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张从政医案(喻嘉言清燥救肺汤)

网络整理 2022-06-03 最新信息

一妇人, 年四十余, 病额角上、 耳上痛。呜呼! 为偏头痛, 如此五七年。 每痛大便躁结如弹丸, 两目 赤色, 眩运昏涩, 不能远视。 世之所谓头风药、 饼子风药、 白龙丸之类, 连连数服, 其痛虽稍愈, 则大便稍秘, 两目转昏涩。其头上针灸数千百矣, 连年著灸, 其两目 将失明 , 由病而无子。 一日问戴人 , 戴人诊其两手 , 脉急数而有力 , 风热之甚也。 曰 : 余识此四五十年矣 , 遍察病目 者 , 不问男子、 妇人 , 患偏正头痛必大便涩滞结硬。 此无他 , 头痛或额 角 , 是三焦相火之经 , 及阳明燥金胜也 , 燥金胜乘肝 , 则肝气郁 , 肝气郁则气血壅 , 气血壅则上下不通 , 故燥结于里 , 寻至失明。 治以大承气汤 , 令河水煎三两 , 加芒硝一两 , 煎残顿令温 , 合作三五服 , 连服尽。 荡涤肠中垢滞结燥 , 积热下泄如汤二十余行。 次服七宣丸、 神功丸以润之 , 菠菱葵菜 ,猪羊血为羹以滑之 , 后五日、 七日、 十日 , 但遇天道晴明 , 用大承气汤令尽一剂 , 是痛随利减也。 三剂之外 , 目 豁首轻 , 燥泽结释 ,得三子而终。 ( 《儒门事亲· 偏头痛〉 )

分析 本例为久年偏头痛 , 兼见目涩 , 便秘。 张氏断其症结不在肝而在阳明。 阳明燥金胜则乘肝 , 肝郁致气血壅阻。 故以大承气汤荡涤肠垢 , 收痛随利减之效。 本案不事清肝、 活血 , 而取急下阳明法 , 反映了张氏治病的特色。 此外 , 既为上下不通 , 似宜吐下并进。其所以只用下 , 不用吐者 , 以其病为燥结 ,急下所以保存津液。 吐法每能致汗 , 汗则为燥病所忌。

息城酒监赵进道 , 病腰痛 , 岁余不愈。 诊其两手脉 , 沉实有力 , 以通经散下五七行 , 次以杜仲去粗皮 , 细切 , 炒断丝 , 为细末 , 每服三钱 ,猪腰子一枚 , 薄批五七片 , 先以椒盐淹 , 去腥水 , 掺药在内 , 裹以荷叶 ,外以湿纸数重封 , 以文武火烧熟 , 临卧细嚼 , 以温酒送下 , 每旦以无比山药九一服 , 数日而愈。 ( 《儒门事亲·卷二· 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 )

分析 此例为虚实夹杂腰痛。 张氏先以通经散逐湿通络 , 然后采用食疗 , 用血肉有情之品 猪腰子 , 掺以补肾壮腰的杜仲来煨熟服之 , 再配合 " 每旦以无比山药丸一服 ", 辨证地把药攻与食养结合起来 , 补虚又有独到之处 , 所以 , 数年不愈之疾数日而痊。

赵明之 , 米谷不消 , 腹作雷鸣 , 自五月 至六月 不愈。 诸医以为脾受大寒 , 故并与圣散子、 豆寇丸。 虽止一二日 , 药力尽而复作。 诸医不知药之非 , 反贵明之不忌口。 戴人至而笑曰 : 春伤于风 ,夏必飨泄。 飨泄者 , 米谷不化 , 而直过下出也。又曰 : 米谷不化 , 热气在下 , 久风入中 , 中者 ,脾胃也。 风属甲乙 , 脾胃属戊己 , 甲乙能克戊己 ,肠中有风故鸣。 经曰 : 岁木太过 , 风气流行 , 脾土受邪 , 民病飨泄。 诊其两手 , 脉皆浮数 , 为病在表也 , 可汗之。 直断曰 : 风随汗出。 拟火二盆 ,暗置床下 , 不令病人见火 , 恐增其热 , 给以入室 , 使服涌剂 , 以麻黄技投之 ,乃闭其户 , 从外锁之 , 汗出如洗 , 待一时许 ,开户减火一半。 须央汗止 , 泄亦止。 ( 《儒门事亲 -飨泄> )

分析 本病例使用汗法的理论根据是 " 风入大肠则生飨泄 " 。 诊断依据是 " 两手脉皆浮数 " 。 虽为里病 , 但因有表证可见 , 故知入里之风仍有外出之机 , 因而祛邪出表。 清代喻嘉言用人参败毒散治下痢有表证者 , 因病邪由表而陷里 , 仍使由里而返表 , 称 " 逆流挽舟 ", 正与张氏以汗法治飨泄相同。

Tags:食疗   杜仲   山药   人参   便秘   喻昌   清朝   冬葵   菠菜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