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一「一」093(赵氏孤儿案)

网络整理 2022-05-13 最新信息

有一無二(有一无二),◆猶言獨一無二。形容極其難得。○[明][姚子翼]《遍地錦‧勸主》:“似這等才調,也算得有一無二的了。”○《紅樓夢》第六六回:“如今口說無憑,等[柳二弟]一見,便知我這內娣的品貌,是古今有一無二的了。”○[清][蔣士銓]《臨川夢‧隱奸》:“他的才學,是有一無二的,先生不要說壞他。”◆补证条目■犹言独一无二。形容极其难得。○鲁迅《伪自由书·崇实》:“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的罢。”

一子地,◆指佛和菩萨平等之慈悲心。○唐于頔《庞居士语录》卷中:“佛心一子地,蠢動皆男女。”又:“蠢動諸衆生,心同一子地。”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見“一子出家,九祖升天”。○《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釋,亦得超生去了。”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謂子孫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紅樓夢》第一一七回:“我說的不是功名麼?你們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一子,◆一绺;一束。○《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前後修書招兒,兒并不信,若借大王寳劍,卸下一子頭髮,封在書中,兒見頭髮,星夜倍程入楚救母。”

一轉(一转),◆I1.轉換勛階一次。○《新唐書‧太宗紀》:“從伐[高麗]無功者,皆賜勳一轉。”◆2.表數量。[清][翟灝]《通俗編‧數目》引[李翊]《俗呼小錄》:“[杭州]以柴四圓箍為一轉。”◆II轉動一次;旋轉一圈。○[南朝][梁武帝]《白紵辭》:“短歌流目未肯前,含笑一轉私自憐。”○[唐][顧況]《悲歌》之二:“我心皎潔君不知,轆轤一轉一惆悵。”○[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摺:“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且說那女子把那石頭撂倒在平地上,用右手推着一轉,找着那個關眼兒伸進兩個指頭去勾住了。”◆2.提煉一次。[晉][葛洪]《抱樸子‧金丹》:“其一轉至九轉,遲速各有日數,多少以此知之耳。”◆3.計算一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嘗算渾天不合,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鄭玄])能者。○[融]([馬融])令算,一轉便決。”◆4.四周。《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兩邊一望,一邊是江,一邊是湖,又有那山色一轉圍着。”○《儒林外史》第三十回:“諸名士看這湖亭時,軒窗四起,一轉都是湖水圍繞。”


一一,◆1.逐一;一個一個地。○《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晉][陶潛]《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宋][蘇軾]《次韻答子由》:“好語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老舍]《四世同堂》第一部十四:“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攤與地攤,和果店裏,都陳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來的水果。”◆2.完全。○《禮記‧曲禮上》“二名不偏諱”[漢][鄭玄]注:“偏,謂二名不一一諱也。”○[孔穎達]疏:“謂兩字作名,不一一諱之也。”○《西游記》第五七回:“向後再不敢行凶,一一受師父教誨。”○[魯迅]《野草‧好的故事》:“青天上面有無數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見,一一知道。”◆3.舊時書信常用語。謂詳細敘述。○[漢][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辭多不可一一,粗舉大綱,以當談笑。”○[晉][王羲之]《羊參軍帖》:“[羊參軍]尋至,具一一。”○[唐][韓愈]《與孟東野書》:“[愈]眼疾,比劇,甚無聊,不復一一。”○[宋][車若水]《腳氣集》卷上:“[王右軍]帖,多于後結寫不具,猶言不備也。有時寫不備,其不具草書似不一一。○[蔡君謨]帖並寫不一一,亦不失理。”◆4.[漢][揚雄]《太玄》用語。謂玄象之始。○《太玄‧瑩》:“夫一一,所以摹始而測深也。”○[范望]注:“一一起於黃泉,故謂之始;在泉之中,故測深也。”

一言一行,◆一句言語和一個行動。亦謂每句話,每個行動。○[南朝][梁][任昉]《為范始作求立太宰碑表》:“若夫一言一行,盛德之風;琴書藝業,述作之茂,道非兼濟,事止樂善,亦無得而稱焉。”○《隋書‧房彥謙傳》:“自少及長,一言一行,未嘗涉私。”○[清][馮景]《今世說序》:“則夫一言一行,傳其人之神,何以異是?”[錢鍾書]《貓》:“從此他一言一行都求跟自己眼睛的風度調和一貫。”◆补证条目■一句言语和一个行动。亦谓每句话,每个行动。○《艺文类聚》卷五二引晋袁山松《后汉书》:“賈彪字偉節,遊京師,與郭林宗等爲談論之首,一言一行,天下以爲準的。”

一言,◆1.一個字。○《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漢][班固]《白虎通‧謚篇》:“謚或一言或兩言,何?文者以一言為謚,質者以兩言為謚。”○[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2.一句話;一番話。○《書‧立政》:“時則勿有間之,自一話一言。我則末惟成德之彥,以乂我受民。”○《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一言而定三國;我一言而亡之。”○[唐][魏徵]《述懷》詩:“[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摺:“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孫炳華]《重賞之下》三:“[林啟達]每天都要到車間轉轉,到機床邊上看看,一言不發,看一會就走。”◆3.謂陳述一次。○《穀梁傳‧昭公四年》:“[慶封]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語‧屈節解》:“遽發所愛之使告[宓子]曰:‘自今以往,[單父]非吾有也,從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決為之,五年一言其要。’”◆4.眾口一詞。○《韓非子‧內儲說上》:“今[魯國]之群臣以千百數,一言於[季氏]之私。”

一小,◆方言。從小。○[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娘家也沒有錢,可一小就養成千金小姐的脾氣!”[曹禺]《原野》序幕:“我知道,[金子],你一小就是個規矩人。”


一無所有(一无所有),◆什麼都沒有。○[明][謝肇淛]《五雜俎‧地部一》:“河濱薪草米麥一無所有,衣食之具皆自家中運致。”徐遲《狂歡之夜》:“然而農民們所受的只是層層的苦痛。他們一無所有了,他們只剩死路一條。”

一無所得,◆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谓毫无收获。○《太平御览》卷九九六引《吴书》:“徐盛與曹休戰,賊積茅草欲焚盛,盛燒船而去,賊一無所得。”○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於兹累年,一無所得,其爲疏妄,亦曰殆哉!”○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然日勢既暮,壽兒且寄院中止宿,顥亦懷疑,因命搜壽兒懷袖,一無所得。”○巴金《怀念丰先生》:“我在记忆里搜索,可以说是一无所得,我已经没有条件深思冥想了。”


一文,◆1.一條斑紋。指事物的一小部分。○《淮南子‧說林訓》:“見虎一文,不知其武;見驥一毛,不知善走。”○[柳亞子]《<燕子龕遺詩>序》:“[王子]所輯雖不多,見虎一文,亦足慰君於地下矣。”◆2.一篇文章。○[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夫銓序一文為易,彌綸群言為難。”○《陳書‧徐陵傳》:“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傳寫成誦。”◆3.指一句文辭。○《詩‧小雅‧采菽》“君子來朝,言觀其旂”[唐][孔穎達]疏:“是一文而有二意。”◆4.一枚銅錢。舊時銅幣皆有文字,說明其值,故名。○[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漢]世[劉寵]作郡有政績,將解任去治,此溪父老,人持百錢出送,[寵]各受一文。”○《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是一年前,也是賭輸了,身邊並無一文,夜間便去掏摸些東西。”○《兒女英雄傳》第三回:“自己又是一文不要的。”◆5.方言。一塊銀元。徐珂《清稗類鈔‧方言類》:“[廣州]方言:一塊銀元,呼作一文。”


一万日,◆隱指“昉”字。○《北史‧劉昉傳》:“[昉]入佐相府,便為非法,三度事發,二度其婦自論。常云姓是‘卯金刀’,名是‘一萬日’,[劉氏]應王,為萬日天子。”


一頭水(一头水),◆謂沒有主見,像水一樣,哪頭重就向那頭倒。○《西游記》第三八回:“那長老原來是一頭水的。被那呆子搖動了,他就叫:‘[悟空],若果有手段醫活這個皇帝,還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一頭兒,◆一门;一桩。○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今春開放選塲,天下文武舉子,都來應舉,着小官做個知貢舉官。小官想來,我這一頭兒買賣,可也。”

一頭地(一头地),◆1.猶言一着,一步。○[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取讀[軾]([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元][劉祁]《歸潛志》卷九:“老夫當避一頭地,有慚老驥追霜鶻。”○《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四回:“只要他拿出這宗冤錢來,我就讓他一頭地也不要緊。”◆2.一旦。○[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摺:“我雖是見宰相,似[文王]施禮,一頭地離[明妃],早[宋玉]悲秋。”

一頭(一头),◆1.一顆頭顱。○《晉書‧五行志下》:“京都有豚,一頭二脊八足。”◆2.滿頭。○[唐][杜荀鶴]《維揚冬末寄幕中二從事》詩:“典盡客衣三尺雪,鍊精詩句一頭霜。”○[前蜀][貫休]《山居詩》之二十二:“滿屋黃金機不息,一頭白髮氣猶高。”◆3.表數量。多用於牲畜。○《三國志‧魏志‧管輅傳》:“當有老公,從東方來,攜豚一頭,酒一壺。”○《宋書‧禮志》:“其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皆用白雁白羊各一頭,酒米各十二斛。”○《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雇了四頭長行驢子,他主僕三個人,騎了三頭,一頭馱載行李銀兩。”亦用於某些植物。○《陸象山語錄》卷上:“先生言吾家治田,每用長大钁頭,兩次鋤至二尺許深,一尺半許外方,容秧一頭。”○[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第二回:“比如在街上買菜,為了多要一苗蔥一頭蒜,常和小販爭吵得臉紅脖子粗。”◆4.一端。○[三國][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上:“梅樹皮似豫章,葉大如牛耳,一頭尖,赤心,華赤黃,子青不可食。”○《西游記》第七六回:“那繩兒理出去見風就長粗了,把一頭拴着妖怪的肝繫上,打做個活扣兒。”◆5.一面;一方面。○[唐][張九齡]《南郊赦書》:“緣大禮數處有職掌者,任於一頭從高敘。”○《朱子語類》卷三六:“說得一頭,又遺了一頭。”○[毛澤東]《論十大關係》四:“為此,就不能只顧一頭,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也就是我們過去常說的‘軍民兼顧’,‘公私兼顧’。”◆6.一門,一樁。○《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好叫官人得知,卻有一頭好親在這裏。”○《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死之後,你滿了服,就急急的要尋一頭親事。”◆7.一次,一趟。○[元][貫雲石]《鬥鵪鶉‧憶別》曲:“一頭相見,兩意相投,百步相隨。”○《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他不給你錢,少不得也是我當災!昨日那件事,關在飯店裏,我去一頭來。”◆8.相當於一個頭的高度,如:他比你高出一頭。亦指一定高度。猶言一截、一段或一等、一着。○《三國演義》第四四回:“[周瑜]謝出,暗忖曰:‘[孔明]早已料着[吳侯]之心。其計劃又高我一頭。’”[高曉聲]《大好人江坤大》:“他覺得自己欠大家的債,一輩子也還不清,所以只能比大家低一頭。”參見“出人頭地”。◆9.猶一旦。○[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摺:“他一頭亡了夫主,廢了家緣……怕有那無廉恥謊漢子胡來纏。”○[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一摺:“一頭的[袁紹]興兵行跋扈,可又早[曹公]霸道騁奸回。”◆10.表示動作突然而迅速。○《紅樓夢》第五七回:“幾日前頭,你們姐兒兩個正說話,[趙姨娘]一頭走進來。”○《老殘游記》第六回:“過了些時活該有事,被他爸爸回來一頭碰見,氣了個半死,把他閨女着實打了一頓。”◆11.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三摺:“待我一頭開門,一頭念詩你聽咱。”○《水滸傳》第九十回:“那漢一頭吃酒吃肉,一頭夾七夾八的說出幾句話來。”◆补义条目■並头。指成为夫妻。○明杨珽《龙膏记·砥节》:“花滿樓,月滿樓。寶貝珍珠成土丘,只少個娉婷做一頭。”■补证条目■相当于一个头的高度。亦指一定高度。犹言一截、一段或一等、一着。○宋陈师道《赠魏衍》诗:“名駒已自思千里,老子終當讓一頭。”■参见“出人頭地”。﹣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老残游记》第十六回:“老殘將筆拿在手裡,向着火盆一頭烘,一頭想。”

一天一地,◆1.指天和地。○[漢][王充]《論衡‧齊世》:“一天一地,並生萬物。”◆2.形容到處都是。○《醒世姻緣傳》第三四回:“又兼[狄]家的覓漢夥伴不曾分得銀錢的,心裏氣他不過,到處去彰揚,不止他本村揚說的一天一地,就是鄰莊外縣,都當了一件異事傳說。”

一天大事,◆指非常重大的事。○《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凡是被參的人,又私底下託人到京裏打點,省得都老爺再説别的閒話,一天大事竟如此瓦解冰銷。”

一天,◆1.一晝夜。如:一天二十四小時。◆2.指一個白天。○《儒林外史》第二三回:“次日,一天無事。”○《紅樓夢》第一○八回:“回去好好的睡一夜,明日一早過來,我還要找補,叫你們再樂一天呢。”如:他整整忙了一天一夜。3.猶一時,泛指不太長的時間。○[老舍]《正紅旗下》十:“我找了不是一天啦,什麼樣的人都有。就是沒有可靠的!”如:咱倆不是一天的朋友了,誰還不瞭解誰?4.整天;成天。○《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又有幾家親友子弟,因他的學問高深,都送文章請他批評改正,一天都也沒些空閑。”○[巴金]《春》二:“三妹是個樂天派,一天家有說有笑的,就是不瞭解別人。”○[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八章:“一天看戰士練操,怎麼就不知道?”◆5.某一天。○《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一天,老夫妻兩個同着媳婦正計議家事,只見舅太太合[張太太]過來。”○[丁西林]《一隻馬蜂》:“不過一個人說謊話說太多了,總有一天,轉不過彎,要露出馬腳來。”◆6.一塊天空。○[唐]李洞《送雲卿上人游安南》詩:“島嶼分諸國,星河共一天。”○[金][元好問]《浩然師出圍城賦鶴詩為送》:“明年也作江鷗去,水宿雲飛共一天。”◆7.指滿天。○[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摺:“時遇冬初,紛紛揚揚,下着這一天大雪。”○[魯迅]《野草‧好的故事》:“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雲錦。”◆8.一重天。○[唐][李白]《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夫如是,亦可以從一天至一天,開天宮之門,見群聖之顏。”○[王琦]注:“按釋典……三界共二十八天。天者,言其清淨光潔,最勝最尊,故名為天,乃神境世界之位,與蒼蒼在上之天不同一解。”○《雲笈七籤》卷三:“自[玄都][玉京]已下合有三十六天,二十八天是三界內,八天是三界外……最上一天名曰[大羅],在[玄都][玉京]之上。”◆9.如天之大。形容很大,很多。○[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摺:“想娘娘那一天愁都撮在琵琶上。”○《金瓶梅詞話》第八六回:“叫他領了去變賣嫁人,如同狗屎臭尿掠將出去,一天事都沒了。”○《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金蓮窄窄瓣兒輕,行動一天豐韻。”

一說(一说),◆I1.一種言論、學說或說法。○[漢][班固]《白虎通‧五祀》:“一說,戶以羊,灶以雉,中霤以豚,門以犬,井以豕。”○[宋][曾鞏]《劉向<新序>敘》:“其教既明,其政既成之後,所守者一道,所傳者一說而已。”○《朱子語類》卷十:“人言讀書當從容玩味,此乃自怠之一說。”○[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大抵甲倡一說,而乙則引伸之,或反駁之。”◆2.一段;一個章節。[宋][張載]《正蒙‧王禘》:“‘苗而不秀者’與下文‘不足畏也’為一說。”○[王夫之]注:“一說,猶言一章。”◆3.一次辯論。[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昔[田巴]毀五帝,罪三王,呰五霸於[稷下],一日而服千人。○[魯連]一說,使終身杜口。”◆II進言或勸說一次。○《戰國策‧秦策三》:“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於[渭陽]之濱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說而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論》:“然而[劉敬]脫輓輅一說,建萬世之安,智豈可專邪!”[南朝][梁簡文帝]《舌賦》:“[陸]有千金之富,[周]為一說之功。”


一事,◆1.一件事。○《淮南子‧繆稱訓》:“察於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若其紀一事,詠一物,風雲草木之興,魚蟲禽獸之流,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矣。”○[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綱紀總攝,法令明備,郡縣不得以一事自專也。”○[清][鄭燮]《贈博也上人書》詩:“獨有老僧無一事,水禽沙鳥聽關關。”○[楊朔]《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不經一事,不長一智。”◆2.同一件事;同一類事。○《公羊傳‧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為復言[齊]師、[宋]師、[曹]師?不復言師,則無以知其為一事也。”○《後漢書‧桓譚傳》:“又見法令決事,輕重不齊,或一事殊法,同罪異論,姦吏得因緣為市。”○[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構》:“同一月也,出於[牛氏]之口者,言言歡悅;出於[伯喈]之口者,字字凄涼。一座兩情,兩情一事,此其針線之最密者。”◆3.專一其事。○《管子‧心術下》:“一事能變曰智。”○[尹知章]注:“能專一其事,能變而動之謂智也。”◆4.服役一次。○《漢書‧賈捐之傳》:“[孝文皇帝]閔中國未安,偃武行文,則斷獄數百,民賦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5.方言。業務或組織上有關係的。如:這家藥鋪和[北京][同仁堂]藥鋪是一事。

一生人,◆[宋]時稱初次賣給人家做奴婢的女子。○[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都下買婢,謂未嘗入人家者為一生人,喜其多淳謹也。”

一生,◆一輩子。○[晉][葛洪]《抱樸子‧道意》:“余親見所識者數人,了不奉神明,一生不祈祭,身享遐年,名位巍巍,子孫蕃昌且富貴也。”○《晉書‧阮孚傳》:“[孚]性好屐……或有詣[阮],正見自蠟屐,因自嘆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明][劉基]《漁父詞》之二:“紅米飯,紫蓴羹,自是無愁過一生。”○《兒女英雄傳》第一回:“一生耿直,赤膽忠心。”○[老舍]《正紅旗下》二:“他們的一生像作着個細巧的,明白而又有點胡塗的夢。”◆补义条目■同“一向”。一直;向来。○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之四:“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疎媒勞志多乖。”○宋杨万里《烛下和雪折梅》诗:“一生梅瘦今却肥,是雪是梅渾不辨。”


一上,◆1.謂一次登臨。○[南朝][梁][何遜]《擬古三首聯句》之一:“家本青山下,好上青山上。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悵。”○[唐][杜甫]《上白帝城》詩之一:“江城含變態,一上一回新。”○[唐][皮日休]《吳中言情寄魯望》詩:“古來傖父愛[吳]鄉,一上[胥臺]不可忘。”◆2.猶言一層、一重。○[宋][邵雍]《寒夜吟》:“天加一上寒,我添一重被。”◆3.猶言一番。○《朱子語類》卷八:“學者做工夫,當忘寢食做一上,使得些入處,自後方滋味接續。”◆4.猶一下子,表示時間的短暫。○《水滸傳》第三九回:“[戴宗]正饑又渴,一上把酒和豆腐都喫了。”◆补证条目■犹言一次、一番。○《五灯会元·沩山祐禅师法嗣·仰山慧寂禅师》:“潙山餧篙(喂鴨)生飯,回頭見師,云:‘今日爲伊上堂一上。’師云:‘某甲隨例得聞。’”

一日無常(一日无常),◆謂一旦死去。無常,婉辭,指人死。○[元][馬致遠]《四塊玉‧嘆世》曲:“白玉堆,黃金垛,一日無常果如何?良辰媚景休空過。”○[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一摺:“常言道一日無常萬事休,我自在優游。”

一日,◆1.一晝夜;一天。○《詩‧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漢][司馬遷]《報任安書》:“是以腸一日而九迴。”○《書‧洪範》“三曰日”唐[孔穎達]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為一日。”○[宋][真德秀]《夜氣箴》:“故冬為四時之夜,而夜乃一日之冬。”○《紅樓夢》第二回:“便在下也和他家來往非止一日了。”◆2.一個白天。○《法苑珠林》卷四六:“故一念來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億四千萬念。”○《水滸傳》第四五回:“一個財主家,雖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閑事惱心,夜間又被錢物掛念,到三更二更纔睡。”參見“一日一夕”、“一日一夜”。3.猶昨日。○《後漢書‧獨行傳‧李充》:“同坐[汝南][張孟舉]往讓[充]曰:‘一日聞足下與[鄧將軍]說士未究。’”[李賢]注:“一日,猶昨日也。”○《後漢書‧李固傳》:“一日朝會,見諸侍中並皆年少,無一宿儒大人可顧問者,誠可嘆息。”○[惠棟]補注:“一日,猶昨日也。”◆4.某日,過去的某一天。○[晉][葛洪]《神仙傳‧董奉》:“[奉]一日竦身人雲中去。”○[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上:“一日,花木方春,上欲幸諸苑。”○《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恰好一日[安老爺]偶然走到書房裏,見他正在那裏擬了幾個題目。”○[魯迅]《吶喊‧故鄉》:“一日是天氣很冷的午後,我吃過午飯,坐着喝茶。”◆5.他日。指將來的某一天。○《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人主不可佯愛人,一日不可復憎;不可以佯憎人,一日不可復愛也。”◆6.整天;成天。○《水滸傳》第四五回:“又有那一等小百姓們,一日價辛辛苦苦掙扎,早晨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紅樓夢》第九七回:“[寶玉]一日家和我們姑娘好的蜜裏調油,這時候總不見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紅樓夢》第一一七回:“[妙玉]這個東西是最討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見了[寶玉]就眉開眼笑了。”◆7.副詞。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韓非子‧五蠹》:“今之縣令,一日身死,子孫累世絜駕,故人重之。”○《史記‧孟嘗君列傳》:“客見[文]一日廢,皆背[文]而去,無顧[文]者。”○[唐][杜甫]《莫相疑行》:“憶獻三賦[蓬萊宮],自怪一日聲烜赫。”◆8.副詞。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夫物,物有其官,官脩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職,則死及之。”○《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一日發兵,使人即刺殺大將軍[青]。”○《後漢書‧翟酺傳》:“一日即位,天下曠然。”◆9.謂短暫;一時。○《荀子‧大略》:“[柳下惠]與後門者同衣而不見疑,非一日之聞也。”○[楊倞]注:“非一日之聞,言聞之久矣。”○[漢][班固]《答賓戲》:“彼皆躡風塵之會,履顛沛之勢,據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貴,朝為榮華,夕為憔悴。”○[明][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二‧鄉試遇水火災》:“何惜一日之費,不成此盛舉哉!”[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武技》:“少年喜勝,思欲敗之,以邀一日之名。”

一人得道,雞犬飛升(一人得道,鸡犬飞升),◆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語本[漢][淮南王][劉安]舉家升天的傳說。○[漢][王充]《論衡‧道虛》:“儒書言:[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並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後用以比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尚久驂]等《糖為什麼這樣甜》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道理不僅自古有之,現實生活當中也並不少見。”亦作“一人得道,雞犬飛升”。○[魯迅]《二心集‧張資平氏的“小說學”》:“但作者一轉方向,則一人得道,雞犬飛升,何況神仙的遺蛻呢。”○[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章:“這事一辦成,你就一步登天,你們一家人的日子也馬上苦盡甜來。古話說的好:一人得道,雞犬飛升。”

一人半,◆《晉書‧習鑿齒傳》:“[堅]([苻堅])素聞其名,與[道安]俱輿而致焉。既見,與語,大悅之,賜遺甚厚。又以其蹇疾,與諸鎮書:‘昔[晉氏]平[吳],利在二[陸];今破[漢南],獲士裁一人有半耳。’”後用以為人才難得的典實。○[宋][蘇軾]《往在東武與人往反作粲字韻詩四首今黃魯直亦次韻見寄復和答之》詩:“[苻堅]破[荊州],止獲一人半。”

一人,◆1.古代稱天子。亦為天子自稱。○《書‧太甲下》:“一人元良,萬邦以貞。”○[孔]傳:“一人,天子。”○《書‧湯誥》:“王曰:‘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孔]傳:“天子自稱曰予一人。”○[漢][班固]《白虎通‧號》:“王者自謂一人者,謙也,欲言己材能當一人耳。故《論語》曰:‘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臣謂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內,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書》曰:‘不施予一人。’”[宋][王禹偁]《待漏院記》:“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明][唐寅]《嘉靖改元元旦作》詩:“一人正位山河定,萬國朝元日月明。”◆2.一個人。○《詩‧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漢][枚乘]《上書諫吳王》:“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明][李贄]《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前論》:“然則今日之是非,謂予[李卓吾]一人之是非,可也。”◆3.猶一體。○《禮記‧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4.謂使全國之人齊心協力。○《荀子‧富國》:“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將巧繁拜請而畏事之,則不足以持國安身,故明君不道也。”○[楊倞]注:“謂不能齊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國也。”

一面,◆1.一個方面。有時指一方的重任。○《史記‧留侯世家》:“[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清][魏源]《聖武記》卷十三:“經略所保奏獨當一面者,惟[遇春]一人。”○[毛澤東]《學習和時局》:“我們根據地的面積又擴大了,根據地的人口,包括一面負擔和兩面負擔的,又已上升到八千餘萬。”◆2.指一個方向。○[唐玄宗]《校獵義成喜逢大雪》詩:“一面施鳥羅,三驅教人戰。”◆3.指物體的幾個面之一。如:這緞子一面光一面毛。◆4.一方。○《漢書‧賈誼傳》:“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5.猶言自行,自主。○[宋][岳飛]《奏措置虔賊狀》:“山寨賊首[羅誠]等二百餘人,見拘管在寨。未審令臣一面處置,惟復申解朝廷,伏望聖慈速賜指揮。”◆6.一次會面。○[晉][陸機]《辯亡論下》:“故[魯肅]一面而身託,[士燮]蒙臉而致命。”○[唐][吳兢]《貞觀政要‧公平》:“用人但問堪否,豈以新故異情?凡一面尚且相親,況舊人而頓忘也!”[明][李贄]《與耿叔台書》:“今咫只而不一見,非情也,約以是月同發,一面容顏乃別。”○[清][洪昇]《長生殿‧尸解》:“只是再尋不到皇上眼前,重逢一面。”◆7.表數量。用於扁平的物件,亦用於成片的景物。○[元][睢景臣]《哨遍‧高祖還鄉》套曲:“一面旗雞學舞,一面旗狗生雙翅,一面旗蛇纏胡蘆。”○[郭沫若]《歸去來‧回到上海》:“窗下有一面大草園,也略略有些花木。”○[巴金]《探索集‧大鏡子》:“我的書房裏壁櫥上嵌着一面大鏡子。”◆8.表示兩種以上的動作或活動同時進行。可單用或連用。○[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三摺:“與[英布]夾攻[項王],[項王]必然敗走,一面通知[韓信]。着他繞出[夏陽],截他歸路,擒[項王]必矣。”○《二刻拍案驚奇》卷九:“一面京中自起身,一面打發[金]家人先回,報知擇日到家。”○《紅樓夢》第五四回:“﹝[鳳姐]﹞一面說,一面斟酒,一面笑。”○[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我們當然只能是一面教,一面學,一面當先生,一面當學生。”◆补义条目■犹满面;满脸。○唐李白《赠段七娘》诗:“千杯緑酒何辭醉,一面紅妝惱殺人。”○唐温庭筠《杨柳枝》词:“景陽樓伴千條露,一面新妝待曉鐘。”○前蜀花蕊夫人《宫词》诗:“春風一面曉妝成,偷折花枝傍水行。”○《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誰人汲得西江水,難免今朝一面羞。”◆犹言一味。○唐胡曾《咏史诗·昆明池》:“如何一面圖攻取,不念生靈氣力疲?”○《朱子语类》卷一一七:“處鄉曲,固要人情週盡,但須分别是非,不要一面隨順,失了自家。”■补证条目■指物体的几个面之一。○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宋潘衡墨》:“金陵姚氏所藏宋潘衡圓墨,重二兩五錢,規徑二寸,一面海水戲珠龍紋,一面極光,細紋簇簇,邊上側處有四字,云:臣潘衡造。”

一力,◆1.協力;合力。○《韓非子‧功名》:“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戴之,故安。”○《新唐書‧吐蕃傳上》:“但上下一力,議事自下,因人所利而行,是能久而彊也。”◆2.一把氣力。指一人之力。○[清][劉向]《新序‧刺奢》:“聞大王將起中天臺,臣願加一力。”◆3.盡力;竭力。○[宋][周密]《齊東野語‧謝惠國坐亡》:“使臣至是一力回護,幸而免焉。”○[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摺:“[張生],你若端的不曾做女婿呵,我去夫人根前一力保你。”○[周立波]《桐花沒有開》二:“[張三爹]說:‘會選的選兒郎,不會選的選田莊’,一力主張把侄女嫁給這個年輕力壯的雇農。”◆4.獨力。○《初刻拍案驚奇》卷九:“開棺之罪,我一力當之,不致相累。”○《西游記》第八七回:“[三藏]恐他們闖禍,一力當先。”○[清][李漁]《凰求鳳‧情餌》:“既然如此,連你娶親的事,我也一力擔當。”◆5.一個僕人。○《南史‧隱逸傳‧陶潛》:“[潛]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王小官人》:“只今往[和州],擬假一力,負至[東陽鎮]問渡。”

一老,◆1.指年高德劭之人。○《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遺一老,俾守我王。”○《左傳‧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2.泛稱老者。○[唐][王維]《酬諸公見過》詩:“仰廁群賢,皤然一老。”○[宋][陳師道]《還里》詩:“向來千里聚,一老尚徜徉。”◆3.指元老。○[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昔[湯]入[夏],付國於[文祀];[西伯]之[殷],委國於一老。”○[王闓運]《哀江南賦》:“既傷一老,申命元臣。”


一口,◆1.一人。○《漢書‧王莽傳下》:“又一切調上公以下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錢三千六百,天下愈愁。”○《後漢書‧虞詡傳》:“自此二十餘年,家門不增一口,斯獲罪於天也。”◆2.一人之口。○《韓非子‧孤憤》:“以一口與一國爭,其數不勝也。”○《戰國策‧楚策一》:“[州侯]相[楚],貴甚矣,而主斷,左右俱曰無有,如出一口矣。”○[晉][葛洪]《抱樸子‧辭義》:“文貴豐贍,何必稱善如一口乎?”◆3.出語一致,異口同聲。○《韓非子‧孤憤》:“大臣挾愚污之人,上與之欺主,下與之收利侵漁,朋黨比周,相與一口,惑主敗法,以亂士民。”○[陳奇猷]集釋引舊注:“雷同是非,故曰一口。”○[唐][韓愈]《劉統軍碑》:“故吏文武士門人,送客訖事,會哭將退,咸顧戀牽連,一口言曰:自我公薨至葬,凡所以較德焯勤者,莫不粗完。”○《新唐書‧張玄素傳》:“陛下向平東都,曾觀廣殿,皆撤毀之,天下翕然,一口頌歌。”◆4.猶一言。○《文選‧左思<魏都賦>》:“四海齊鋒,一口所敵。”○[李周翰]注:“四海諸侯雖齊鋒攻[秦],一言以說,乃能敵之。”○《南史‧齊武陵昭王曄傳》:“[曄]答曰:‘[曄]立身以來,未嘗一口妄語。’”◆5.指一口之量。○《雲笈七籤》卷二十:“中有玉樹青實,金翅之鳥棲宿其上,自生青精玉芝,食之一口,壽九萬年。”○《朱子語類》卷十九:“如喫飯樣,喫了一口又喫一口,喫得滋味後,方解生精血。”○[毛澤東]《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6.一孔。○《晉書‧元帝紀》:“遂為二榼,共一口,以貯酒焉。”◆7.表數量。猶言一具,一把。○《晉書‧劉曜載記》:“[管涔王]使小臣奉謁[趙]皇帝,獻劍一口。”○[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物异》:“[虢州][陵縣][石城岡]有古鑊一口。”○《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左手使一口刀,叫做‘小青’。”◆8.表示說話不猶豫或不改口。○《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慧空]﹞便一口應允,兌了原銀一百三十兩,還了原契房子,付與[李生]自去管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二回:“那眼線又一口說定是私貨無疑,自家肯把身子押在這裏。”○[魯迅]《且介亭雜文‧憶韋素園君》:“[小峰]一口答應了,於是這一種叢書便和[北新書局]脫離。”○[周立波]《卜春秀》三:“‘我們沒做生意呀。’[黃貴生]一口否認,臉卻紅了。”◆9.滿口。○《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只聽他打着一口的[常州]鄉談道:‘底樣臥,底樣臥。’”[瞿秋白]《亂彈‧新英雄》:“[山東]狗肉將軍討一位[蘇州]姨太太,說着一口的[蘇]白,聽起來的確‘別有風味’,骨頭都要酥呢。”◆补义条目■犹言一口气。指不歇气,不间断。○明汤显祖《紫箫记·皈依》:“那酒保提得酒來,徒弟一口喫空了一瓶。”■补证条目◆一人之口。○宋洪迈《容斋四笔·祝不胜诅》:“此二説若出一口。”


一經(一经),◆1.一種經書。○《史記‧樂書》:“通一經之士不能獨知其辭,皆集會五經家,相與共講習讀之,乃能通知其意。”○[唐][李白]《悲歌行》:“[惠施]不肯千萬乘,[卜式]未必窮一經。”○[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落落四周星。”○[清][戴名世]《節孝唐孺人傳》:“吾豈忍見一經之傳自爾而墜?”○《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那時候不但不曾奉試帖增到入韻的特旨,也不曾奉文章只限七百字的功令,就連二場還是專習一經,三場還有論判呢。”◆2.猶言貫通。○《史記‧春申君列傳》:“王之地一經兩海,要約天下,是[燕]、[趙]無[齊]、[楚],[齊]、[楚]無[燕]、[趙]也。”○[張守節]正義:“廣言橫度中國東西也。”◆3.副詞。表示只要經過某個步驟或某種行為就能產生相應的結果。○[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耕田》:“燥耕雖塊,一經得雨,地則粉解。”○[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令,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摺:“賢弟不知,樂戶們一經責罰過了,便是受罪之人,做不得士人妻妾。”○[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二:“在肅反工作中,凡是已經發現了的錯誤,我們都已經采取了或者正在采取糾正的步驟。沒有發現的,一經發現,我們就准備糾正。”◆4.酒一瓶或一斤為“一經”。參見“一經程”。

一家子,◆1.猶言一家人或自己人。○《史記‧匈奴列傳》:“朕與單于皆捐往細故,俱蹈大道,墮壞前惡,以圖長久,使兩國之民若一家子。”○[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帝意不悅,為霽顏,以老娘呼也,諭以一家子無拘畏。”○《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咱可就都有骨血兒管着咧。算一家子咧。”○[魯迅]《二心集‧關於小說題材的通信》:“小資產階級如果其實並非與無產階級一氣,則其憎惡或諷刺同階級,從無產者看來……是一家子裏面的事。”◆2.謂某一人家。○《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回:“而今說着一家子的事,委實奇吒,最是好聽。”○《醒世姻緣傳》第六回:“昨日翰林院門口,一家子的個女兒叫一個狐狸精纏的堪堪待死。”○《老殘游記》第六回:“府裏南門大街西邊小胡同裏,有一家子,只有父子兩個。”◆3.謂全家或全家人。○《紅樓夢》第七四回:“一家子除了你們小夫小妻,餘者老婆子們,要這個何用?”[魯迅]《吶喊‧風波》:“立刻就要吃飯了,還吃炒豆子,吃窮了一家子!”[曹禺]《雷雨》第一幕:“免得你父親又板起臉,叫一家子不高興。”◆4.猶一個人。○《西游記》第三六回:“有一個膽量大的和尚,近前又問:‘老爺既然喫素,煮多少米的飯方彀喫?’[八戒]道:‘小家子和尚!問甚麼!一家子煮上一石米。’”

一家之言,◆指有獨特見解、自成一家的學說或論著。○[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晉][葛洪]《抱樸子‧自敘》:“[洪]年二十餘,乃計作細碎小文,妨棄功日,未若立一家之言,乃草創子書。”○[梁啟超]《論譯書》:“近歲有續編及駁議等編,皆當補譯,以成一家之言。”

一家言,◆猶言一家之言。○[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融]等已逝,唯[幹]著論,成一家言。”○[唐][劉禹錫]《唐故衡州刺史呂君集紀》:“後十年,其子[安衡]泣捧遺草來謁,咨余紬之,成一家言,凡二百篇。”○[明][方孝孺]《贈郭士淵序》:“他若[董仲舒]、[賈誼]、[司馬遷]、[揚雄]皆用之成一家言。”○[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墨子]生於[宋];[宋],南北要衝也,故其學於南北各有所採而自成一家言。”

一家無二(一家无二),◆謂一家之人沒有兩樣。○[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摺:“這個女孩兒,也是有緣,我認了做義女,他自到我家來,倒也親熱,一家無二。”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俗諺。意謂自家人不說客氣話。○[知俠]《鐵道游擊隊》第五章:“別說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你家裏沒吃的,我分這一份錢,放在手裏沒用,我心裏能過得去麼?”

一家人,◆一個家庭的成員。亦比喻自己人。○《西游記》第三三回:“比較甚麼?道人見道人,都是一家人。”○《兒女英雄傳》第七回:“你瞧,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得一家人。”○[老舍]《神拳》第三幕:“縣大人奉旨作官,我們奉旨練團,我看都是一家人!”

一家老小,◆謂全家人。○《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你若無事退回,我自養你一家老小。”○《儒林外史》第三回:“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都把與你去丟在水裏,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風。”○[洪深]《五奎橋》:“鄉下人怕什麼:眼看着田裏的稻枯死,眼看着一家老小餓死,這是真怕的,其餘還怕什麼!”

一家不成,兩家現在(一家不成,两家现在),◆常用為說親不成,但兩家關係仍然照常之意。○《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列公,你道‘兩好併一好,愛親才作親’;一家不成,兩家現在,何至於就糟到如此?”

一家,◆1.一個家族;一戶人家。常用以謂無分彼此,如家人之相親。○《管子‧霸言》:“一國而兩君,一國不可理;一家而兩父,一家不可理也。”○《淮南子‧說林訓》:“一家失熛,百家皆燒。”○[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一家和睦,吉事有祥。”○[陳毅]《乘車過雪峰》詩:“明日[拉薩]會親友,[漢][藏]一家敘別情。”◆2.指一人。○《禮記‧大學》:“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鄭玄]注:“一家、一人,謂人君也。”○[漢][班固]《白虎通‧正論》:“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謹敬謙讓之至也。”○《宋史‧道學傳‧程顥》:“天下事非一家私議,願平氣以聽。”○《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有五個防土庫的,在那裏喫酒賭錢,一家當一更。”◆3.一家學說;一個流派。○《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舉而用之,不蔽於成積也。”○《晉書‧荀崧傳》:“[向][歆],漢之碩儒,猶父子各執一家,莫肯相從。”○[唐][劉知幾]《史通‧采撰》:“何嘗不徵求異說,採摭群言,然後能成一家,傳諸不朽。”○[宋][蘇軾]《莊子祠堂記》:“其論天下道術,自[墨翟]、[禽滑釐]、[彭蒙]、[慎到]、[田駢]、[關尹]、[老聃]之徒,以至於其身,皆以為一家。”○[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二節:“[蘇][張]縱橫之辨、[髡奭][稷下]之談,其論無當於宏旨,其義不主於一家。”參見“一家言”、“一家書”。◆4.古時生產活動的一個單位。三夫為一家。○《管子‧乘馬》:“邑成而制事: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事制也。”◆5.表數量。常用於工商企業等。如:一家百貨商店;一家紡織廠。

一行人,◆猶一夥人;一干人。○《宣和遺事》前集:“[北京]留守[梁師寶]將十萬貫金珠、珍寶、奇巧段物,差縣尉[馬安國]一行人,擔奔至京師。”○[元][吳昌齡]《張天師》第四摺:“你一行人都跪下者:聽我判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這老爺太太辭過親友,拜別祠堂,便擇了個長行吉日,帶領裏外一行人等,起身南下。”

一行,◆I謂一定不變,始終實施。○《韓非子‧八經》:“勢行教嚴,逆而不違,毀譽一行而不議。故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賞暴罰賢,舉惡之至者也:是謂賞同罰異。賞莫如厚,使民利之;譽莫如美,使民榮之;誅莫如重,使民畏之;毀莫如惡,使民恥之。然後一行其法。”○[陳奇猷]集釋:“-……謂一而不變也。”◆2.謂行走一次。《晉書‧卜珝傳》:“朕欲勞先生一行,可乎?”○《舊唐書‧李靖傳》:“[吐谷渾]寇邊,[太宗]顧謂侍臣曰:‘得[李靖]為帥,豈非善也?’[靖]乃見[房玄齡]曰:‘[靖]雖年老,固堪一行。’”◆3.一種德行;一種特出的行為。《淮南子‧人間訓》:“今捲捲然守一節,推一行,雖以毀碎滅沉,猶且弗易者,此察於小好而塞於大道也。”○《漢書‧東方朔傳贊》:“然[朔]名過實者,以其詼達多端,不名一行。”○[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但有一行可紀,則不必盡有其事,凡屬孝親所應有者,悉取而加之。”按,[唐][李吉甫]著有《一行傳》,《新五代史》亦有《一行傳》,均仿《後漢書‧獨行傳》,載節行之士的事跡。◆4.一群。多指同行的人。[唐][韓愈]《順宗實錄四》:“其後,又遣他判官按之,[崔]承命不辭,載妻子一行,中道而逃。”○《新五代史‧張居翰傳》:“詔書已印畫,而[居翰]發視之,詔書言‘誅[衍]一行’,[居翰]以謂殺降不祥,乃以詔傅柱,揩去‘行’字,改為一‘家’。”○[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您一行家眷須到三五十口,大小不教傷着一個。”○《西游記》第九三回:“感蒙陛下天恩,但貧僧一行四眾,還有三個徒弟在外,今當領納,只是不曾分付得一言。”○[巴金]《春》十二:“[覺民]一行六個人踏着樹影進了裏面。”◆5.一經。參見“一行作吏”。◆6.猶方才,剛剛。《西游記》第三六回:“你這夥道人都少打!一行說教他往前廊下去蹲,又報甚麼!”○《西游記》第九二回:“我一行說不是好人,你就下拜,卻被這怪侮暗燈光,盜取酥合香油,連你都攝將來了。”◆7.五行之一。[漢][班固]《白虎通‧五行》:“地之承天,猶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謂其位卑,卑者親事,故自周於一行,尊於天也。”○[漢][王充]《論衡‧物勢》:“天自當以一行之氣生萬物,令之相親愛;不當令五行之氣,反使相賊害也。”◆II數量詞。用於成行列者。○[唐][顏真卿]《與郭僕射書》:“僕射指麾宰相與兩省臺省已下常參官並為一行坐,[魚開府]及僕射率諸軍將為一行坐,若一時從權猶未可,何況積習更行之乎?”[宋][楊萬里]《晚登子城》詩:“寒溪半灣落,遠樹一行疏。”○《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忽然兩淚直流,把那個粉臉兒沖得一行一道的,益發不成個模樣。”杜鵬程《保衛延安》一:“山頭上,山溝裏,一蹓一行的戰士、戰馬和馱炮牲口,頂着比刀子還利的大風前進。”◆2.猶一層。[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作魚鮓》:“布魚於瓮子中,一行魚,一行糝,以滿為限,腹腴居上。”◆3.一面;一邊。常連用,表示兩種以上的狀態同時發生。[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一:“古人說知、行做兩個,亦是要人見個分曉,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古今小說‧張古老種瓜娶文女》:“大伯一行說話,一行咳嗽;一似害癆病相思,氣絲絲地。”○《紅樓夢》第二九回:“又見[黛玉]臉紅頭脹,一行啼哭,一行氣湊,一行是淚,一行是汗,不勝怯弱。”◆4.一種行當。《醒世姻緣傳》第六三回:“這[張茂實]每日在那鎮中閒坐,百物的行情都被看在眼內,所以也要做這一行生理。”○[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二三:“我要去告訴[老余],叫他替我出出氣,一行服一行,豆腐服米湯。”◆5.一樁;一項。[老舍]《正紅旗下》一:“萬一婆婆已經起床,大聲地咳嗽着,而大姐還沒梳好了頭,過去請安,便是一行大罪。”◆6.指六個月。《[清][厲荃]《事物异名錄‧歲時》引《异聞錄》》:“三月為一時,兩時為一行,兩行為一年。”

一歸(一归),◆1.歸來或往來一次。○《呂氏春秋‧報更》:“寡人之國小,不足以留客,雖游,然豈必遇哉?客或不遇,請為寡人而一歸也。”○《新唐書‧何蕃傳》:“事父母孝,學太學,歲一歸。”○[唐][劉滄]《贈顓頊山人》詩:“[洛陽]紫陌幾曾醉,[少室]白雲時一歸。”◆2.猶言同歸。○《文選‧陸機<演連珠>》:“臣聞性之所期,貴賤同量;理之所極,卑高一歸。”○[李善]注:“言物雖貴賤殊流,高卑異級,至其極也,殊塗共歸。”○[晉][郭璞]《山海經圖贊‧譽石》:“譽石殺鼠,蠶食而肥,物性雖反,齊之一歸。”◆3.謂逝去。○[唐]徐夤《鶴詩》:“閬苑瑤臺歲月長,一歸華表好增傷。”○[宋][蘇軾]《王復秀才所居雙檜》詩:“青蓋一歸無覓處,只留雙檜待昇平。”◆4.珠算上單位除法練習之一。參見“歸除”。


一夫,◆1.一人。指男人。○《書‧君陳》:“爾無忿疾於頑,無求備於一夫。”○[孔穎達]疏:“無求備於一人。”○《漢書‧谷永傳》:“[秦]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內崩析者,刑罰深酷,吏行殘賊也。”○[宋][蘇軾]《與滕達道書》:“一夫進退何足道。”◆2.特指一個農夫。○《孟子‧萬章下》:“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上農夫食九人。”○《魏書‧高祖紀》:“[太和]元年詔曰:一夫制治田四十畝,中男二十畝。無令人有餘力,地有遺利。”○[宋][歐陽修]《解官後答韓魏公見寄》詩:“老為南畝一夫去,猶是東宮二品臣。”◆3.猶言獨夫。指眾叛親離的人,暴君。○《孟子‧梁惠王下》:“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一夫從橫,則城池自夷,豈不危哉?”[李善]注:“一夫謂[董卓]也。”◆4.借指地積,方百步或百畝。○《周禮‧考工記‧匠人》:“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鄭玄]注:“方各百步。”○[賈公彥]疏:“蓋市曹司次介次所居之處與天子二朝,皆居一夫之地,各方百步也。”○《新唐書‧食貨志二》:“古者百畝地號一夫,蓋一夫授田不得過百畝。”

一分子,◆I極小的一點。○《景德傳燈錄‧福州玄沙師備禪師》:“十方諸佛把汝向上頂着,不敢錯誤一分子。”◆II指全體中的一個。如:國民一分子。○[巴金]《<復仇集>序》:“他們同是人類的一份子,他們是同樣具有人性的生物。”

一分為二(一分为二),◆1.我國古代哲學術語。指由太極生成陰陽對立面。後亦指事物的發展過程。○[隋][楊上善]在解釋《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時首先用此語。他說,“從道生一,謂之朴也。一分為二,謂天地也。從二生三,謂陰陽和氣也。從三以生萬物,分為九野四時日月乃至萬物。”見《黃帝內經太素‧設方‧知針石》注。○[宋][邵雍]、[朱熹]等在解釋《易經》的“太極生兩儀”時亦用此語。○[朱熹]說:“此只是一分為二,節節如此,以至於無窮,皆是一生兩爾。”見《朱子語類》卷六七。2.馬克思主義哲學術語。謂所有統一物都分為兩個互相排斥的部分,都是對立的統一,也就是都包含內在矛盾。○[毛澤東]《黨內團結的辯證方法》:“一分為二,這是個普遍的現象,這就是辯證法。”○[巴金]《隨想錄‧“結婚”》:“對什麼事情都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看待。對這件事也並不例外。”

一分,◆I整體分為若干分的一部分。○《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漢][王充]《論衡‧解除》:“夫土地猶人之體也……則一宅之土,猶人一分之肉也。”○[宋][真德秀]《問止於至善》:“知到十分精處,而行處有一分未密,亦未得為至善。”○[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文王]在時,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武王]伐[商]之時,[文王]若在,或者不致興兵,必然這一分亦來歸了[文王]。”◆2.一點兒;少量。[戰國][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臣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宋史‧道學傳一‧邵雍》:“新法固嚴,能寬一分,則民受一分賜矣。”○[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許那[高四]的東西也一分不少,都悄地送了。”○[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一》:“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II猶言(所得的)一部分。○[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九:“有一大熊來,瞪視此人。人謂必以害己。良久,出藏果,分與諸子。末後作一分,置此人前。”○《景德傳燈錄‧普願禪師》:“師曰:‘土地前更下一分飯。’”[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摺:“望和尚慈悲為本,小生亦備錢五千,怎生帶得一分兒齋,追薦俺父母咱!”○《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姑娘一進洞房,早看見擺滿一分妝奩。”◆2.一戶(人家)。[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一摺:“俺這裏方圓四十里,再無一分人家。”○[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摺:“自從與那一分人家打牆,鉋出一石槽金銀來,那主人家也不知道。”○[魯迅]《集外集拾遺‧幫忙文學與幫閑文學》:“[明]末[清]初的時候,一分人家必有幫閑的東西存在的。”

一方面,◆1.指有關的幾個人或幾件事之一。○[老舍]《正紅旗下》四:“在我們這一方面,母親希望大姐能來。”◆2.連用。連接並列的兩種相互關聯的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孫中山]《民族主義》第四講:“故此後世界人類要分為兩個方面去決鬥:一方面是十二萬萬五千萬人,一方面是二萬萬五千萬人。”○[毛澤東]《工作方法(草案)》:“一方面要反對空頭政治家,一方面要反對迷失方向的實際家。”○[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偽工會理事長確實想排擠[陶阿毛],一方面固然因為[陶阿毛]在工人當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影響,另一方面[陶阿毛]不買他的賬。”

一方,◆1.一邊。多指遠處。○《詩‧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鄭玄]箋:“在大水之一邊,假喻以言遠。”○《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司馬貞]索隱:“方猶邊也,言能隔牆見彼邊之人。”○[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今果分別,各在一方。”○[宋][范成大]《送王仲顯赴瓊筦》詩:“十年五別歲月老,一方萬里音塵稀。”◆2.一處。指所居住的地方。○《詩‧小雅‧角弓》:“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於己斯亡。”○[鄭玄]箋:“無善心之人,則徙居一處怨恚之。”○《西游記》第六五回:“經上言三千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觀音]在[南海],[普賢]在[峨眉],[文殊]在[五臺]。”○[清][顧炎武]《與人書》之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3.一個方面;一帶地方。○《漢書‧終軍傳》:“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齊書‧竟陵王子良傳》:“[齊]有天下日淺,恩洽未布,一方或饑,當加優養。”○[宋][歐陽修]《乞獎用孫沔札子》:“其養練士卒,招撫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邊人思之。”○《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昇》:“所以一方懼怕,每年用重價購求一人,赤身綁縛,送到廟中。”○[陳沂]《奔襲劉黑七》:“我這下子活捉了他,不僅為我們這一方的老鄉們除了害,我還可以立一個特等功。”◆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禮‧考工記‧鮑人》:“信而直,則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則是一方緩、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緩、一方急,則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晉書‧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奧,不可以一體守也。”○[宋][曾鞏]《請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為書札子》:“況於時異事殊,而可以膠於一方之說,泥於一偏之跡哉?”◆5.一種;一類。○《慎子‧民雜》:“是以大君因民之能為資,盡包而畜之,無能去取焉。是故不設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無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訓》:“以死生為一化,以萬物為一方。”○[高誘]注:“方,類也。”○《西京雜記》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藝,居接士之館。”◆6.猶言一種方法。○《呂氏春秋‧君守》:“今之為車者,數官然後成。夫國豈特為車哉,眾智眾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車也。”○[高誘]注:“方,道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雖非胎息之邁術,斯亦衛氣之一方也。”◆7.一種配方或藥方。○《南齊書‧虞悰傳》:“[悰]善為滋味,和齊皆有方法……上就[悰]求諸飲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後,體不快,[悰]乃獻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游記》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纏綿日久不愈。幸國丈賜得一方,藥餌俱已完備,只少一味引子。”◆8.指東西南北四方之一。○[唐][李賀]《北中寒》詩:“一方黑照三方紫,[黃河]冰合魚龍死。”◆9.數量詞。用於方形的東西。○[唐][曹松]《碧角簟》詩:“八尺碧天無點翳,一方青玉絕纖塵。”○[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一摺:“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壺酒,買一方肉。”○[元][曾瑞]《留鞋記》第四摺:“將繡花鞋一隻、香羅帕一方,揣在小生懷內。”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湘事記‧軍事篇二》:“其時都督印信未刊,隨取草紙一方,上書都督[焦]臨時命令,委任某為標統,某為營官,下蓋四正小印。”○[臧克家]《罪惡的黑手》詩二:“有的把巧思運入一方石條的花紋,有的持一塊木片仔細地端詳。”◆10.數量詞。用於田地、土地。○[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榆白楊》:“種榆法:於其地畔種者,致雀損穀;既非叢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種之。”○[唐][王建]《上田僕射》詩:“一方新地隔河煙,曾接諸生聽管絃。”○[宋][張載]《經學理窟‧周禮》:“井田亦無他術,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畫定,使人受一方,則自是均。”◆11.數量詞。指一個方形,猶言一片。○[唐][李端]《送從叔赴洪州》詩:“後夜相思處,中庭月一方。”○[唐][劉禹錫]《生公講堂》詩:“高坐寂寥塵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12.[宋]代《方田法》,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見《宋史‧食貨志上二》及《文獻通考‧田賦四》。◆13.一面。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魯迅]《集外集拾遺‧關於知識階級》:“至於諸君,是與舊的不同,是二十世紀初葉青年,如在勞動大學一方讀書,一方做工,這是新的境遇。”◆14.指事務上相對的兩個方面之一。○[孫中山]《民族主義》第四講:“在戰爭的兩方面,一方叫做協商國,一方叫做同盟國。”◆15.一萬的隱語。詳“一干一方”。◆补义条目■犹一斗。○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一出:“叫小二來送:一瓶酒,一方米,一塊豆腐。”

一法,◆1.統一的法令。○《荀子‧王霸》:“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炤之,以觀其盛者也。”◆2.指專一地行法。○《韓非子‧五蠹》:“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術而不慕信,故法不敗,而群官無奸詐矣。”◆3.越發;更加。○[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摺:“這個姑夫老人家,一法老的糊突了。”○[明]徐渭《翠鄉夢》第一摺:“那婦人老也小,止不過十七八歲,一法生得絕樣的。”◆4.一種方法。○[晉][葛洪]《抱樸子‧雜應》:“又一法,思其髮散以被身,一髮端,輒有一大星綴之。”◆5.佛教用語,猶言一事一物。○《華嚴經》卷十三:“惟以一法得出離。”○[唐][李邕]《嶽麓寺碑》:“一法開無量之門,一音警無邊之眾。”○[宋][范成大]《題記事冊》詩:“八萬四千空色界,不離一法認毘盧。”

一二二一,◆一即二,二即一。謂名異而實同。○《景德傳燈錄‧菩提達磨》:“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無染,此名戒行。”

一二,◆1.一兩個。表示少數。○《書‧康誥》:“﹝[文王]﹞用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景德傳燈錄‧泰欽禪師》:“此山先代一二尊宿曾說法來,此坐高廣,不才何升?”○《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小弟遍覽諸儒之說,也有一二私見請教。”○[老舍]《黑白李》:“[黑李]是我的好友,因為常到他家去,所以對[白李]的事兒我也略知一二。”◆2.一一;逐一。○《墨子‧尚同上》:“遠國異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辯,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畫分萬國,立諸侯國君。”○[漢][揚雄]《長楊賦》:“僕嘗倦談,不能一二其詳,請略舉其凡,而客自覽其切焉。”○[唐][韓愈]《進撰平淮西碑文表》:“今詞學之英,所在麻列,儒宗文師,磊落相望,外之則宰相公卿郎官博士,內之則翰林禁密游談侍從之臣,不可一二遽數。”◆3.猶次第。○《戰國策‧秦策二》:“計有一二者難悖,聽無失本末者難惑。”◆4.少許。○《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可常]之罪,僧輩不敢替他分辯,但求恩王念平日錯愛之情,可以饒恕一二。”○[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三摺:“解子哥,怎生可憐見方便一二。”○[冰心]《莊鴻的姊姊》:“起先她還能指教我一二,以後我的程度又深了些,她便不能幫助我了。”◆5.猶言一兩手。指耍弄的手法。○[元][張國寶]《羅李郎》第三摺:“那廝卻有一二,咱家無三思,將那謊局段則向俺跟前使。”

一而二,二而一,◆謂分言之雖有別,合言之則相同;名雖為二,實是一事。○《二程全書》卷二五:“知生之道,則知死之道。盡事人之道,則盡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兒女英雄傳》第四回:“紙,錢也。即古之所為寓錢喻制錢,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聞一多]《畫展》:“原來某一類說不得的事實和畫展是互為因果的,血腥與風雅是一而二,二而一罷了。”

一丢,◆补义条目■方言。一个。○明徐《杀狗记·乔人行谮》:“〔浄〕我且問你,昨日花園中結義幾人?〔丑〕是三人。〔浄〕杭州老官説的,還有一丢兒。〔丑〕孫大哥、你、我,再有何人?〔浄〕你去猜一猜。”

一地,◆1.一處地方。○[漢][王充]《論衡‧言毒》:“藥生非一地,[太伯]辭之[吳];鑄多非一工,世稱[楚][棠溪]。”○《舊五代史‧謝彥章傳》:“[瑰]指一地謂[彥章]曰:‘此地岡阜隆起,中央坦夷,好列柵之所。’”◆2.同一地方。○《詩‧齊譜》“都[營丘]”[唐][孔穎達]疏:“以丘臨水,謂之[臨淄],與[營丘]一地也。”○[唐][李山甫]《送李秀才入軍》詩:“弱柳貞松一地栽,不因霜霰自難媒。”◆3.到處。○[宋][劉克莊]《浪淘沙‧素馨》詞:“風露送新涼。山麝開房。旋吹銀燭閉華堂。無奈紗廚遮不住,一地聞香。”參見“一地裏”。◆4.猶一味,總是。○[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二十齣:“婆婆八年忺要頭髻,才瞥見一地歡喜。”○[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那作怪的書生,坐間悄一似風魔顛倒。大來沒尋思,所為沒些兒斟酌,到來一地的亂道。”○[元][劉致]《新水令‧代馬訴冤》套曲:“有一等雄心屠戶貪微利,曣饞涎豪客思佳味。一地把性命虧圖,百般地將刑法陵遲。”參見“一地裏”。◆5.猶滿地。○《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和尚一面送酒,公子一面用手謙讓……把盅子砸了個粉碎,潑了一地酒。”○[趙樹理]《小二黑結婚》:“過禮那一天,[小芹]跟她娘鬧起來,把[吳先生]送來的首飾綢緞扔下一地。”◆补证条目■犹一味;总是。○宋姜个翁《霓裳中序第一·春晚旅寓》词:“愁紅半濕,煞憔悴、牆根堪惜。可念我、飄零如此,一地送岑寂。”

一得之功,◆一點微小的成績。○[毛澤東]《實踐論》:“庸俗的事務主義家不是這樣,他們尊重經驗而看輕理論,因而不能通觀客觀過程的全體,缺乏明確的方針,沒有遠大的前途,沾沾自喜於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見。”

一得,◆1.一點可取之處;一點長處。○《晏子春秋‧雜下十八》:“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後用以謙稱自己的意見或心得。○[宋][蘇軾]《湖州謝上表》:“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獨無寸長。”○[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金亮南侵》:“臣有愚慮,請殫一得。”○[夏丏尊][葉聖陶]《文心》二七:“我願意把‘愚者’的‘一得’貢獻給諸位同學。”◆2.盡得,全得。○《禮記‧大傳》:“聖人南面而聽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與焉;一曰治親,二曰報功,三曰舉賢,四曰使能,五曰存愛。五者一得於天下,民無不足,無不瞻者。”○[鄭玄]注:“五事得則民足。”○[孫希旦]集解:“一得,猶言盡得也。”◆3.得到一件或一個。○《漢書‧鮑宣傳》:“民有七亡,而無一得,欲望國安,誠難。”○[晉][葛洪]《抱樸子‧清鑒》:“[叔向]之母,[申]氏之子,非不能一得,然不能常也。”◆4.一旦得以,一旦能夠。○《北齊書‧文苑傳‧祖鴻勛》:“一得把臂入林,桂巾垂枝,攜酒登巘,舒席平山,道素志,論舊款,訪丹法,語玄書,斯亦樂矣。”

一道,◆1.一條道路。○《北史‧西域傳序》:“自[玉門]度流沙,西行二千里至[鄯善]為一道。”○[唐][儲光羲]《終南幽居獻蘇侍郎詩》之二:“深林開一道,青嶂成四鄰。”◆2.同一道理。○《漢書‧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是以[禹]繼[舜],[舜]繼[堯],三聖相受而守一道。”○《宋史‧選舉志三》:“文武一道也,今太學就緒,而武學幾廢,恐有遺才。”◆3.一種途徑或方法。○《商君書‧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呂氏春秋‧愛類》:“利民豈一道哉,當其時而已矣。”○《朱子語類》卷十八:“至於所謂仁,得一道而入,則可以類推而通其餘矣。”◆4.一種德行。○《淮南子‧詮言訓》:“有百技而無一道,雖得之弗能守。”◆5.同路;一起。○[唐][李白]《秋浦歌》之十三:“郎聽採菱女,一道夜歌歸。”○《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我們就這裏買些酒,吃了助威,一道躲開那兩個婆子。”○[毛澤東]《增強黨的團結,繼承黨的傳統》:“要好好團結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一道工作。”◆6.猶一併。○[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四齣:“且打交你塵簌簌,一道與男女揣個骨看。”◆7.圍棋下子的一個交叉點。○《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觀人圍棋,局壞,[粲]為覆之……不誤一道。”○《北史‧齊河南王孝瑜傳》:“讀書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8.[明]代軍隊的一個編制單位。○《續文獻通考‧兵一》:“然後於陣四面列騎為隊,每隊五七百人,十隊為一道,十道當一面,各有主帥。”◆9.表數量。用於水流、光線等,猶言一條。○[唐][王維]《寒食城東即事》詩:“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唐][元稹]《望喜驛》詩:“子規驚覺燈又滅,一道月光橫枕前。”○《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只見斜剌裏一道白光兒閃爍爍從半空裏撲了來。”◆10.表數量。用於景物,猶言一片。○[唐][王昌齡]《送柴侍御》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唐][歐陽詹]《小苑春望宮池柳色》詩:“媚作千門秀,連為一道春。”○[唐][杜牧]《汴人舟行答張祜》詩:“春風野岸名花發,一道帆檣盡柳煙。”◆11.表數量。用於符籙、文書、題目等,猶言一篇。○[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篇》卷下:“乃以符一道付之。”○《宣和遺事》前集:“獨有御史中丞[豐稷]同着殿中侍御史[陳師錫]共寫着表文一道,奏[蔡京]奸惡。”○《宋史‧選舉志三》:“明年命斷案三場,每場止試一道。”○《西游記》第九回:“祭了[光蕊],燒了祭文一道。”◆12.表數量。用於稱進一次茶湯或菜肴。○《水滸傳》第九回:“吃得一道湯,五七杯酒。”○《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三人分賓主坐下,[牛浦]坐在下面。又捧出一道茶來吃了。”○[趙樹理]《張來興》:“縣人代會開會期間,大會總務處為了讓全縣代表都賞識一下本縣產的魚,就決定在最後會餐的席上特加一道好菜”


一大半,◆大多數;大部分。○《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時同[安老爺]一班兒揀發的十二人,早有一大半各自找了門路,要了書信,先趕到河工。”○[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我們這個聚餐會的成員一大半是上海工商界的核心人物。”

一打,◆I打一次;打一下。○《南史‧任忠傳》:“[忠]曰:‘兵法客貴速戰,主貴持重。今國家足食足兵,宜固守[臺城],緣[淮]立柵。北軍雖來,勿與交戰。’[後主]不能從。明日欻然曰:‘腹煩殺人,喚[蕭郎]作一打。’”○《新編五代史平話‧晉史上》:“與那哥哥互爭勝負,他哥哥不伏,被[敬瑭]揮起手內鐵鞭一打,將當門兩齒一齊打落了。”◆II十二個叫一打(英語dozen的音譯)。○[丁玲]《韋護》第三章:“於是他緊緊的抱了她,憑愛情發了許多誓言,他決不會丟棄她的。等她說了一打以上的‘相信’,他才放手。”

一出,◆1.謂出生或出現一次。○《商君書‧農戰》:“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數年不食。”○[晉][葛洪]《抱樸子‧金丹》:“[老子]授之於[元君],[元君]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2.謂出行或出來任事。“一”,語氣助詞。○《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宋][陸九淵]《陸修職墓表》:“介其鄉之賢者致禮以延公,公卻之再三,請益固,公為一出,[桐嶺]學者於是變而樂義理之言。”◆3.完全出於。○《史記‧呂太后本紀》:“元年,號令一出太后。”◆4.一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有人道上見者,問云:‘公何處來?’答曰:‘今日與[謝孝]劇談一出來。’”◆5.猶一套。○《景德傳燈錄‧潭州雲岩曇晟禪師》:“[藥山]乃又問:‘聞汝解弄師子,是否?’師曰:‘是。’……曰:‘我亦弄得。’師曰:‘和尚弄得幾出?’曰:‘我弄得一出。’”◆6.傳奇劇本結構上的一個段落。○《醒世姻緣傳》第六九回:“擺酒唱戲,公同餞行。當中坐首席的點了一本《荊釵》,找了一出《月下斬貂蟬》,一出《獨行千里》,方各散席回房。”


一成,◆1.古謂方十里之地。○《周禮‧地官‧小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四野”[漢][鄭玄]注:“甸方八里,旁加一里,則方十里為一成。”○《易‧訟》“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唐][孔穎達]疏:“三百戶者,一成之地也。”○[宋][胡錡]《代田萬頃到任謝表》:“一成立中興之基,大披圖籍;九井張太平之紀,丕混車書。”○[清][顧炎武]《楊明府永言昔在崑山今復來吳下感舊有贈》詩:“與君遵晦意,不負一成謀。”參見“一成一旅”。2.謂一經成就。○[漢][王充]《論衡‧率性》:“十五之子,其猶絲也。其有所漸化為善惡,猶藍丹之染練絲,使之為青赤也。青亦一成,真色無異。”○[晉][葛洪]《抱樸子‧黃白》:“不得口訣,猶不可知。況於黃白之術乎?今能為之者,非徒以其價貴而秘之矣。此道一成,則可以長生。”參見“一成不變”。3.一重;一層。○《爾雅‧釋丘》:“丘一成為敦丘。”○[郭璞]注:“成,猶重也。”○[邢昺]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名敦丘。”○[清][方以智]《通雅‧算數》:“一層謂之一成。”◆4.謂擊一下。○《呂氏春秋‧長攻》:“先具大金斗,[代君]至酒酣,反斗而擊之,一成腦塗地。”○[高誘]注:“一成,一下。”◆5.一定的規格。○[清][惲敬]《三代因革論》:“倫物之紀,名實之效,等威之辨,授之以一成之式,齊之以一定之法。”○[嚴復]《原強》:“不觀於圬者之為牆乎?與之一成之磚,堅而廉,平而正,火候得而大小若一,則無待泥水灰粘之用,不旋踵而數仞之牆成矣。”◆6.初次製成的。○[唐][劉商]《秋夜聽嚴紳巴童唱竹枝歌》詩:“來時十三今十五,一成新衣已再補。”○[宋][劉一止]《喜遷鶯》詞:“怨月恨花,須不是不曾經著。這情味望一成消滅,新來還惡。”◆7.謂奏樂一終。○《禮記‧樂記》“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漢][鄭玄]注:“成,猶奏也。每奏武曲,一終為一成。”◆补义条目■犹一任。任随;听凭。○宋苏轼《洞仙歌·咏柳》词:“斷腸是,飛絮時,緑葉成陰,無箇事,一成消瘦。”○宋周紫芝《清平乐》词:“人歸不掩朱門,一成過了黄昏。只有瑣窗紅蠟,照人猶自銷魂。”○宋毛幵《浪淘沙》词:“回首昔遊非。别夢依稀,一成春瘦不勝衣。”◆决心;一心。○宋沈端节《喜迁莺》词:“怎奈何,少年光景,一成抛棄。”○宋晁端礼《吴音子》词:“似恁秤停期尅了,便一成望不相離。却何期,恩情陡變,中路分飛。”

一朝,◆I一個早晨。○《詩‧小雅‧彤弓》:“鐘鼓既設,一朝饗之。”○《漢書‧賈誼傳》:“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漢][王充]《論衡‧狀留》:“不崇一朝,輒成賈者,菜果之物也。”◆2.一時;一旦。《淮南子‧道應訓》:“使者謁之,[襄子]方將食而有憂色,左右曰:‘一朝而兩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憂色,何也?’”○《魏書‧藝術傳‧劉靈助》:“[靈助]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謂方術堪能動眾。”○《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周立波]《參軍這一天》:“一朝有事,連隊上點我的名時,說是給嬸嬸買海味去了,那要得嗎?”參見“一朝之忿”。◆II一次覲見或朝拜。○《禮記‧王制》:“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史記‧高祖本紀》:“[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宋史‧光宗紀》:“丁酉,詔丞相以下,月一朝[重華宮]。”◆2.滿朝。《三國志‧魏志‧杜畿傳》:“今臣言一朝皆不忠,是誣一朝也;然其事類,可推而得。”○《詩大序》“是以一國之事,繫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唐][孔穎達]疏:“《北門》《北山》,下怨其上,未必一朝之臣皆怨上也。”

一草一木,◆《後漢書‧應劭傳》:“春一草枯則為災,秋一木華亦為異。”後亦以“一草一木”喻微細之物。○《二程遺書》卷十八:“求之性情,因是切身,然一草一木皆有理,須是察。”○《東周列國志》第三九回:“不許驚動,如有犯[僖氏]一草一木,斬首!”[清][陳天華]《猛回頭》:“祖宗舊日的土地,失了數百年,仍想爭轉來,一草一木都不容外族佔去。”杜鵬程《延安人》:“那裏,是他出生的地方,一草一木他都熟悉。”

一本,◆1.同一根本。○《孟子‧滕文公上》:“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朱子語類》卷九:“主敬窮理,雖二端,其實一本。”○[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公冶長篇一》:“仁、義、忠、孝,固無非性者,而現前萬殊,根原一本。”○[許地山]《凶手》第一幕:“奴是念着他們倆是一本之親,而且老公公遺下的產業至今還沒分析,論理應該供給他。”◆2.完全根據。○《新五代史‧職方考》:“蓋得其要,則雖萬國而治;失其所守,則雖一天下不能容,豈非一本於道德哉!”[宋][曾鞏]《賀熙寧十年南郊禮畢大赦表》:“發祥其德,無可以稱;思所以報,一本於心。”○[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因時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於道,而以功利之心行之,即是伯者以下事業。”◆3.表數量。草木等植物的一株。○《荀子‧富國》:“然後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瓜》:“八月斷其梢,減其實,一本但留五六枚。”○《宋史‧五行志》:“[太平興國]二年八月,[青城縣]民家竹一本,上分雙莖。”◆4.表數量。文件、奏章、書籍簿冊等的一件或一冊。○《魏書‧崔子元傳》:“今繕寫一本,敢以仰呈。”○《北齊書‧魏收傳》:“及詔行[魏]史,[收]以為直置秘閣,外人無由得見。於是命送一本付並省,一本付[鄴下],任人寫之。”○《陳書‧姚察傳》:“[後主]所製文筆,卷軸甚多,乃別寫一本付[察],有疑悉令刊定。”○《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那河道總督平日又合他不對,便借此參了一本,革職拿問。”◆5.表數量。戲劇中可成段落的一齣或數齣。○[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曲兒甜,腔兒雅,裁剪就雪月風花,唱一本倚翠偷期話。”◆6.一定長度的影片亦稱一本。

一半子,◆一半,二分之一。○《紅樓夢》第五六回:“各屋裏我們的姐妹都是現拿錢買這些東西的竟有了一半子。”○《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這裏頭還有我給他們出的一半子主意呢。”○[李文元]《婚事》:“全組都跟着你娃子幫福哇,憑啥莊稼都比往年多見一半子,又給組裏安排着水澆地,看你多大功勞哇!”

一半天,◆一天半天。泛指較短的時間。○《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不然,就在那店裏耽擱一半天倒使得。”○[老舍]《女店員》第三幕:“婦女商店就是[凌雲]她們那個試驗田改大了的,現在照常賣魚肉青菜,一半天就全部開張。”○[草明]《乘風破浪》五:“我愛人還在海邊體驗生活,一半天來不了。”

一半兒(一半儿),◆曲牌名。屬北曲仙呂宮,與詞牌《憶王孫》相仿,惟末句七字增為九字,“一半兒”三字重複出現,故名。○[清][李調元]《雨村曲話》卷上:“[臨川][陳克明]《春粧曲》云:‘自將楊柳品題人,笑撚花枝比較春,輸與海棠三四分。再偷勻,一半兒胭脂一半兒粉。’後遂名此調為‘一半兒’。”

一半,◆I二分之一。亦以表示約得其半。○[唐][李白]《短歌行》:“[麻姑]垂兩鬢,一半已成霜。”○《宋史‧河渠志七》:“故[秦淮]無泛濫之患。今一半淤塞為田,水流不通,若不惜數畝之田,疏導之以復古跡,則其利尤倍。”○[曹禺]《日出》第一幕:“[竹均],我看你這兩年的生活已經叫你死了一半。”◆II一大片。○《漢書‧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虜鄣]者相待。”○[顏師古]注:“半讀曰判。判,大片也。時冬寒有冰,持之以備渴也。”

小一,◆古人想象中物質小至不能再分的質點。○[惠施]用以稱無窮小。○《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厤物之意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相一,◆統一;彼此一致。○[漢][桓寬]《鹽鐵論‧水旱》:“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務為善器。”○《後漢書‧劉盆子傳》:“諸將日會論功,爭言讙呼,拔劍擊柱,不能相一。”○[宋][陳亮]《廷對策》:“夫天下之學,不能以相一。”

頭一無二(头一无二),◆唯一,只有一個。○[孫中山]《語言文字的奮鬥》:“本總理今晚來同諸君講話,沒有別的貢獻,頭一無二的貢獻,就是要諸位同志,以至誠立心,來做宣傳一方面的革命工夫。”

天一,◆1.謂與天合而為一。○《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郭象]注:“安於推移而與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與天為一也。”◆2.星名。○《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張守節]正義:“天一一星,疆閶闔外,天帝之神,主戰鬥,知人吉凶。明而有光,則陰陽和,萬物成,人主吉;不然,反是。”○《晉書‧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戰鬥,知人吉凶者也。”◆3.神名。○《史記‧封禪書》:“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司馬貞]索隱引[宋均]曰:“[天一]、[太一],[北極神]之別名。”◆4.太歲的別名。○《廣雅‧釋天》:“天一……太歲也。”參閱[清][王引之]《經義述聞‧太歲考上》“論太歲之名有六名異而實同”。

說一不二(说一不二),◆形容說話算數。○《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跟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老殘游記》第二十回:“這[陶三爺]是[歷城縣]裏的都頭,在本縣紅的了不得,本官面前說一不二的,沒人惹得起他。”○[梁斌]《紅旗譜》二十:“自從他從[關東]回來,在父親面前說一不二,[忠大伯]說怎麼,父親就怎麼辦。”

生一,◆即[太一]。神名。○[唐][顏真卿]《刻清遠道士詩因而繼作》詩:“登壇仰[生一],捨宅歎珣玟。”參見“太一”。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言而有信。○《金瓶梅詞話》第五三回:“哥君子一言,快馬一鞭,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补证条目■比喻言而有信。○《万花楼杨包狄演义》第二五回:“飛山虎曰:‘君子一言,快馬一鞭,那有回去失言負約不來之理?’”○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九章二:“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我说到哪儿,做到哪儿,只要你俩不谋害我就行了!”

經一事,長一智(经一事,长一智),◆謂經歷一次事情或失誤,可增長一分才智。○[宋][趙長卿]《賀新郎》詞:“便莫待,將人輕棄。不是我多疑你。被傍人、賺後失圈圚。經一事,長一智。”○[魯迅]《華蓋集續編‧一點比喻》:“然而‘經一事,長一智’,二十世紀已過了四分之一,脖子上挂着小鈴鐸的聰明人是總要交到紅運的,雖然現在表面上還不免有些小挫折。”亦作“經一失,長一智-經一失,長一智”。○《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吾輩切記,不可輕易說人笑人,正所謂經一失,長一智耳。”

歸一(归一),◆亦作“歸壹”。◆1.統一;一致。○[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致化歸一,分教斯五。”○[宋][蘇軾]《申省乞罷詳定役法狀》:“所貴議論歸一。”○[宋][葉適]《同安縣學朱先生祠堂記》:“及[董仲舒]稍推明之,與人主意合,則雜家異學始絀,而歸壹於[孔]氏矣。”○《元代白話碑集錄》附錄一《重編百丈清規聖旨》:“教[大龍翔集慶寺][笑隱長老]為頭,揀選有本事的和尚,好生校正歸一者。”◆2.猶規矩。○[元][李壽卿]《度柳翠》第一摺:“我怎生不歸一?我是第一個歸一的人。”

二而一,一而二,◆谓合则为一,分则为二。指两者实际是同一回事。○林语堂《自传·论幽默》:“板面孔之文学即不幽默之文学,二而一,一而二也。”

地一,◆神名。○《史記‧孝武本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

得一,◆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王弼]注:“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呂氏春秋‧論人》:“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凡彼萬形,得一後成。”○[高誘]注:“一,道也。天道生萬物,萬物得一乃(後)成也。”○《楚辭‧遠游》:“奇[傅說]之託辰星兮,羡[韓眾]之得一。”○[王逸]注:“喻古先聖獲道純也。”○[晉][陶潛]《感士不遇賦》:“承前王之清誨,曰天道之無親;澄得一以作鑒,恒輔善而佑仁。”○[北周][庾信]《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萬斯寧。”◆2.天的代稱。○[唐][無名氏]《鴻慶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眾生。”

大一,◆I古代道家用語。謂大到極點而囊括一切。○《莊子‧天下》:“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成玄英]疏:“囊括無外,謂之大也;入於無間,謂之小也;雖復大小異名,理歸無二,故曰一也。”◆II天地未分前混沌之元氣。○《禮記‧禮運》:“是故夫禮,必本於大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孔穎達]疏:“必本於大一者,謂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氣也。”◆2.指原始樸素狀態。《荀子‧禮論》:“故至備,情文俱盡;其次,情文代勝;其下,復情以歸大一也。”○[楊倞]注:“雖無文飾,但復情以歸素質,是亦禮也。”◆3.指太古時代。《荀子‧禮論》:“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大一,夫是之謂大隆。”○[楊倞]注:“大一謂太古時也。”◆4.指天。《莊子‧徐無鬼》:“大一通之,大陰解之。”○[成玄英]疏:“一是陽數。大一,天也,能通生萬物,故曰通。”

出一頭地(出一头地),◆[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讀[軾]([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謂當避開此人讓其高出眾人一頭之地。後以“出一頭地”喻高人一着。○[宋][沈作哲]《寓簡》卷七:“道德識見以至於文章語言,須向古人中出一頭地,方始立得腳住。”○[清][沈初]《西清筆記‧紀文獻》:“[錢文敏]尚書雖師之而好為[黃子久]一派,其氣象雄邁,固自另出一頭地。”亦省作“出一頭”。○[宋][蘇軾]《送晁美叔發運右司年兄赴闕》詩:“尚欲放子出一頭,酒醒夢斷四十秋。”

出一頭(出一头),◆見“出一頭地”。

不一一,◆不詳細說。舊時書信結尾常用語。○[晉][王羲之]《問慰諸帖》上:“足下知消息,今故遣問,使至具示之,力書不一一,[王羲之]白。”○[宋][車若水]《腳氣集》卷上:“[王右軍]帖多於後結寫不具,猶言不備也,有時寫不備。其不具草書似不一一。○[蔡君謨]帖並寫不一一,亦不失理。”

不一,◆1.不相同;不一樣。○《管子‧禁藏》:“赦罪而不一,德雖厚,不譽者多。”○[晉][陸機]《豪士賦》:“夫立德之基有常,而建功之路不一。”○[明][郎瑛]《七修類稿‧詩文一‧各文之始》:“奏疏之名不一,曰上疏,曰上書,曰奏劄,曰奏狀,曰奏議。”◆2.不統一;不專一。○[晉][郭璞]《省刑疏》:“夫法令不一,則人情惑;職次數改,則覬覦生。”○[宋][蘇軾]《登州召還議水軍狀》:“至[慶曆]二年,知州[郭志高]為諸處差來兵馬,頭項不一,軍政不備。”○[明][何景明]《何子‧嚴治》:“夫民心不一則散。”◆3.同“不一一”。○[明][歸有光]《與宣仲濟書》:“人去草草,明當奉晤,不一。”◆4.猶不只。○[清][戴名世]《芥舟翁壽序》:“至於吾家之得壽者,項背相望,自邑志所載,及余所見,不一其人也。”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亦作“不因一事,不長一智”。◆謂不經歷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長對於那件事情的知識。○[宋][悟明]《聯燈會要‧道本禪師》:“老[趙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為戲論,雖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長一智。”○《紅樓夢》第六十回:“俗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該來支問着我了。”○[洪深]《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四章五:“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一個人多一次經驗,才會多明白一個環境的意義。”

Tags:儒林外史   后汉书   郑玄   马融   刘义庆   崇实   班固   王实甫   梁武帝   任昉   蒋士铨   敦煌   顾况   孔颖达   鲁迅   葛洪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