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燕云台耶律休哥)

网络整理 2022-04-02 最新信息

金庸宇宙里的人物有不少能在历史中找到原型,比如天龙八部里的南院大王萧峰,他的原型人物就是和名将耶律休哥齐名的尚父、于越、晋王耶律仁先。

如果说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是圣宗时代的帝国双璧,那休哥和仁先,就是契丹辽国的绝代双雄,再没有能超越两人功绩的人,更巧合的是,仁先和休哥同出一支,都是隋国王耶律释鲁的嫡系后裔。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01,仁先扑朔迷离的家世

大辽国尚父、于越、宋王耶律仁先(1013-1072),契丹名糺jiu邻,字一行,出身辽国皇族。

关于仁先的家世,《辽史》仁先本传,记为孟父房岩木国王之后,但先后出土的仁先家族墓志,则记载说他们的远祖是仲父房的释鲁国王。

《汉字仁先墓志》称“远祖曰仲父述剌实鲁于越。父瑰引。”

《汉字智先墓志》称“远祖于越蜀国王讳述列实鲁。祖父讳撒割里。父讳思忠。”

《契丹小字<耶律智先墓志铭>》中第五行的<1>被译为“隋国王释鲁”,第六行的<2>被译为“仲父隋国王之子辞辇”。

仁先四妹《梁国太妃墓志》称“乃玄祖皇帝之次男隋国王之后胤。曾大王父诸室罗。王父讳萨割里。父查剌桩郐引”。

仁先之子《耶律庆嗣墓志》称“远祖于越蜀国王讳述列实鲁,即太祖大圣天帝之伯父也。曾王父讳撒割里。王父讳思忠”。

如果按以上墓志记载,可以综合得出世系:释鲁——辞辇······诸室罗——撒割里——思忠(瑰引)——仁先。如此,就证明《辽史仁先传》记载仁先是孟父房之后是错误的。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但据乌拉熙春先生在《契丹文<惕隐司孟父房白隐太傅位志碑铭><故显武将军上师居士拔里公墓志>合考》中考证,认为仁先的确是出自孟父房,只不过后来过继到仲父房。

乌拉熙春考证的世系为:耶律岩木——耶律末掇duo——团宁颓昱——古邻滑哥——云独昆撒割里——查剌瑰引(思忠)——仁先。

而仁先的祖父撒割里,承继仲父房释鲁国王的五世孙石剌之帐,所以,从瑰引之后,仁先这一支就被记到仲父房。

韩世明先生和都兴智先生在《辽梁国太妃墓志相关问题考》中,赞同并引用了乌拉熙春的考证。对于乌拉熙春考证中没有出现的“诸室罗”,两位先生解释说“石剌与室罗音近,故诸室罗应是指石剌”。

另外,在《梁太妃考》中,两位先生还说“第五代云独昆撒割里承继仲父房释鲁四世孙石剌之帐”。

那么问题就来了,据乌拉熙春译释的《耶律夷里衍志》(乾统三年1103)记载,滑哥大王之子云独昆撒割里,改承仲父房石剌令稳之帐,但并没说明石剌是释鲁的几世孙。

而同为乌拉熙春译释的契丹文《耶律乌庐本太尉墓志铭》(大安十年1094)则记载:仲父房述澜释鲁五世孙石剌令稳

不知道韩、都二先生在《梁太妃考》中说石剌是释鲁的四世孙所据为何?显然不是来自乌拉熙春吧?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如果石剌是释鲁的四世孙,那就和撒割里是同辈兄弟,在契丹,虽然多为晚辈承祧长辈,如萧兴言没有男嗣,就过继侄子夤yin底石来继承他的营帐;太子浚的岳父萧知微没有男嗣,也是过继侄子萧乙信继承其帐。

但是,同辈兄弟之间的承祧也是存在的,如耶律休哥之子耶律元没有男嗣,则由亲弟弟耶律忠主其帐。所以,如果石剌是释鲁的四世孙,身为同辈族兄弟的撒割里承祧他的营帐也实属正常。

但是,按照乌拉熙春先生译释的内容看,石剌显然是释鲁的五世孙,再按照韩、都两先生认为的石剌就是诸室罗,那就意味着,石剌(诸室罗)是撒割里的晚辈族侄。

即便有叔叔接管侄子家业的存在,但叔叔的子孙也不能把这个侄子当成自家老祖父的爹吧?如《梁太妃墓志》中,何至于称呼诸室罗为曾祖父呢?

所以,猴格以为,乌拉熙春先生的译释或许还有有待商榷的地方,而韩世明和都兴智两先生所言也过于牵强,在没有新史料支持的情况下,对于仁先的房考,个人还是坚持这个世系:释鲁——辞辇······诸室罗——撒割里——思忠(瑰引)——仁先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02,八次封王五拜枢密

和耶律休哥同出仲父房的耶律仁先,也是嫡系出身,所以,他们家世代都是官运亨通,曾祖父诸室罗兼中书令,祖父撒割里是太祖心腹的御帐亲军左皮室详稳,父亲查剌瑰引是南府宰相、兼侍中,封漆水郡王。

关于仁先的父亲,汉名叫耶律思忠,契丹名叫瑰引(郐引),字查剌,被兴宗皇帝引为“刺血友”,刺血友大概就是刺血相约为友,猴格在萧骨浴篇中以此为据把思忠列为兴宗平辈,有点牵强。

因为,能被皇帝视为朋友的,很大概率都比皇帝辈分高,比如在承天太后萧绰面前交换弓箭马匹、相约为友的圣宗皇帝和耶律斜轸,斜轸就比圣宗高一辈儿,是辽懿祖的五世孙,圣宗则是辽懿祖的六世孙。所以,很可能思忠也比兴宗高一辈儿,是玄祖的六世孙,兴宗则是玄祖的七世孙。

耶律思忠曾在圣宗太平九年(1029,宋天圣七年)六月初一出使宋国,充任贺宋两宫生辰及来岁正旦使,后被封为漆水郡王,在仁先之子庆嗣的墓志中被称誉为“劳勤王室,勋望隆重,议者以为周、召”,《智先墓志》中也记载“兴宗皇帝以御袍为赐,绂fu兄弟之义”。

因为思忠和兴宗是拜把子关系,思忠的小儿子耶律信先在小时候就被兴宗养在宫中。重熙二十一年(1052)七月,兴宗追尊太祖皇帝父祖叔伯时,追封仲父房释鲁为隋国王,在信先的提议下还追封耶律思忠为燕王。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生于开泰二年(1013)比兴宗皇帝大三岁的耶律仁先,是思忠的长子,他出生时,赫赫有名的休哥大王已经去世十五年。

仁先身材魁梧,聪明俊秀,很有智慧和谋略,兴宗还在东宫时,两人就交往很亲密,“一见如旧”。

太平十一年(1031)六月初三,圣宗崩,太子兴宗即位,就授予才19岁的仁先为左千牛卫将军,开始走入仕途,出入禁阍,给事左右。

重熙三年(1034),22岁的仁先补护卫,又除北院详稳,朵蟓xiang宫使,兼领禁卫。之后又迁殿前副点检,尽知院郎君(即总知翰林院事),北院林牙,改鹤剌唐古部节度使。

文武双全的仁先很早就展现出自己的全才能力,兴宗夸赞他说:唐有大亮,我有仁先。把仁先和初唐名臣李大亮相提并论,可见兴宗对仁先的器重。

重熙十二年(1043)正月,31岁的仁先除同知南京留守,兼权析津府尹事。来到南京后,就进行各种整顿,肃清风俗,宣明教化,又向朝廷申请添置各种防御措施。

从仁先一生经历来看,他和休哥一样,都是全能型人才,上马能打仗,下马能管民,中间还能搞外交。

仁先来到南京第二年,即重熙十三年(1044),武清人李宜儿以旁门左道迷惑民众,聚众千余人反叛,自称皇帝,并任命宰相,抢劫当地居民,作威作福。

仁先亲自前往平叛,把李宜儿捕获送到阙下,把兴宗喜欢的不得了,迁仁先为契丹行宫都部署,不但专门赐诗给仁先,“自古贤臣耳所闻,今来良佐眼亲见”,还首次把耶律休哥和耶律仁先相提并论,比拟大唐名臣房玄龄、杜如晦,“唐室之玄龄、如晦,忠节仅同;我朝之信你(休哥)、室宁(仁先),壮猷宜此”。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重熙十四年(1045),仁先除行军都统;十五年(1046)十一月,34岁的仁先出任南院大王;十六年(1047)迁北院大王,向兴宗奏称两院户口众多又富足,应该免除由他部帮忙服役的旧例,兴宗从其所请。

重熙十八年(1049),在从征西夏后,仁先被授东京留守,判辽阳府事;十九年(1050)闰十一月,仁先除北枢密院使事,封宋王

二十一年(1052)七月初一,兴宗召亲信重臣坐而论道,其中就有北院枢密使事仁先。初九日,兴宗追尊太祖之父祖,也追封太祖的两位伯父为国王,其中就有仁先的远祖于越释鲁。仁先早已经去世的老父亲耶律思忠,也在这次追封中获益,被追为燕王。

重熙二十三年(1054),仁先兼侍中,封吴王。二十四年(1055)八月,兴宗驾崩,皇子耶律洪基即位,是为道宗,改元清宁,十月,仁先除同知南京留守,兼中书令。

清宁二年(1056)七月,因为南院枢密使赵国王耶律宗政(隆庆嫡长子,契丹名:查葛)出任上京留守,仁先被任命为南院枢密使,守司徒。十一月,道宗上尊号,百官进迁有差,吴王仁先被徙封郑王

清宁四年(1058)六月,皇太叔重元的党羽、北院枢密使、郑王萧革为南院枢密使,并徙封楚王,南院枢密使、郑王仁先为北院枢密使。

但到十一月,就因为萧革党羽耶律化哥的僭言,仁先出为南京兵马副元帅,并徙封宋王(辽史作隋王),萧革则复为北院枢密使。

清宁六年(1060)六月二十六,道宗又任命仁先为北院大王,赐御制诰,百姓听说后,欢迎数百里。皇太叔一派很不高兴,重元的儿子耶律洪孝(契丹名:涅鲁古)和驸马都尉萧胡睹撺掇道宗,让仁先担任西北路招讨使。

直到清宁九年(1063)五月,无力对抗太叔派的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乙辛劝谏道宗:臣新参国政,没经验,仁先是先帝信任的旧臣,德望冠绝一时,不应该让他出任外职而远离朝廷。这时候,道宗才拜仁先为南院枢密使,守太保,改封许王

平定太叔之乱后,首功的仁先又一次出任北院枢密使,赐二字功臣,加尚父,封宋王,随后,又守太傅,加于越,改封辽王

咸雍元年(1065)十二月,辽王仁先再次出任南京留守,赐安邦卫社尽忠平乱同德功臣,徙封晋王

在南京期间,仁先大王“恤孤茕,禁奸慝”,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深得人心,宋人边民对他都很畏服,论者提起仁先就会说,在于越休哥之后,能够让宋人服气的,唯有仁先一人而已。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03,仁先大王的主要功绩

如果要问屡屡封王的仁先大王都有什么功绩,用一言概括就是:南敲诈勒索宋朝,北讨伐反叛的阻卜,东镇压抗命的女真,西从征党项夏国。

东败女真:

重熙九年(1040)十一月,女真五国部在高丽的支持下反抗契丹,兴宗就命仁先为主帅前往处理边事。

按《辽史·营卫志》记载,五国部就是指剖阿里国、盆奴里国、奥里米国、越里笃国、越里吉国,契丹统治者夺取的海东青就是由五国部提供,因为不堪契丹的勒索,五国部经常奋起反抗,致使鹰路断绝。

而后来兴起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先辈们,在当时,就是契丹朝廷的鹰犬马前卒,经常参与平定镇压反抗的五国部,后来才逐渐坐大的。

仁先赶到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后,就调黄龙府铁骊军镇压五国部,这是仁先第一次担任主帅,并出彩完成任务,击败五国部,恢复鹰路,“自是五国绝不敢窥扰,上嘉之,赐予甚厚”。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南敲宋朝:

耶律仁先在兴宗朝曾两次出使北宋,第一次是在重熙十年(1041,宋庆历元年)六月初一,以林牙、临海军节度使的身份,和萧宁、耶律坦、崔禹称、马世良、刘六符充贺宋生辰使副,与来岁贺宋正旦使副等使团,一起前往宋朝。

第二次是在重熙十一年(1042,宋庆历二年)的时候,辽兴宗趁着北宋和西夏连续两战皆败焦头烂额之际,趁火打劫,派萧特末和刘六符前往索要当初被周世宗郭荣夺取的瓦桥关南十县。

宋朝当然不愿意,也派出使者和辽国交涉,宋方使者就是鼎鼎大名的富弼富相公,在富相公的机智周旋以及坚定立场下,契丹放弃了联姻计划,又放弃逼迫宋人输送岁币称“献”,退而求“纳”,富相公仍然坚决不同意。

兴宗就派时任北院枢密副使、保大节度使的仁先,和刘六符一起出使宋朝,在仁先和刘六符的逼迫下,急于求和、意志又不坚定的宋仁宗就听从晏殊的建议,允许称“纳”,当年闰九月,宋朝在景德和议的基础上,对辽国增银、绢各十万两、匹,这就是有名的重熙增币(庆历增币)。

重熙增币其实就是契丹人违背澶渊之盟对宋人敲诈勒索,由于仁先和刘六符的配合默契,让这次外交使命完成的很圆满,达到最初的预期目的。

接到宋人称贡文书的兴宗非常高兴,不但在昭庆殿大宴群臣,振恤三父族贫困者,在收到仁先和刘六符带回来的宋国誓书后,还大赦天下,给自己和皇后加上尊号。

立功的仁先也被兴宗各种嘉奖,授四字功臣,加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宗还夸赞,能让宋国乞盟奉贡交欢,都是仁先之力。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西从征党项:

重熙十八年(1049),兴宗趁着去年正月西夏李元昊新丧,幼主凉祚新立,国势不稳之际,准备大举征讨西夏,期望一雪前耻。因此,兴宗不承认凉祚的身份,扣留西夏使者,并知会宋朝他要对夏国用兵。

七月,兴宗下诏亲征,以皇太弟重元和北院大王耶律仁先为前锋,韩国王萧惠为河南道行军都统,赵王萧孝友、汉王宗凞副之。

仁先虽然参与第二次对夏战争,但实际上他这一路军并没有和夏军进行大型的遭遇战,也就是跟着打酱油,列入功绩不过是猴格为了讲究对称哈。

九月,萧惠因为轻敌傲慢,致使失利于河南,其子慈氏奴、南克耶律斡里皆没于阵。还好北道行军都统耶律敌鲁古,在贺兰山捕获元昊的新皇后及官属,并击退救援的夏军,才给辽军挽回一点面子。

眼看战事无所进展,兴宗遂草草撤军,只留下偏师继续和西夏作战,先在金肃城击败夏军,又袭击三角川,兵围兴庆府,再破摊粮城,夏国那位情妇上位的没藏太后不敢应战,遣使求和称藩,此时已经是重熙十九年(1050)。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北讨阻卜:

咸雍五年(1069)正月,西北边疆阻卜等部叛命,辽道宗以仁先大王为西北路招讨使,赐鹰纽印及剑,命他率军前往讨伐,并许他随机应变、便宜行事,可以先斩后奏。

阻卜是契丹的六十属国之一,和乌古、敌烈等部落分布在辽国西北边境,是和鞑靼、达旦同种或者有密切联系的蒙古人,非常的桀骜不驯,他们都向辽国称臣纳贡,每三年朝贡一次。

因为各种政治原因,阻卜也经常发生叛乱,《辽史》中经常能看到阻卜侵边、叛命之类的记载。

此次叛乱的就是阻卜塔里干部,仁先领命北上,利用斥候侦查军情,扼守要冲之地,对温顺听话的部族加以笼络安抚,把各种政务都整饬的有条有理,在九月就很快就击败塔里干,向道宗告捷。

没多久,塔里干再次反叛,又被仁先追杀八十余里,别部把里斯、秃没等前来救援,眼看塔里干被仁先摁在地上摩擦,都吓得不战而降。

仁先在西北呆了三年,斩首万余,最终俘获其酋长图没里同瓦等,驰送阙下,北地才暂时安定下来。后族子弟萧德恭(萧知足之子,道宗表兄弟)也因跟随仁先讨伐阻卜有功,被授予忠正军节度使留后。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04,平定皇太叔之乱

仁先大王立下的众多功劳中,最耀眼的就是平定皇太叔重元之乱,拯救道宗于危难之中,不但保卫道宗的人身安全,还保卫道宗的皇位归属,这也是金庸宇宙中萧峰的高光时刻之一。

清宁九年(1063),不愿意梦想成泡影的皇太叔重元决心铤而走险,为理想拼搏一把,于是,在七月十九发动滦河之变,围困道宗的行宫。

在叛军兵围行宫之前,其实道宗已经从老娘宗天太后萧挞里那里获知消息,是敦睦宫使兼权知皇太后诸局事耶律良打探到的,但道宗并不太相信,他觉得他对叔叔是仁至义尽,叔叔怎么可能反叛。

耶律良建议道宗召见重元嫡子楚国王洪孝入见,结果,使者就被洪孝抓起来,还好使者机灵,瞅机会逃回来,道宗这才匆忙让仁先去抓捕太叔。

仁先临走前还交代道宗:太叔为人凶狠,臣早就怀疑他想图谋不轨,陛下还是要小心谨慎的防范。但没等仁先出行宫,就发现行宫被围了。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兵力薄弱的道宗看太叔来势汹汹,内心有点怂,就想逃到北、南院避难,仁先和北院宣徽使萧韩家奴一起劝阻他:陛下如果舍弃扈从出行,叛军一定会紧追不放,况且,南北院大王心向着谁也未可知,不如坚守行宫。

仁先的儿子耶律庆嗣(契丹名:挞不也)觉得他爹不应该阻止皇帝,就说:陛下的想法怎么能违逆呢?仁先很生气地击打庆嗣的脑袋。

道宗觉得此时此刻应该听从经验丰富的沙场老将仁先的建议,就很干脆的把平叛之事全权交给仁先。

仁先下令把车辆首尾相连,环车为营,拆开宫署前阻挡人马通行的行马,在行宫外面组成一道防线,亲自率领近侍三十余人在防线外面准备迎战。

知北枢密院事赵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萧德、北院宣徽使萧韩家奴、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敦睦宫使耶律良等都各率宿卫一起御敌,和叛军展开激烈的战斗。

道宗基因中的血性也被激发,勇敢的加入战斗,就是参战没多久,就被叛军射中倒地,不是侍卫眼疾手快拉他上马,他的结局大概不是被俘虏就是被战马踩踏。

耶律洪孝觉得己方占据优势,非常拉风的想表现一下自我,但耍帅不过三秒,就被道宗的近侍详稳耶律阿厮(阿思)、护卫苏射中坠马,然后就被南府宰相萧德收割脑袋。所以,萧峰平乱的事迹实际是糅合了仁先、阿思、苏、萧德的事迹而成的。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在混乱中也受轻伤的重元只好暂时退兵,经过商议,等天亮后再行围攻。叛军修正,仁先大王并没有坐着干等,而是迅速派人征调距离行宫最近的五院部萧塔剌部勤王救驾。

第二天,重元哄骗奚人二千为叛军充当炮灰,萧韩家奴对奚人晓谕厉害,把他们策反过来,让叛军士气大沮。此时,萧塔剌军也赶到,和行宫军对叛军形成合围之势。

仁先推测叛军不能持久,决定等他们气馁后再进行攻击,于是让军队背营结阵,等叛军心生惶恐之际,突然奋击,萧塔剌军也随机而动,内外夹击,大破叛军,追杀二十余里。仓皇而逃的重元在走投无路之际,只能自杀免得受辱,其他党羽也均伏诛。

叛乱平定,得保皇位的道宗,激动的拉着仁先的手说:这次平乱,都是爱卿的功劳啊!对仁先加号尚父,赐安邦卫社尽忠平乱同德功臣,进封宋王,为北院枢密使,并亲自制文褒奖仁先,又诏令绘画《滦河战图》以表彰仁先的功劳。

其余大臣也各有封赐,当时已经致仕返乡的姚景行(即姚景禧,后避讳天祚被改为姚景行),在途中听说太叔叛乱,也临时召集三百多骑兵前来救驾,赶到时乱已经平定,道宗也非常感动,赏赐他逆贼家财,并挽留他继续为朝廷效力。

心有余悸的道宗拉着姚景禧的手,又是庆幸,又是激动的诉说滦河之变,非常情真意厚的说:此次平定叛乱,宋王忠力第一

姚景行对仁先力撑危局平定叛军的行为,也非常的钦佩,就借唐太宗赐给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诗句,向道宗夸赞仁先,说仁先是“疾风知劲草,世乱见忠臣”,听的道宗也连连称是。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05,仁先大王的子嗣

咸雍八年(1072)正月二十七,60岁的仁先因病求退休,还没等道宗应承,当年四月二十,仁先大王就薨于位。

道宗闻讯,表示对晋王仁先之薨非常震悼,为之辍朝三日,并下诏让崇义军节度使、左散骑常侍李翰充敕葬使,长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杨庶绩充敕祭发引使,九月十九归葬于葛蒌母山之膴原。

仁先大王有两子三女,其中长子早卒,只有次子耶律庆嗣(1035-1092),契丹名挞不也,字胡独堇,清宁二年(1056)补祗候郎君,累迁永兴宫使。

因为参与平定重元之乱,被赐平乱功臣,同知殿前点检司事,历高阳、临海二军节度使,左右皮室详稳。大康六年(1080)授西北路招讨使,率诸部酋长入朝,加兼侍中。

在耶律庆嗣出任西北路招讨使之前,辽国当局对治下的阻卜等少数民族就采取迁就姑息的策略,经常选择一些柔弱之人出任招讨,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以往在辽国强势武力镇压之下臣服的各部,逐渐变得骄横跋扈,而在历任招讨使中,又以庆嗣最为宽和包容,因此,辽国西北边防之事日益废弛。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大概在大安七八年(1092-1092),庆嗣被改为西南招讨使,在他调离之后,新任西北路招讨使耶律何鲁扫古讨伐反叛的耶睹刮时,误击另一个酋长磨古斯,引起磨古斯的反弹。

这个磨古斯是被庆嗣举荐上台的,据冯承钧考证,他就是后来蒙古高原赫赫有名的克烈部王汗的祖父忽儿察忽思·不亦鲁黑汗。

耶律何鲁扫古镇压不利,道宗又召庆嗣前往西北弹压,庆嗣觉得磨古斯他俩有交情,就派人“诱致之”,没想到,磨古斯也给他来个诈降,猝不及防的庆嗣遂遇害,年58岁,被朝廷追赠中书令,谥贞悯。

仁先大王当初横扫西北无往不利,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最后却命丧西北阻卜人之手,也是天道轮回啊!

庆嗣小时候看上去还是非常谨慎诚实的孩子,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成婚后却被宗族里的寡妇迷惑,为了这个寡妇小三甚至不惜和妻子离婚,把他爹仁先气得半死。

因为庆嗣迎娶老小三,导致他没有男性子嗣,后来没少受人们的讥讽谴责,可叹仁先大王英明一世,最终却是断子绝孙的结局。

庆嗣的墓志上记载,他的妻子叫福留姐,是果哥驸马之女,庆嗣有个女儿叫劬qu辇娘子,不知道这个福留姐是前妻还是后妻,也不知这位劬辇娘子有没有后嗣。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仁先有三个女儿,其中大闺女兀欲娘子,又译骨欲,嫁给了驸马都尉萧绍宗和圣宗长女燕哥公主的二儿子萧永的大儿子萧闛tang,契丹名蒲打里,生了一个儿子叫萧勃特本,只活了19岁就早亡。

二闺女迪辇娘子,嫁给奚王萧善男的儿子右祗候郎君详稳萧忠信,契丹名查剌。

三闺女乙信娘子,嫁给大姐夫萧闛的亲二弟萧阐chan,契丹名特末,没有孩子,萧阐只活了28岁就去世,死后“无令嫡可继其家”。

如果仁先大王的二女儿迪辇娘子,和小孙女劬辇娘子,也不幸没有子嗣的话,那仁先大王这一支就没有血脉能够延续下来。

仁先的一生如墓志所言:王之于国,忠也,于家,孝也,于民,惠也,于官,廉也,于人,信也,而五德兼备,贵处人臣之极。墓志虽不免有吹捧的嫌疑,但仁先也总归不失一代人杰之大体。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06,猴格说

耶律仁先一生中曾前后八次封王、五次拜枢密、三次留守南京、一次留守东京、出任北院大王两次、南院大王一次,又兼侍中、中书令,守太保、太傅、太尉,更尚父,加于越,如此显赫履历实属罕见,也是辽史中绝无仅有的。

虽然仁先深受兴宗器重,但他并不被道宗喜欢,并不是如墓志上吹嘘的那样,和姚景行被道宗视为左膀右臂,军国大事“上多召二人议定”,而是备受冷落,所以随便一个人进言,道宗就能把他这位元老重臣弄出朝廷。

比如清宁四年,道宗听从耶律化哥的建议,出仁先为南京兵马副元帅;清宁六年才拜仁先为北院大王,却又在堂弟楚国王涅鲁古的僭言下,出他为西北路招讨使。

直到新任知北院枢密使事的寒门子耶律乙辛,独木难支无力抗衡太叔重元派时,不得不建议道宗召回太叔派的眼中钉仁先大王,仁先这才得以回朝,在太叔之乱时适逢其会。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所以,在重元之乱前,乙辛和仁先勉强可以说是一派的,都是同属帝党,一起抵制太叔党。但是,等重元之乱平定后,野心勃勃的乙辛自然不愿意让比自己资历深、身份高的仁先前辈凌驾在自己头顶。

于是,乙辛就开始排斥仁先,而道宗因为太叔之乱对亲贵们的猜忌则越发加重,哪怕是平乱第一功臣耶律仁先,也在他的防备名单,所以,仁先自然很快的再次被赶出朝廷。

和休哥一样,仁先也是契丹族的一代人杰,如果说休哥对契丹辽国的上升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那么仁先就是对契丹辽国的衰落起到延缓的作用,都是辽国的顶梁柱。

但在君王信任这一点上,仁先却不如休哥,这并不是说仁先不通君臣之道,而是他没遇到好的主君。

人家圣宗母子不管是迫于局势还是凭个人胸怀,对休哥都能报以信任,但道宗就不行了,不说他能力平庸不及祖父,就连心胸格局也差得太远,他对仁先的猜忌防备,远远大于重用信任。

耶律仁先:萧峰原型,平定太叔之乱,受洪基猜忌,与休哥齐名

可惜全才如仁先,不但精通兵法韬略,还深受汉式文明影响,这样文武兼备的臣子,如果早生二十年在圣宗母子麾下,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当然,仁先在道宗朝的存在,还是如定海神针一般,所以遇到太叔之乱,道宗尽管猜忌仁先,仍然把大局交给仁先全权处理,而不是交给宠臣乙辛。

正是仁先死后,乙辛的权力开始无限制的膨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继而去谋皇后、害太子,几年里就把契丹大辽搅和的天翻地覆,提前进入倒计时。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世系表系猴格自制。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文<惕隐司孟父房白隐太傅位志碑铭><故显武将军上师居士拔里公墓志>合考》、

韩世明、都兴智《辽梁国太妃墓志相关问题考》、

韩宝兴《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考释》、

吴英哲《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补释》、

李宇峰《辽代汉文<耶律仁先墓志>考释》、

赵志伟、包瑞军《契丹小字<耶律智先墓志铭>考释》、

于秀丽、陈金梅《辽耶律智先墓志浅释》、

韩世明、吉本智慧子《梁国王墓志铭文初释》、

萧闛墓志、萧阐墓志、萧勃特本墓志等等。

相关链接:正说耶律休哥:帝国双璧之一,大辽唯一享受再生礼荣耀的臣子

Tags:乔峰   辽朝   于越   萧绰   太妃   金庸     我在宫里做厨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