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张震丨祝允明与文徴明书学思想差异的意义(祝枝山拜访唐伯虎四个字)

网络整理 2022-06-08 最新信息

文◎张震

摘要:祝允明和文徴明同为明朝中期吴门书派的核心书家,但是在书法的风格面貌、成就及影响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二人书学思想的差异是造成以上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通过研究二人的书学思想差异,分析其中的缘由、影响以及启发。

关键词

祝允明、文徴明、书学思想、差异、启示

正文

一、祝允明与文徴明书学思想差异的根源

祝允明和文徴明书学思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二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们接受的处世思想也不尽相同。实际上,二人在青年时代都想求取功名,但是他们的内心又十分排斥今文,喜学古文及诗、书、画等。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几乎决定了二人的人生道路:在功名、官场上失意,在文学艺术方面却取得了不凡的成就。祝允明自从中举之后,七试礼部均以失败告终;文徴明在二十多年的科考中九次失败。屡次科举失败对于两位才子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但二人的思想观念却因此逐步发生改变。

张震丨祝允明与文徴明书学思想差异的意义

祝允明书法《草书李白诗两首》局部

祝允明仕途的失意使其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从积极入世到厌世、避世,最后终于释怀,获得了解脱和自由,老庄和禅宗思想成为祝允明晚年的精神支柱,也使其精神世界逍遥自由。祝允明先后任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京兆应天府通判,但是官场的腐败与黑暗早已使祝允明厌恶至极,于是他托病辞职、告老还乡,晚年所作《口号》三首放浪不羁:

枝山老子鬓苍浪,万事遗来剩得狂。从此日和先友对,十年汉晋十年唐。

不裳不袂不梳头,百遍回廊独步游。步到中庭仰天卧,便如鱼子转瀛洲。

蓬头赤脚勘书忙,顶不笼巾腿不党。日日饮醇聊弄妇,登床步入大槐乡。

诗句不刻意追求优雅、华美,而是率性、洒脱,甚至不避粗俗,直抒胸臆,这与他晚年狂草书风相通,达到“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的境界。

文徴明五十三岁时第九次赴乡试失利。由于打击过重,文徴明连病三月,在此期间作《病中》《不寐》《述病》等诗文表达他内心的消沉和痛苦。但这些打击并没有击垮他,他在诗文《病中》写道:“安心方外药,适趣个中琴。”“安心是良药,此外复何营?”诗中体现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也逐渐从黑暗与死亡的边缘走出来。与祝允明一样,文徴明同是遭受了屡次科举考试失利的沉痛打击,但思想上的转变却有很大的不同。对文徴明而言,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文徴明心怀济世之志,却屡试不中,但他仍旧不断完善人格,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提出:“人所贵者,熟愈于仁?”文徵明不断追求儒家“仁”的境界以修身,从而留下万古长青的盛名。

文徵明大病初愈后,仕途生涯由此开启。入仕三年后,他亲身经历并目睹了残酷的权力斗争,加深了对明朝黑暗统治的认识,同时受到了朝廷官员的侮辱和迫害。但文徴明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他遵循的儒家忠君思想,使其难以奋起反抗,只能再三祈求归隐以躲避祸端。归隐之后的文徴明受到道、释出世思想的影响,并以此寄托自己的心愿,但是文徴明始终站在儒家立场上对待其他各家的思想。葛鸿桢在《论吴门书派》中说:“文徴明的处世思想以儒学为主,魏晋玄学为辅……他对诗文书画的教化作用,陶冶性情功能的肯定,对人品重要意义的强调,对法度规矩重要性的执著追求,都彰显着儒家思想对文徴明的深刻影响。”

张震丨祝允明与文徴明书学思想差异的意义

文徵明书法《草堂诗》局部

二、祝允明与文徴明书学思想差异所致的结果

祝允明与文徴明书学思想差异导致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二人书风的差异。祝允明和文徴明书学思想的差异必然会投射在各自的笔意之下,形成不同的书法风格。祝允明的行草老笔纷披、点画狼藉,犹如打击乐般的点,打破了之前草书连绵不绝的节奏感。其章法独具匠心,打破了一切空间秩序,将空白撑满融为一体。这种具有典型风格的作品主要集中在祝允明中晚年时期,此时他的书风也渐趋成熟,他将人生失意的痛苦、禅宗的放浪形骸以及藐视权贵的随心所欲一泄书中。文徴明的行草有多重风格,在个性方面相对于祝允明并不明显,主要徘徊于赵孟頫和黄庭坚二人之间,风格以典雅、中和之美为主旋律,这与他严谨的个性、遵循的儒家入世思想有关。

二是二人在书体的选择和书法成就方面存在不同。书学思想上的差异使祝允明和文徴明书体成熟的表现不同。祝允明中晚年后思想发生转变,其心中不平、郁闷的情感以狂草的形式表现出来再合适不过,而且祝允明学习了几十年的传统法度,在狂野的挥洒之中又有深厚的传统功力支撑。因此,狂草成为祝允明最高成就的书体,做到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与豪放之外”。文徴明在儒家思想中又透露出玄学、释、道的思想观念,小楷成为文徴明成就最高的书体,在严谨之中又表现出空灵,时有“小楷名动海内”之誉。

三、祝允明与文徴明的书学对明代书坛的意义和对当代书法的启示

1. 祝允明和文徵明的书学对明代书坛的意义

(1)二人矫正明初至明中期书坛的僵化书风和拟古主义书风

明代书坛的僵化书风指明代初期盛行的千篇一律、程式化严重的台阁体书法。明初皇帝以强权政治直接干涉艺术创作,使其为皇权服务,艺术逐渐沦为政治的附庸,违背了发展的规律。进入宫廷的一些文人、书画家的艺术活动多是为了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此外,以程朱理学为核心思想的八股文更是束缚人们精神的枷锁,这对明初的艺术创作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明代前期艺术的个性和生命力荡然无存,诗、文、书、画的台阁体便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

张震丨祝允明与文徴明书学思想差异的意义

祝允明书法《牡丹赋》局部

明初书法的拟古主义延续至明代中期,很多书家对当时朝中上下弥漫的台阁体书风嗤之以鼻。为了与之抗衡,部分有见地的书法家提出回归晋唐,这实际上与元代的复古思想并无本质区别,可以说是对这种思想的继承和延续。

但是,有的书家走向泥古不化、崇古贬今的偏执一面。如,明中期“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李梦阳,他的书学思想同他的文学思想一致,《明史·文苑传》中记载:“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这对打击台阁体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他在《再与何氏书》中将学习古法和自成一家完全对立,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由于李梦阳是“前七子”的首领,故他的思想观念影响力巨大,追随者甚多,他们走向了这样的一种极端:“汉后无文,唐后无诗。”针对这种极端情况,又有书家对这种摹古书风提出质疑和批判,代表人物就是上文提过的李应祯。他提出“奴书论”,认为“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踵?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创新在当时的背景下固然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李应桢并未系统地论述其主张,只是一味地追求个性的创新,必然会走向另一种极端。

明代中期,苏松地区因政治中心转移、商品经济繁荣,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良好条件孕育出吴门书画流派。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和文徵明在前辈的熏陶和教育下,肩负起复兴明代书坛的责任。以二人为代表的古典主义书风给予当时庸俗、僵化的台阁体书风以致命打击,使妍媚的台阁体书风转向于质朴、古雅。这种质朴、古雅之风,既不是以李梦阳为代表的以“古”惟是的保守派的观点,又不是以李应祯为代表的“何至随人脚踵”的激进派的观点,而是将上述两种观点有机地辨证统一起来,既避免了台阁体、拟古及反复古倾向的弊端,又对古典书风进行了引导。

(2)二人为晚明书法的变革奠定基础

晚明书坛受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继元赵孟頫的复古运动之后,出现了文人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次变革。这一次巨大变革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后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其中,以祝允明和文徴明为代表的古典主义书风是晚明书法变革的重要产物。

张震丨祝允明与文徴明书学思想差异的意义

文徵明书法《奉天殿早朝》局部

黑格尔认为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定之否定”。其具体表现形式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象征性艺术是理念,还不能表现自身的感性形象,因此理念表现为模糊、抽象的象征形象,其特征是物质溢出于精神;古典型艺术是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相契合,其特征是物质与精神的一致;浪漫型艺术的特征是精神溢出于物质。

以祝允明和文徴明为代表的古典主义书风在魏晋古法的基础上表现个性、性情,试图将“法”和“情”有机结合,这里的“法”是传统,可以视为黑格尔所说的“物质因素”;“情”指个人的感情、性格、个性等,可看作黑格尔所说的“精神因素”。从黑格尔“否定之否定”的艺术发展观点看,祝允明和文徴明二人将明代古典主义书风推向了极致,为接下来的“浪漫型艺术”即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下的书法变革奠定了基础。

总之,祝允明和文徴明的书学成果为明代中期书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广泛而深刻,对晚明书风的突破作了充分的前期铺垫。

2. 祝允明和文徵明的书学思想对当代地域流派书风的启示

在祝允明和文徴明之前,吴门书派的第一代书法家有徐有贞、沈周、李应祯、吴宽等人,虽然他们的书法成就远逊色于祝允明和文徴明,但是他们的书学理念直接影响了祝允明和文徴明的书学思想。吴门书派发展至祝允明和文徴明时才声望日隆,追随二人步伐的书法家甚多,以文徴明的子孙和弟子为主,吴门书派的发展前后持续将近一个世纪之久。由此可见,一个地域流派要想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有几位优秀的书法家支撑起整个书法流派。所谓“优秀书家”的标准,首先,要有扎实的传统功力。祝允明和文徴明作为古典主义书风的代表人物,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书学观念,都是以传统古法为准绳,在法度基础上有所创新。其次,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祝允明和文徴明不仅能做到自成一家、立足书坛,而且他们的书学著作也深刻影响着当时的追随者。最后,要有广博的“字外功”。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创作模式自元朝初具规模,到明代发展成熟,成为每位书家必备的技能。祝允明兼具诗人和书法家的身份。文徴明与赵孟頫一样是书法史上少有的通才,精通诗、书、画、印。书家拥有广博的“字外功”,其书法作品才能承载足够的精神力量、具备长久的生命力。

张震丨祝允明与文徴明书学思想差异的意义

祝允明书法《杜甫秋兴八首之一》

第二,这些优秀书家的书学思想要与历史潮流相结合并形成独特的书学观念。如果没有独特的书学理念,就难以在书法创作中有所创新。祝允明和文徴明之所以能成为吴门书派的核心,是因为他们的书学思想将前人的书学理念和当时的历史潮流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形成了独特的书学思想。他们能掌握书法历史的发展规律,理性地审视、判断当时书坛的发展状况,因而成为吴门书派的杰出代表。

Tags:祝允明   明朝   书法   文徵明   草书   儒家   艺术   文学   张震   文化   赵孟頫   知识改变生活   老子   黄庭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