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即墨朋友的英文单词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

网络整理 2017-02-12 本地信息
(原标题:即墨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

信网1月25日讯1月23日,中国共产党即墨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举行,市委大大张军代表中共即墨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以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大大大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崇尚实干,站在新起点,落实新理念,实现新跨越,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争当全省区域发展排头兵、打造支撑青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极而努力奋斗。

过去五年即墨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强化党的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责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省和青岛市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和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顺利完成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路线方针政策上,始终与以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中央决策部署和大大大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进即墨科学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强大动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党的纪律规矩意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深化,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深化改革,综合竞争力加快跃居全国县域百强前列。2016年,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0亿元,与2011年底相比,年均增长11.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省内县级市中首个突破百亿,达到105.1亿元,年均增长23.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45亿元,年均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39亿元,年均增长15.2%。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幅。先后承担和实施了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全省县域科学发展试点等15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和示范创建任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全省金融创新试点市、省级文明城市等9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和奖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中,我市综合竞争力跃居全省第1、全国第9位,是江北唯一进入全国前10强的城市,并被确定为全国县域发展典型案例。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蓝色引领、高端突破,以青岛蓝谷为引领的全域蓝色经济发展格局迅速形成。全力推进青岛蓝谷高起点谋划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高端创新要素引进,使蓝谷发展迅速呈现出“海洋+”创新要素、“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名牌院校、涉蓝精英人才等优势要素加快聚集的良好态势,青岛蓝谷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成为全国海洋科研示范区,获批山东首批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试点。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等17家“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和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18所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蓝谷扎堆落户,引进国内外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近300名。举办了海洋国际高峰论坛、欧亚科技论坛等一系列国际性会议,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构筑了蓝谷海洋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青岛骄傲、中国推崇、世界知名”的海洋科技新城形象加快显现。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城市布局加快构建完善。针对国际国内严峻经济发展形势,紧密结合即墨实际,先后出台推进现代产业发展、加强城市治理等20多项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被评为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完善。制造业向智能化快速迈进,一汽解放商用车、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两大龙头项目加快建设,纺织服装等优势传统产业实现创新发展,被评为国家级出口纺织服装质量安全示范区,荣获纺织服装行业中国纺织名城、中国童装名城“双名城”称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在太阳能光伏、非晶带材、人工肾等新能源、新材料、健康产业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服务业全面提档升级,市场商贸业加快向“商贸+物流+电商”模式转变,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被评为中国最美特色旅游小城、中国十佳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承办了国际海洋科技、中国市场大会等系列高端展会,对经济和城市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拉动提升作用;全市金融机构发展到106家,总量位居全省县级首位;出台了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全国互联网工业示范城市等一系列创新发展政策,全市民营经济主体发展到11万户,中小电商发展到2万多家。农业标准化实现新突破,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高标准完成大沽河沿线综合整治,堤防工程荣获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5:52.5:42.5,形成了以二三产业为主体,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城市组团联动崛起。规划建设了省级经济开发区创智新区、即墨古城、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即墨国际商贸城、青岛国际陆港等重点城市组团。省级经济开发区创智新区,公建项目基本建成,高新项目加快落户,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坚实支撑。即墨古城,核心区主体完工,安置区全部回迁。青岛汽车产业新城,生产制造区、汽车公园、配套服务区等加快建设,被评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即墨国际商贸城,被评为中国纺织服装创新示范基地、山东省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青岛国际陆港,被评为山东省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山东省重点服务业园区和中国跨境电商综试区重点产业园。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布局。青荣城际铁路、汽车总站、龙青高速等相继建成运营,带动即墨各功能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民生至上、共建共享,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通过深入实施以强化基层基础、提升民生民意为主要内容的“双基双民”工程,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扩大保障范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持续增强。围绕学有优教,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开创联合办学模式,引进青岛嘉峪关小学、山师实验学校、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众多优质教育资源,中央美院在我市设立全国唯一县级考点,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成功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围绕病有良医,实施医保城乡统筹制度,推进智慧医疗建设,与北京儿童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合作,打造分级诊疗“即墨模式”,实施“健康即墨”品牌创建,被确定为“健康中国”建设试点市、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围绕住有宜居,坚持“城乡同治、全域共美”,实施了53个村居2.4万户居民住宅改造,实施了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马山、龙泉湖等城市公园,开工了墨水河样板段、龙泉河上游综合整治工程,推进了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特色小镇培育和精品示范村创建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建立了“村集、镇收、市运、集中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强化了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围绕困有所助,全面落实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社会扶贫、兜底扶贫等措施,精准扶贫脱贫成效明显,贫困救助、残疾人个性化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围绕老有颐养,建成204处农村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被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围绕交通顺畅,新建城乡道路375公里,实现了道路硬化由村村通到户户通;建成9处城乡公交枢纽站,开通了一站式直达“城村公交”,群众在村头就可以乘车,出行更为便捷,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全域公交覆盖的县级市。围绕文化惠民,持续加强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建设;广泛开展民舞踩街、幸福欢歌广场舞、国际雕塑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承办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国书香城市;“身边好人”评选、“四德榜”建设、“美丽家庭”创建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成效显著,被评为全省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市。围绕依法治市,切实加强普法宣传、信访维稳、治安防控、安全生产、食药监管等工作,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强化党的建设、保障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强化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抓党建主体责任、第一责任,建立完善了党建研究、党建述职、述责述廉、廉政谈话、党风巡察、民主评议等各项党建工作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三重一大”问题,全都召开常委会及时研究,坚决按照议事规则和程序作出决策。坚持好干部标准,凭实绩、看担当、重一线选拔任用干部,先后在推进重点工作中成立10余个由市级领导牵头的工作指挥部,所有市级领导积极参与其中,近千名市直机关干部沉入一线,既推进了重点组团发展,又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了干部。坚持突出基层建设,建立市级领导联村、市直部门包村、“第一大大”驻村、软弱涣散班子整顿、党建责任清单等制度和机制,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坚持协调各方力量,注重发挥全体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凝聚全市各个方面的正能量。切实加强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出台了市委加强人大工作、政协工作的意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实效性不断增强,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注重发挥老干部作用,虚心听取老干部意见建议,老干部们积极建言献策,为全市发展无私奉献;出台了加强统战、群团工作的意见,各级统战组织和群团组织以及武装、外事侨务、民兵预备役、双拥、关心下一代、档案等工作,都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在全市形成了万众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五年,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即墨创造了一年一个新台阶、加快跃居全国县域百强前列、政治风清气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幸福的良好发展环境,是成果丰硕的五年,变化深刻的五年,鼓舞人心的五年,全市上下充满自豪的五年。这五年,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信心不动摇,现代产业快速崛起,重点产城组团整体推进,全面拉开即墨跨越发展的大框架;这五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大幅提升;这五年,我们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搭建干事创业舞台,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目标同向、激情创业,无论是市级领导、还是普通干部,无论是市直部门、还是镇街村庄,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共同营造了众志成城、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这些成果和经验是实践的总结、集体的智慧、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发扬光大。在此,我代表中共即墨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创新引领发展的力度不够,高端人才的聚集度不高,蓝高新大项目的储备还不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实体经济发展的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容市貌和居住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够均衡,民生领域、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仍然比较繁重;即墨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不够高;党的建设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整治“四风”还需持续用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还需持续加强,等等。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即墨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未来和前景可期。从战略布局看,即墨正处于全方位融入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期。随着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等战略的加快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青岛蓝谷国家创新示范区的加快建设,都将使即墨全方位策应国家战略,催生政策、人才、项目、资金、科技等要素快速向即墨汇集,未来即墨一定会在融入国家战略中实现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地位的快速提升。从发展趋势看,即墨正处于潜能充分释放、全面融入青岛的快速成长期。在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三中心一基地”战略布局中,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快速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高端海洋科研力量、高等院校、现代产业项目等优质资源将加快向即墨布局,在即墨形成吸纳国内外资本、产业流入和各级政策支持的发展高地、城市坐标。

展望未来,即墨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使命、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勇于作为,吹响新号角,开启新征程,凝聚更加广泛的思想共识,迈出更加有力的发展步伐。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以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大大大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13456”总体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争当全省区域发展排头兵、打造支撑青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极“一个目标”,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特色提升“三个发展策略”,以活力即墨、品质即墨、文化即墨、诚信即墨“四个即墨”为发展方向,以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科研教育新兴地、先进制造聚集地、商贸物流集散地、区域文化承载地、康养休闲目的地“五个产业高地”为支撑,以打造新城、提升老城、城乡联动、组团带动、融入青岛、连接半岛“六个规划定位”为指导,全力推动即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向更高层次跨越提升。

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要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特色提升。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创新决定城市格局、引领城市未来。必须牢牢把握和抓住这一核心动力,大力提升城市创造力。要坚持思路创新,放宽视野,把握大势,把即墨发展置于全国全省和青岛市的大格局中去谋划、推进和提升,实现跨越发展,赢取战略主动;要坚持模式创新,敢于改革,探索实施更多推进组团发展、产城融合、投融资、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创新措施,使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有水平,机制更加成熟;要坚持业态创新,开创“互联网+”“标准+”“海洋+”“文化+”“健康+”等跨界发展新路径,不断集聚发展新资源,开拓发展新空间,提升发展新水平。二是坚持融合发展。即墨未来的发展,必须强化融合理念,坚持融合思路,加快推进国际化城市战略,实现区域、产城、城乡、产业等方面与青岛融合联动。区域融合,主要是突出抓好与青岛的全面融合,在空间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上加快互联互通,推进轨道交通7号线、11号线、16号线建设,实现与青岛主城区和新机场的快速顺畅连通,带动城市和产业与青岛主城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突出抓好即墨域内重点组团的融合发展,在东部推进青岛蓝谷与经济开发区和省级高新区的融合,在中部推进老城区与新城区的融合,在西部推进商贸区与物流区的融合。产城融合,主要是合理规划组团产业定位、功能配套、产住比例,超前配套各类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实现产业功能、生态功能、城市功能的同步规划建设、同步完善提升,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新型城市形态。城乡融合,主要是加强城乡之间交通连接,实施青威路、长江二路、营流路、龙青高速连接线打通等大路网建设,加快供排水、环卫一体化等市政公共设施向镇村延伸,做优做强镇驻地和特色小镇,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产业融合,主要是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加强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共同发展、快速提升;通过产业融合,加快培育形成温泉小镇健康+养生+旅游、航空小镇生产+运输+旅游、玫瑰小镇种植+加工+旅游、汽车小镇生产+市场+旅游、太阳能小镇光伏+农业+科普、童装小镇设计+展销+游乐、陆港小镇智慧物流+跨境电商+市场贸易等一批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发挥好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三是坚持特色提升。

充分发挥我市海洋科研、山海资源、现代产业、文化传承、区位交通等优势,深入挖掘和放大各种潜能优势,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创造特色、打造亮点、形成品牌,提升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和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

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要聚力建设活力即墨、品质即墨、文化即墨、诚信即墨。活力即墨,就是要激发动能、敢闯新路。坚持把创新、创造、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点和核心战略,不断通过深化改革出活力、扩大开放增活力、优化政策激活力、完善机制添活力,充分释放各个方面发展动能,推动现代产业加快向蓝色、高端、新兴方向快速突破,城市发展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不断升级,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迸发,使即墨成为各类创新要素聚集、创业氛围浓厚的热土。品质即墨,就是要建设品质城市、品质产业、品质生活,以品质城市创造品质生活,以品质产业支撑品质生活。坚持与之前的城市规划定位一脉相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断予以完善。

品质城市重点打造品质市容、品质社区、品质设施、品质管理、品质服务等,提高城市品质;品质产业重点建设高品质园区,引进培养高品质人才,培育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品质生活重点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困有所助、老有颐养。通过品质再提升,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建设更加精美、管理更加精细、服务更加精准,使城市产业发展更有后劲、居民增收更有保障,使城市畅通有序、生态优美、市容清新、特色鲜明,使城乡居民生活得安心舒心。文化即墨,就是要传承特色文脉、涵养人文精神。坚持以文化塑造城市灵魂、提升文化品位、树立人文品牌,不断丰富文化底蕴,做优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切实通过先进文化引领,弘扬主旋律、培养新风尚、提振精气神,使即墨人民对自己的家园更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诚信即墨,就是要大力营造信用环境、铸牢金字招牌。坚持把信用作为经济发展之基、城市治理之本、城市文明之源,以实施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试点示范为契机,深入推进“13+1”信用示范工程建设,建立以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为主体的良好信用环境,完善征信体系、监督体系、惩处体系,使信用观念、信用道德深入人心,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杆城市,使即墨的信用环境与千年商都的品牌相匹配。

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要紧紧围绕青岛“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努力打造科研教育新兴地、先进制造聚集地、商贸物流集散地、区域文化承载地、康养休闲目的地。科研教育新兴地,就是在青岛蓝谷引擎的强力带动下,加快创智新区、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等项目建设,不断汇聚高端研发机构、高端优秀人才等高端创新要素,搭建创新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实施集成创新,形成各种优质要素互促共生、聚合效应极速裂变的发展态势。先进制造聚集地,就是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聚焦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四造”方向,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突出发挥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空客直升机项目等龙头带动作用,拉长制造业产业链,拓展制造业新领域,创建全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市;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筑牢实体经济之基,提升即墨质造水平。商贸物流集散地,就是以国际化、专业化、智慧化为目标,加快国际商贸城、国际陆港等功能区的建设,培育现代物流、跨境贸易、综合保税等新业态,加快传统市场商贸业的转型升级,使即墨的商贸物流汇聚世界、通达全球。区域文化承载地,就是深入传承、发挥和挖掘即墨千年历史文化、商都文化、海洋文化和非遗文化潜力,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建好文化街区,讲好即墨故事,繁荣即墨文化,打造“青岛之源、文化聚落、时尚之都”城市名牌,使即墨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得以发扬光大,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协同提升,实现软实力与硬实力的互为支撑、相互转化。康养休闲目的地,就是高起点谋划布局发展生命科学、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健康养生、健康旅游、健康运动、健康文化、健康产品等产业,着力打造鳌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海洋温泉养生小镇、青岛国际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经济开发区生命科技产业园等“一城一镇一区一园”健康产业布局,构筑全产业链发展的大健康产业格局,同时形成与即墨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努力将即墨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的“健康之城”。

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要明确“打造新城、提升老城、城乡联动、组团带动、融入青岛、连接半岛”的规划定位。打造新城,主要是全力加快创智新区、汽车城和商贸城的基础设施、功能配套、总部基地以及新型社区建设,搭建高端项目和人才聚集的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创业示范区和“互联网+”先行区,建成以创新为引领的城市发展新中心。提升老城,主要是加快推进即墨古城及周边区域建设,实施墨水河、龙泉河全域综合整治工程,稳妥推进城中村社区化改造,有效解决老城区交通、公共服务资源、老旧小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老城区的各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更加顺应市民意愿和需求。城乡联动,主要是强化统筹理念,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兼顾各方、协调统一,实现城乡一体、共建共享、社会公平。组团带动,主要是进一步发挥创智新区、汽车城等重点组团的带动作用,促进鳌山海洋科技新城、温泉小镇等新的区域组团发展,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市形成各组团之间有效连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融入青岛,主要是通过各大组团、主干交通、产业对接和功能互补等,实现与青岛同城发展、融合发展、互动发展。连接半岛,主要是发挥即墨地处青烟威中心区位优势,通过铁路、轨道交通、高速路、通用航空等大交通网络,汇聚国内外优质资源,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争当全省区域发展排头兵,争取在半岛城市群发展中走在前列,增强即墨对半岛地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即墨发展必将更有活力,城市更有品质,民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文明,生态更加优美,包容性、普惠性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努力实现“225”经济发展目标。

(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发展机制保障水平。紧紧围绕利益保障、活力激发、简政放权等方面,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全面深化经济、重点功能区、民主、文化、司法和社会治理、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农业农村、党的建设、党的纪律检查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等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和示范创建任务,创新实施社会信用、综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体制机制改革,切实以改革解放思想、提升境界、破除障碍、促进发展,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坚持蓝色引领,提升海洋科技新城建设水平。全力推动青岛蓝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青岛骄傲、中国推崇、世界知名”的海洋科技新城。一是引领世界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继续加大“国字号”涉海科研教育机构和海洋研发平台的引进力度,加快创新科技园、海洋科技园建设,加快建成海洋科研和海洋文化教育引领区。支持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打造国家公共科研平台;支持国家深海基地开展深海探索、大洋科考;支持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先行发展区;促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加快建设,形成蓝谷南有山大、北有北航、大学聚集的高校发展布局;进一步为重大科研平台项目提高引领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更加优越的服务和发展环境。二是引领蓝色经济高端发展。聚焦海洋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强涉海龙头产业项目引进,培育涉海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运用、无人机研发、深海勘探等核心技术突破发展,提高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建成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科技兴海示范基地。三是引领高端人才聚集发展。加快推进蓝谷中央商务区建设,持续配套完善市政道路、轨道交通、教育、医疗、商贸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科研团队和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快速提升蓝谷创新创业吸引力和承载力。

(三)坚持创新创业,提升发展动能和活力水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强化人才支撑、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一是打造创新环境。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工程,巩固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新成果。持续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扶持各领域创客集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二是搭建创新平台。引进建设更多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加快推进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集聚更强更高创新资源。三是培育创新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聚焦重点产业前沿领域,引进更多“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抓好高端职业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四是完善创新机制。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高校集聚的优势,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互补、深度融合。深化与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探讨推广EPC工程总承包等模式。不断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引导、扶持和激励制度,吸引资金,集聚项目,带动创业,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四)坚持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现代化水平。坚持前沿导向和超前布局战略,突出蓝色、高端、新兴、品质方向,加大高端优质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海洋产业为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1年,汽车、纺织服装、市场商贸、现代物流四大产业集群的产业规模全部实现过千亿元目标,为经济增长、富民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一是做强二产,升级壮大先进制造业。牢牢抓住实体经济,加快互联网工业发展,实现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传统产业集约化发展,产业链向高端高质高效延伸。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路线,提升汽车及零部件、航空制造、海洋装备等高端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增强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自主研发和创意设计能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二是做专三产,高端提升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以大健康、旅游会展、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现代金融、商贸物流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试点市和青岛国际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建设,打造配套完善的健康产业园,提升即墨健康产业发展水平。深挖旅游会展业潜力,与教育、文化等优势资源组合联动,做大即墨古城旅游品牌,建设特色旅游商街,丰富“山海泉、文城商”旅游业态、线路和产品,提升国际博览中心功能配套、办展层次和辐射能力。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创建全国金融生态城市。拓展提升市场商贸业,推进跨境贸易发展,建成日韩商品集散地。推动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打造国家级商贸物流产业示范聚集区。三是做优一产,培育现代特色农业。坚持走高端、品牌发展道路,重点建设大沽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光伏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互联网农业等特色农业,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断提升农田水利、农产品市场、农业标准化发展水平,形成高效、特色、品质、生态的新型现代农业体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增收水平。四是做高新兴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坚持高端定位、强化招商、融合跨界,挖掘新模式,培育新业态,推动海洋经济全产业链、新材料、新型汽车、通用航空等产业加速成为支柱性产业,积极培育大健康、文化创意等先导性产业。

(五)坚持城市转型,提升宜居品质新城建设水平。主动对接融入大青岛城市总体发展布局,加快推动城市现代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一是构建更加科学的城市空间布局。深度对接青岛主城区,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青岛蓝谷、重点组团、重点城镇、特色小镇、新型社区为重点的多元城市空间格局。加快促进蓝谷海洋科技新城、经济开发区、即墨古城、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即墨国际商贸城、青岛国际陆港等重点组团协同发展,促进温泉小镇、航空小镇、太阳能小镇、玫瑰小镇、童装小镇等新型组团加快发展,在全市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动的城市圈层和布局合理、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加快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女岛港一类开放口岸优势,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区域,进一步优化发展体制机制,提升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在行政镇重点提升镇驻地的产业聚集水平,打造特色产业,带动全镇发展;在特色小镇重点推进产业、旅游、增收一体化,体现鲜明的区域特色,打造农村区域发展示范区;在村级重点创建精品示范村,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增进群众的获得感。二是实施更加精致的城市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精准化规划,高标准、精致化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居住功能、交通功能、人文功能、休闲功能、生态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的内涵和品质。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发展,深入推动城市建设“多规合一”、协调统一。坚持以精品建设提升功能,持续实施核心景观、形象品质、文化特色、民生服务、生态环境等提升工程,提高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坚持以立体交通融通半岛,推进港口、通航机场、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慢行交通、停车场等规划建设,解决好“丁字路”“断头路”、停车难等问题,构建海上运输、轨道交通、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衔接顺畅、海陆空统筹的大交通系统。三是实施更加精细的城市管理服务。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总抓手,持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城市管理为核心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构建智能化城市管理体系,提高智慧服务水平,完善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等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违法建设治理行动,发动市民广泛参与,坚决打赢违建治理三年攻坚战,使城市管理更加符合发展要求,更加受到市民的支持和赞同。

(六)坚持社会共享,提升民生保障和人民群众幸福水平。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厚植百姓获得感,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优化生态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大全市面上的环境改善和保护力度,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全覆盖、上水平,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成规模、展亮点,提升精品示范村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所有村庄环境面貌实现根本改观,多数村庄达到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标准。二是优化公共服务环境。出台含金量高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实施富民增收工程,拓宽居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来源。实施扶贫攻坚工程,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工作,如期完成贫困镇村脱贫任务。增强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扩大教育、卫生、食药安全、社区健身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普惠率,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完整、优质的公共资源,创造更多、更实的民生福祉。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居家养老服务、住房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更加公平有力。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事关全局的重大产业发展,进一步研究制定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盘活“僵尸”企业、低效厂房和闲置用地,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引进金融项目,加强政银企合作,优化金融生态,营造成熟的金融环境;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进一步压缩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营造完善的政务服务和投资环境。四是优化社会治理环境。推动社会治理向精细化转变,提升依法治市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创新完善直通联办、社会调解、信访等领域工作机制,加强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织密治安管控网络,依法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做好安全生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各类风险的基础性、源头性防范工作,完善立体化社会公共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城市安全、市民安宁、社会安定。

(七)坚持文化强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水平。一是共建精神家园。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鼓励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和即墨特色的文艺精品,培育厚德崇义、诚信进取的城市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创新包容的社会正能量。二是传承历史文脉。注重保留城市记忆,深入挖掘传承特色文化,加强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力度,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发力度,围绕即墨典故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打造即墨历史传统文化标识,让市民“记得住乡愁”。加强城市文化街区和建筑的规划,充分融入古城文化、海防卫所文化等元素,打造一批具有即墨印记的文化地标和文化景观。三是提升文明程度。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市民崇文、厚德、向善,打造“爱心城市”“书香城市”。加快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市民文化中心、档案信息大厦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好城乡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做强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互联网等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创意设计、影视传播、演艺娱乐等新型业态,培育引进一批文化创意龙头项目,打造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带,充分展现即墨文化魅力。五是提升文化活动品味。策划举办国际合唱节、国际雕塑节、国际民谣节等高端、品牌文化活动,提升即墨文化内涵品味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八)坚持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以山体、海湾、河流、农田、林带和自然保护区等为生态屏障,实施大规模、高标准、特色化的生态绿化工程,到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打造水清岸美的市民亲水空间和城市景观长廊。实施水源连通工程,构建外连内接的水网体系,保障全市中长期发展用水。加强海岸线整治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温泉、沙滩、海岛、湿地等资源。推广利用清洁能源,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海绵城市。提倡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居住,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健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置体系,推进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和规范运转,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强化环境污染治理,严格限制污染项目进入,严格依法开展环境监察执法,以对即墨人民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保护好即墨的绿水青山、碧海蓝天。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实现新的宏伟发展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肩负新使命,担当新作为,展现新气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即墨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建设是建党、强党、兴党、管党的生命线。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坚决与以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把学习大大大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把理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加强党性锻炼,自觉做到“五个必须”、坚持“四个服从”,把讲政治、讲规矩、讲道德、讲奉献体现到各项工作中,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过硬的党性修养诠释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二)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锻造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建设以实干为导向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打造担当有为、坚强有力的各级领导班子。要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在选人用人上注重看党性、看作风、看实绩、看民意,大力选拔有思路有能力、敢担当善作为的实干型干部,彰显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的选人用人鲜明导向;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使广大党员干部用心工作、放心干事、舒心生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建立识别、培养、选拔、管理干部的有效机制,确保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完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使考核考察结果在干部使用中发挥更大作用,形成领导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强化党内监督,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构筑坚实稳固的基层堡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压实责任,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联动责任体系,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大大抓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党建责任清单、述职评议、定期考核等制度,统筹抓好农村、社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要创新模式,完善村级治理组织体系,加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大大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开展村庄党务村务综合研判,加强对村庄经济行为的监管,定期开展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整顿软弱涣散村庄班子,确保基层堡垒更加坚强有力。要健全制度,严格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规定,深化完善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等制度,抓好农村政策宣传、党员教育监督、不合格党员处置、党内关怀激励保障等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四)持续推进正风肃纪,营造清明廉政的党风政风。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好、干事氛围好,发展态势就好。必须坚持正风肃纪不停步,持续深化严实作风,营造团结协作、合力攻坚的创业环境。要把“两个责任”压紧压实,做到管事、管人、管思想、管作风相统一,使管党责任层层落实,治党压力逐级传导。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肃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要把作风建设抓严抓牢,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打底,秉承创新、执着、实干、超越的进取精神,弘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要把惩治腐败推向深入,综合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各个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监督检查,抓早抓小,经常警示警醒,着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五)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形成凝心聚力的强大合力。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打造政治坚定、实干善成、一心为民、团结奋进、清正廉洁的领导集体。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和群团组织建设,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工商联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抓好全民国防教育,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视发挥老干部的优势和作用,凝聚起各方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团结干事、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催人奋进,前景令人期待,使命艰巨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青岛市委和即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扎实苦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为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完)

[编辑:洛克]

(原标题:即墨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

Tags:特色   组团   加快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