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流传近400年的谎言,张献忠屠蜀嗜杀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张献忠入川路线图)

网络整理 2022-05-31 最新信息

文/之下(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生)

张献忠乃明末农民起义军重要的领袖之一,其出生卑微,略识文字,年轻时在延安府当过捕役,后加入农民军,因作战英勇,战斗中往往身先士卒,且有谋略。故很快赢得众人的信服,并成为一支队伍的头领,号西营八大王。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先在陕西活动,后转战豫皖,进军湖广、江西,最后进入四川。历史上,对于张献忠所领导的大西政权在四川地区的活动多予以负面评价,尤其是将明清之际四川人口锐减的主要罪魁归于张献忠头上。在四川民间广泛流传着“八大王绞四川,李瞎子灭河南”的说法。在川人的文化记忆与祖先认同中,“八大王绞四川”与“湖广填四川”这种前因与后果的关系已成为一种寻根文化的基因,牢牢地根植于心。对于张献忠屠川的考辨已清楚,就不再多说。这里要讲的是在大历史背后的民间传闻与封建文人是如何塑造出八大王嗜杀形象来的。

流传近400年的谎言,张献忠屠蜀嗜杀是如何塑造出来的?

图1:移民入川

对张献忠为何要在四川杀那么多人?民间的解释是“复仇说”,这是最符合常人逻辑的说法。据说,献忠年轻时来川做生意,吃饭时忘记带钱,本想请老板通融,结果被暴打一顿。从饭馆出来后,在路边如厕完毕,擦屁股时不慎用了当地一种野草(俗名血麻,学名荨麻),此草分泌一种神经毒素,与皮肤接触后有火辣刺痛感。如此倒霉的献忠,愤怒之极,称川人不但凶,四川的草也如此恶,有朝一日,他定会报仇。于是,便有了后来屠川之事。

流传近400年的谎言,张献忠屠蜀嗜杀是如何塑造出来的?

图2:“八大王”张献忠

无独有偶,在清代的文献中亦可见类似说法。如清代文人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中对这种“复仇说”杜撰的更为详细、精彩。其称:

献忠儿时随父贩枣至内江。以驴系绅坊,粪溺污其石柱。绅仆骂之,鞭其父。令以手掬他所。时献在边,怒目不敢争,誓云:“我后来时尽杀尔等,方泄吾恨”。后入蜀,内江民无噍类。

另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卷七《张献忠条》塑造了一个出生卑贱、儿时破落且有睚眦必报性格的献忠形象:

张献忠,陕西肤施人,阴谋多狡。父快,屠沽而贱,母沈,并早死。献忠依丐徐大为活。尝窃邻人鸡,偶见詈之。献忠曰:“吾得志,此地人亦如鸡焉。”其残忍之心,少年已萌。

上述关于献忠出生,及将其幼年经历与嗜杀的性格勾连的说法多是不实之词。参看沈颐仙《遗事琐谈》的记载就更明了,其说:“张献忠,本铁匠子,年少刚狠,承造军器”,后因不堪官吏陋规压榨投入起义军中。对比这三则关于献忠出生的记载,其相互抵牾,难令人采信。无论是坊间传闻还是文人的记载都参杂了自己对于献忠所谓“嗜杀”性格的分析,其基础则是江湖游侠般“有仇必报”的气息。此种解释被官方利用,大肆宣扬,尤其是毛奇龄在《后鉴录》中的“四路屠蜀说”把张献忠刻画成了杀人恶魔。

流传近400年的谎言,张献忠屠蜀嗜杀是如何塑造出来的?

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献忠入川后对地主阶级以及反抗力量杀戮。但事实又远非文献记载中那般残暴,明清四川社会的凋敝也并非张献忠及其大西军单一力量所致。张献忠入川建立政权后,亦做了一些经略四川的举措,顾诚先生总结为:设立职官、开科取士,整顿军治,肃清内奸、厉行法治,经济方面的征丁、打粮等内容。这里面既有收拢人心的举措,也有打击反抗势力的对策。这些严厉的打击措施,因手段过于残酷,又加深了民间对张献忠残暴形象的印象。大西军占领成都后,为维护统治稳定,曾实行过严格的戒严制度,类似于今特殊时期的宵禁制度,外人出入需要发放通行证,若上面信息稍有不合或出入时间略有衍期,无论男女老少,一律斩杀;另若一家有人出城却未按时返归,其家人也要被尽数斩杀。手段如此残酷,城中居民恐怖的心情就可理解了,进而认为大西军领袖张献忠嗜杀残酷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种严格的管制对于刚接管成都局面的农民军来说是有必要的,只是手段过于严酷,张献忠也并非不明事理只知杀人者。从这一则记载中,就可见其性格的另一面,据《滟滪囊》卷三记载,成都:“街头民张恩道邻人闺门,其妻止曰,‘夜深矣,尚说张家长李家短何为?’贼詗知。侵晨执见献忠,问之,民以实对。献忠曰:‘我家长,他家短,是良民也’。赏而释之。”

兵丁不知俗语“张家长李家短”的真意,误抓街民,献忠最后一笑释之。这既是高压统治下兵民过度紧张的表现,亦体现献忠形象的另一面。其实,历史上战争期间屠戮生灵之人不在少数,缘何张献忠的屠夫形象被如此夸大且久远流传呢?这是清统治者与仇视农民军的文人共同塑造的结果,又参杂了入川移民思乡寻根情节后“八大王绞四川”的说法便在民间根深蒂固了。

参考文献:

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

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中《张献忠条》。

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卷七《张献忠条》。

李馥荣:《滟滪囊》卷三。

吴伟业:《绥寇纪略》卷十。

流传近400年的谎言,张献忠屠蜀嗜杀是如何塑造出来的?

Tags:张献忠   消夏闲记   农民军   大西政权   江西   甲申朝事小纪   四川人口   明末农民战争史   陕西   八大王   起义军   延安府   大西军   河南   成都   顾公燮   历史   毛奇龄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