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错失历史机遇的恭亲王奕訢

网络整理 2019-05-08 最新信息


错失历史机遇的恭亲王奕訢


清朝有两个支系的恭亲王,一脉是降等承袭的恭亲王:康熙十年(1671年),清世祖第五子常宁被封亲王,封号恭。降等承袭。一共传了十代十位。

另一脉就是世袭罔替的恭亲王,我们要说的就是后边这脉。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第六子奕訢封为和硕恭亲王。同治十一年(1872年)获世袭罔替。一共传了四代三位。奕訢(1833~1898),道光帝六子,咸丰帝异母弟。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名王重臣,洋务运动的首领,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他出谋划策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挽救清朝危机,迎来同治中兴。在政治舞台上经历几番大起大落,在家庭生活中更是让他经历了很多不幸,儿女多早殇,侥幸活下来的则难堪造就。他有4个儿子,长子载澄、次子载滢、三子载浚、四子载潢。其中三、四两子俱幼殇。长子载澄袭贝勒,成年后胡作非为。这三个儿子,都死在他前面。另外一个儿子载滢,一度过继给奕訢的弟弟钟郡王奕詥,袭贝勒爵位。庚子事变(1900)时,因卷入义和团活动又被夺去一切职衔。


错失历史机遇的恭亲王奕訢


奕訢,道光帝遗诏封“和硕恭亲王”,清末洋务派、总理衙门首领,统称“六王爷”,保守派对其鄙称“鬼子六”。身后谥“忠”(满清宗亲谥“忠”者唯奕訢与多尔衮二人)。

道光三十年(1850年)以宣宗遗诏封恭亲王。咸丰朝期间,奕訢的政治地位并不很重要,他只有在1853年到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帝过世,奕訢与慈禧太后合谋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1861年到1884年,奕訢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一直到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1894年到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1898年逝世。

奕䜣的封号为“恭”,满语为“gungnecuke”,意为“恭敬的”。一般认为这凸显了宣宗希望奕䜣恭敬辅佐文宗之意。

错失历史机遇的恭亲王奕訢


奕䜣共生有四子,其中第三子载濬和第四子载潢均幼年夭折,剩下了第一子载澂和第二子载滢。载澂为嫡福晋瓜尔佳氏所生,是理所当然的“世子”,随着乃父爵位的上升,载澂的爵位也节节上升,二岁恩封奉恩辅国公,便已经入八分,六岁晋封多罗贝勒,未满二十岁又赏加郡王衔,前景甚好,却在光绪十一年病故,年仅二十八岁,而且没有留下后嗣,只能将载滢的儿子过继过来。载滢是侧福晋薛佳氏所生,原本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光绪二十六年因罪归宗,这时,载滢的儿子,载澂的承继子溥伟,已经继承了大宗的身份。

简单说来,最终恭王府流传到后世的都是载滢的后裔,算上过继给大宗的溥伟,载滢共有四子,目前除溥儒一支绝嗣外,均有后裔流传了下来。

错失历史机遇的恭亲王奕訢

(图为恭王府谱系略图)


错失历史机遇的恭亲王奕訢


奕对子女很重感情。他的第二女仅活到3岁就夭折了。四个月后,他的第三子载浚出生。适逢清军克复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市),当时奕位极人臣,红得发紫,同治帝下诏恩封其诸子,生仅一月的载浚竟获封辅国公。其获封年龄之幼,在有清一代是空前绝后的。奕信佛,曾臆想载浚是爱女转世,心里稍感慰藉,谁知两年后载浚又夭折了。奕悲痛至极,将第二女和载浚的棺椁一同迁往他选定的一处墓地(在今北京市昌平区东三十里翠华山前麻峪村。顺便提一句,中国当代史上最著名的秦城监狱就建在这片墓地上)安葬。他担心爱女葬处没有标记很快会被后人遗忘,特地撰写了墓志铭。铭文写得真切动人,慈父爱女之心充溢字里行间。大意是说:“你死后四个月,你的弟弟出生。过二年,他又死。难道是你的灵魂不灭,托生他而来?然无端而来,又无端而去,又何必为此一见再见,以重伤我心?难道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吗?”奕?为子女的一再殇逝哀痛不已,深感生命的脆弱,人世的不可测,最终只有归结为不可捉摸的命运了。

奕死后,也葬在这块墓地上。这是他赋闲时亲自选定的陵址,到现在当地百姓还俗称为“六爷坟地”。园寝中曾专门辟有一处俗称阿哥圈的“小园”,里面除早年入葬的第二女和第三子载浚外,还陆续葬有奕的第三女、第四女和第四子载潢。父子生前相聚无多,死后终于可以永久相依了。

恭亲王的遗言,在正史和野史上,还是留下了三个版本。

1、在《戊戌履霜录》书中,这样记载,恭亲王在生命的弥留时刻,告诫皇帝光绪:“闻有广东举人主张变法,当慎重,不可轻任小人”

2、《申报》有载:恭亲王重病,光绪皇帝前来探视,问两个问题,谁可以重用,谁不可以重用:

恭亲王提了4个人,李鸿章因为积谤过多,一时间难以重用;朝中的荣禄,朝外的张之洞、裕禄三人“可任艰危”。

不能重用的大臣就是翁同龢,此人缺乏全局目光,在甲午战争中,一味主战,却不备战,更无取胜的计策,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翁同龢果然在变法开始后不久,被免职归乡,成了常熟的寓公。

3、《苍穹之昂》的作者是日本的浅田次郎。他在这本书中,写了这样一个耸人的情节,恭亲王逝世时,李鸿章,顺桂等一干心腹再场,恭亲王叫过顺桂,他用满语,留下了这样的遗嘱:顺桂,你听着,奸臣并不只是荣禄一人,你一定要除掉危及爱新觉罗统治的祸根——慈禧太后!

在这本书的后面,就有顺桂携带炸弹,去炸慈禧太后的“血腥”情节,所以这个版本肯定是日本人杜撰的。

比较可靠分析是,恭亲王在临死之前,他面对询问治国之计的光绪皇帝,必然要叮嘱一番,他首先会推荐自己认为信的过的人,让李鸿章等人得到重用;接下来,叮嘱光绪皇帝要谨慎,不要将改革的步子迈得过大,莫要中了小人的奸计,这都在情理之中;最后,除掉慈禧太后的命题是绝对不可能,但会委婉地说,要小心处理好与慈禧的关系。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本文作者:满族文化网(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828874312148634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恭亲王   历史   奕䜣   清朝   光绪   北京条约   太平天国   道光   康熙   同治   慈禧太后   咸丰   溥心畬   裕禄   溥伟   恭王府   荣禄   翁同龢   张之洞   李鸿章   多尔衮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