存发展的。一旦离开皇帝的支持,他们就无法生存。所以除了王莽之外,大部分外戚和宦官都无法威胁皇权的。

但地方豪族不一样,他们一旦得势,很可能会联合起来取代皇帝的。他们是对皇权有真正的潜在威胁的。所以皇帝无法和他们走在一起,更加无法信任他们或让他们壮大。东汉后期的混乱,直接得益的就是各地豪族,如袁绍,宣称四世三公,非常显赫的地方豪族,最后就会割据一方,称王称帝。直接取代刘氏王朝。

所以,地方越乱,朝廷越无序,地方豪族就会发展更快。再加上自然灾害导致天下百姓流离失所、流民四起。朝廷因为地方政府失控和腐败,无法安置灾民。那么唯一有能力、有动力做这件事情的就是地方豪族。他们通过不断吸引人口、统一开发土地、发展农业,抱团提高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活得了极大的发展。豪族再通过隐瞒人口,减免税收,中央失去财政收入,而地方豪族却不断获取更多收益。此消彼长之下,朝廷只能越来越软弱无力,无法控制地方,恶性循环开始不断加剧双方的博弈力度。

3、儒家学子大增,但儒学发展已经落后社会:随着东汉王朝学校制度的完善,京城的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其实学校扩招的主要推动力是随着蔡伦纸的普及,知识传播成本大幅降低,书籍的传抄速度就像后来的印刷机一样,对整个社会及知识界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以前只有贵族、大豪族子弟才能拥有的书籍、才能学习的知识,随着纸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那种比较富裕、拥有小量土地的小家族也可以培养读书子弟,进入太学学习,然后做官,从而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就像我们90年代大学扩招一样的道理,不是因为学校扩招学生多了,而是因为社会积极发展,越来越多人有经济基础读大学了,所以大学被逼的扩招。然后毕业生多了,就业就困难了,竞争就大了。汉桓帝时期也一样,随着太学的学生急剧增加、就业的需求就越来越大。而朝廷一直被外戚和宦官把持,就业岗位也被外戚家族和宦官家族瓜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激化,冲突就不可避免。儒家虽说人比较多,但被困在天人感应说里面,还没有人可以带领他们走出来,去发展儒家理论和知识体系,让儒学更多的吸纳道家、法家甚至是释家的思想,从未让自己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天才还未出世,世人都处于懵懂之中,乱世不可避免。

本文作者:映像思维(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785407549872589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汉桓帝   王莽   东汉   汉光武帝   历史   汉顺帝   中国历史   唐朝   诸葛亮   汉章帝   汉朝   杜乔   文化   单超   西汉   美女   刘禅   三国   三国演义   儒家   政治   婚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