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俞大猷不仅是天下第一剑客,还是卓越的海军统帅,海防论鼓吹者(俞大猷剑经)

网络整理 2022-05-05 最新信息

俞大猷是明代赫赫有名的抗倭名将,与戚继光齐名。

他早年师从著名剑客李良钦,李良钦的独门秘技是“荆楚长剑”。“荆楚长剑”与少林寺的“神传长剑技”大概是同一种技击术。据说俞大猷的剑术水平“天下第一”,他成为抗倭名将后,曾前往天下武学重镇少林寺,要求一窥少林寺看家本领“神传长剑技”。少林寺住持小山上人让几名精通此技者在俞大猷面前献丑,俞大将军看了后直摇头道:“此寺以剑技名天下,乃次传而讹,真诀皆失矣。”也不知少林寺是真的把长剑技的真诀失传了,还是有意在俞大猷面前有所保留,住持小山上人乘机提出让俞大猷毫无保留地出示真诀。俞大猷并没有推辞,只是表现自己军务缠身,不能久留,对剑诀的领悟又非朝夕可成,便要求少林寺挑选两名有武学天赋的少年武僧追随他左右,以便传授剑诀。后来这两名武僧果真跟随俞大猷苦学三年,终于有所成,把长剑的技艺带回少林寺。

本文重点不是要探讨俞大猷的武功,而是要探讨俞大猷在明代海军史的地位,他在海军的理论与实践上都做出重大贡献,他是海防论的积极鼓吹者,卓越的海军统帅。

俞大猷不仅是天下第一剑客,还是卓越的海军统帅,海防论鼓吹者

俞大猷画像

俞大猷的海军实践,是从打击海盗开始的。1535年,他参加武会试,以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被提拔为千户,镇守金门岛。这时倭患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海盗横行已经愈来愈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安全。俞大猷强烈的责任感令他挥笔给主管监司写了一折建议书,大谈防御海盗的方法。不料换来了一顿杖责,官威十足的监司理由是:“小校安得上书?”

后来,俞大猷的才华受到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将他提拔为汀漳守备。1547年,福建南部有一股海盗很猖獗,为首的名为康老,俞大猷牛刀小试,率军队连破海盗,斩俘三百余人。此时大明帝国的海疆安全不堪一击,沿海的倭患越来越严重,浙江巡抚朱纨向朝廷推荐由俞大猷出任备倭都指挥。

然而,俞大猷尚未赴浙江上任,被就两广总督欧阳必进截留。原因是安南发生叛乱,叛将范子仪拥有为数不少的战船,横行于海上,入寇钦州、廉州。要平定安南叛乱,需要精通海上作战的将才,英雄终有用武之地,俞大猷开始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这些年来,俞大猷虽位卑言轻,但面对帝国海防的脆弱,他一直在思索着反击海上侵略者的策略与方法,他的海防思想博大精深,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在海上挫败敌寇。如今安南叛军倚仗战船从海上入寇,要彻底击败叛军,必须要以牙还牙。于是他向上级提出要带上一支舰队前往廉州,欧阳必进同意了。

俞大猷抵达廉州后,为迷惑敌人,把舰队隐蔽起来。安南叛军头目范子仪认为俞大猷不足为惧,仗着有战船优势,进攻钦州。俞大猷一边指令钦州城内守军撄城固守,一边命令埋伏着的舟师果断出击。在大明海军的突然袭击下,安南叛军停泊于海岸的船只几乎全部被掳获。俞大猷指挥水陆两军夹击安南叛军,激战数日,安南叛军被斩杀一千二百人。侥幸逃脱的叛将范子仪逃回安南后,为安南人所杀,斩下其首级献给俞大猷。

安南之乱平定了,但东南倭患却进入最严峻的时期。

俞大猷不仅是天下第一剑客,还是卓越的海军统帅,海防论鼓吹者

洪金宝扮演俞大猷

大规模的倭患是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爆发的,从这一年起,抗倭战争也进入高潮阶段。

早期的倭患并不严重,倭寇一般就数百上千人。可是自嘉靖三十一年后,倭寇的组织愈加严密,规模愈加庞大,动辄是上万人的兵力,以劫掠为主,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流动性十分强,难以判断其进攻方向,这使得围剿行动十分困难。

由于倭患升级,俞大猷很快被召往浙东战场,出任浙东宁、台诸郡参将。倭寇流动性的劫掠令明军十分头疼,起初采取尾随战术,即哪里发现敌情,便调兵遣将,围追堵截。这种战术,完全是被倭寇牵着鼻子走,不消说打起仗来吃力且不讨好。

要破解这种被动局面,就必须要有新的作战思维。

俞大猷对明军传统的防御模式十分不满,他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要剪除倭患,海洋战场比陆地战场更为重要。倭寇对海船的依赖性十分强,其深入内陆也多依靠船只溯河流而上,劫掠内河两岸地区,倘若没有船只,便失去了进退的根本。针对这种情况,俞大猷提出攻敌所必救,对于深入内地之倭寇,攻其内河船只,迫使其回救,在水战中歼灭之,或驱逐出河,或决战于海洋。

俞大猷的新战术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认为倘若大力围剿倭寇的船只,断其退路,倭寇势必铤而走险,深入内地,这样会使倭患的范围更大更重。俞大猷坚持己见,认为倭寇如果放弃船只而选择冒进,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如丧家之犬,难有作为,孤军冒进,最终的下场只能是全军覆没。

面对来势汹汹的倭患,提督王杼试图采取招抚的策略,俞大猷慷慨陈辞道:“明公督师灭贼,当堂堂正正为天下先,大猷请用闽中楼船,为明公破之。”

这一番话,掷地有声。俞大猷所说的“闽中楼船”,就是福船。福船是明代著名的海船船型,原本建造于福建,故而称为福船,据考据,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也是福船的船型。福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战船,有比较强的攻击与防御能力。

俞大猷不仅是天下第一剑客,还是卓越的海军统帅,海防论鼓吹者

明代福船模型

在嘉靖时代,没有一位将领对海军的重视程度超过俞大猷,他很早便钻研海军的战术,并归纳为几个简单明了的原则:“盖海上之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他越来越明确新兴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这是一个由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渡时代,海战尤其如此。海盗式的短兵相接已是很罕见,这是枪炮普及的必然结果,佛郎机大炮可以在二百步之外摧毁击沉对方的船只,近距离时还有火桶、火箭、喷筒这些小型火器伺侯,没有先进的船只与武器,怎么可能决胜于海洋呢?

他不仅提出了新的战术原则,对抗倭战略问题也有极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对付倭寇关键在于强大的海上力量,如果依托岛链配合海军战船,便可以阻止海寇们的入侵:“来则攻之,去则追之,屡来屡攻,屡去屡追,何患倭寇之不灭乎?”

可是在海防疏弛的嘉靖时代,在海洋第一防御线上阻击倭寇,这无疑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自从帝国罢下西洋后,海上力量已是一落千丈了。

显然,单凭一海洋防御来击退入侵者是不可能的,俞大猷又提出第二道防御线,那就是海岸线防御以及河港防御,即击退敌人的登陆战;第三道防御线是沿海城镇防御,以遏制倭寇向内地深入。他的战略是建立一个有纵深配置的全方位防御体系,而重点放在海上防御。

在抗倭名将中,俞大猷是最早提出全方位战略的将领之一。

这是倭寇入侵最嚣张的时期,大明帝国的海防线漏洞百出,幸而有俞大猷等人的拼死反击,才遏制倭患进一步向内地拓展。在这一段时间里,俞大猷作战频繁,战果巨大,逐渐成为明军中最出色的抗倭将领。

走马上任参将后,俞大猷充分利用海军力量,频频在海洋上打击倭寇。第一次大规模的海战中,俞大猷以闽中楼船为主力的海军,一举击沉倭寇船只五十余艘,歼灭倭寇一千余人。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战事更加频繁,仅在这一年的三、四两月里,俞大猷便与倭寇打了十八场战斗,平均三、四天便有一场战斗。令人惊讶的是,他在十八场战斗中竟然保持全胜的纪录,斩俘敌二千余人,这一连串的胜利令他声名鹊起。

俞大猷不仅是天下第一剑客,还是卓越的海军统帅,海防论鼓吹者

俞大猷雕像

在王江泾一役中,俞大猷光芒四射。

当时松江拓林成为倭寇在沿海的一大据点,此地临水,舟楫可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倭寇在拓林聚集了两万人,明军虽多年围剿,却毫无进展。俞大猷向总督闽浙军事的张经建议:“调楚粤兵剿之”。增援的部队到位后,明军对拓林倭寇发动总攻。俞大猷又出谋划策,推出关门捉贼之计策,派兵守住倭寇必经之地,又秘密以一路水军断其水路。倭寇在王江泾遭到沉重的打击,被杀超过二千人。这也是明帝国剿倭以来,单场战役所取得的最辉煌的胜利。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张经所取得的伟大胜利非但没有受到朝廷嘉奖,反而被权臣严嵩的义子、督军东南的赵文华以“养寇失机”弹劾。张经被处死,俞大猷也受到牵连,被剥夺了副总兵之职。国君平庸,奸臣当道,徒令英雄气短。

戴罪立功的俞大猷不抱怨,不上诉,要证明自己,只能在战场。他先是在陆泾坝焚毁敌船三十余艘,随后在海战中,又摧毁七艘敌船。这一系列漂亮的战斗,证明了他无愧为明军中最优秀的海军将领。

然而,俞大猷差点又送了性命,原因说起来有几分可笑。在一次海战中,他击毁掳获了倭船九艘,这本来是一次值得骄傲的胜利。不幸的是这些倭寇被他击败后,转而进攻赵文华的军队。赵文华把这笔账算在俞大猷头上,很快,俞大猷以“纵贼”之罪名,受到朝廷的严厉斥责,并责令他立功以赎死罪。

俞大猷被告发“纵贼”的罪名是很重的,他得以不死的原因之一,是其军事才华在朝廷中得到了公认。俞大猷不气馁,他又一次以事实向世人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海军将领,在一次近海交锋中,俞大猷的水师又一次大获全胜,焚毁倭寇八艘巨舰。这次胜利终于使他洗脱了罪名,但这也不过只是暂时摆脱麻烦罢了,很快那些不公正的待遇还会一而再地出现在这位英雄好汉身上。

俞大猷不仅是天下第一剑客,还是卓越的海军统帅,海防论鼓吹者

明代倭寇骚扰图

精明能干的胡宗宪主持浙江战事,抗倭战争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这得益于他的慧眼识英雄。其麾下的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均是一时之才俊,同时他又以纵横捭阖的外交策略,对倭寇中的中国海盗首领实施诱降、分化、瓦解、离间等手段,终于使得海盗的势力风光不再。

然而有一件事,却是胡宗宪始料未及的。

诱降最大的海寇头目王直后,胡宗宪本意在于招抚,然而嘉靖皇帝一意孤行,要求处死王直。王直的死,导致其部众聚兵岑港,再度反叛。由于海盗不相信朝廷的招抚,困兽犹斗,明军遭遇顽强抵抗,进展缓慢。朝廷大为不满,又撤掉俞大猷与戚继光的军职,责令一个月内铲除岑港的海寇。

每一次遭到不公正待遇后,俞大猷总会以更出色的战绩来回敬那些陷害他的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七月,海寇终于抵挡不住,撤离岑港,扬帆入海。俞大猷穷追猛打,先后杀俘倭寇四五千人。可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他不仅没有因为出色的表现而官复原职,反而遭到牢狱之灾。

这件事反应了明代政治中的黑暗一面,胡宗宪将王直余党赶出浙江后,这些海寇流落到了福建,在浙江匪氛渐平之时,福建却成为倭患的重灾区。福建官员认为胡宗宪并非一心一意剿灭倭寇,只是采用驱逐手段,使倭寇从浙江流窜到福建罢了。由于俞大猷是福建人,胡宗宪怀疑他与福建官员串通一气,遂把“纵贼”之罪,强加于俞大猷头上。

俞大猷又一次身陷囹圄,但他没有一句怨言,只是笑着说:“吾自处在中庸之十四章矣。”中庸第十四章有一句话:“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这句话也成为俞大猷一生的座右铭。他运气还不算是衰到极点,每每受到陷害,但每次能化险为夷。由于锦衣卫首领陆炳出面营救,大学士徐阶也出面为其担保,俞大猷被释放出狱,重获自由。

俞大猷不仅是天下第一剑客,还是卓越的海军统帅,海防论鼓吹者

营救俞大猷的锦衣卫首领陆炳

此后,俞大猷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他在先赴北方战场,在安银堡之役中,俞大猷以百辆兵车、步骑三千,力挫鞑靼人万余骑兵的进攻。后又被调往湖南,削平了三郡六县的动乱。随后,俞大猷南下广东,剿灭大海盗张琏。之后又先后参加镇压徐东洲、林朝曦等起义军,成为大明帝国的一根擎天大柱。

1563年,俞大猷重回抗倭战场,与戚继光联手,在平海卫之战大破倭寇。当时倭寇有一万人,大明官兵约有三万人。倭寇寡不敌众,打算用船将所掠夺之财物送回日本。俞大猷派部将许朝光、刘文敬各率一支舰队,游弋于平海卫外海,切断倭寇的海上退路。当倭寇的三十二艘船只企图满载所掠夺来的财物逃走时,许朝光马上实施拦截,倭寇的船只在遭到阻击后,只得返回。俞大猷与戚继光联手进攻平海卫,取得斩首二千二百余级的重大胜利。

在俞大猷、戚继光等人的围剿下,倭寇势力遭沉重打击,倭患渐平。但是大明帝国的海疆仍相当脆弱,海盗蜂拥而起。俞大猷又被朝廷调到广东,任惠潮总兵,任务是剿平海盗。他连续重拳出击,平定蓝松三、伍端、温七、叶丹楼等海寇或山贼。不过,与大海盗吴平相比,这些都是阿猫阿狗的小角色。吴平的老巢在闽、粤交界的南澳岛,他拥有数百艘战船,在岛上修筑有三座城堡,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王国。

为了剿平吴平,俞大猷又一次与戚继光联手,俞大猷从广东进攻,戚继光从福建进攻。为毕其功于一役,俞大猷不惜大耗血本,投入作战的大小船只三百余艘,几乎倾巢而出。南澳岛之战,俞、戚联军大破海盗军。海盗头子吴平带着四十条小船与八百人夺路而逃,俞大猷的部将汤克宽紧追不舍,击沉其中的十八条小船。南澳岛之战,海盗军被杀死一千五百人,被烧死、溺死的有五千多人。

俞大猷不仅是天下第一剑客,还是卓越的海军统帅,海防论鼓吹者

戚继光雕像

这是一次了不起的胜利,可是俞大猷难逃宿命的怪圈,他又被革职了!弹劾书先于捷报送到朝廷,惯于找茬与挑刺的御史把吴平作乱海上归咎于俞大猷招抚无功,这在一个侧面上折射出明代武人地位的低落。

夺职后的俞大猷仍然没有忘掉剿灭吴平,这件事由他的部下汤克宽继续完成。汤克宽对吴平展开海上大追捕,追穷猛打,迫使海盗巨魁窜入安南,最后不知所终。

俞大猷的人生轨迹相当曲折,就跟股票一样起起落落。眼看要急剧下坠时,总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支撑。主要原因是大明帝国太乱了,匪患不断,俞大猷的军事天才就不可能长期被忽视。俞大猷被罢职后,两广总督吴桂芳又把他招至麾下,因为当时广东有一股山寇,以李亚元为首领,拥众两三万,官兵花了六年时间也未能剿平。俞大猷出山后,迅速解决李亚元之乱,直捣其老巢,杀俘一万余人,生擒李亚元。

大明帝国的战争几乎是无休止的。自从大海盗吴平被剿灭后,平静一段时间后海上再掀波澜,吴平的余党很快死灰复燃,曾经向政府军投诚的曾一本另起炉灶,他秘密集结了吴平的旧部与新入伙的强人,揭竿再起。然而,在俞大猷离开后,广东水师却遭到海盗的沉重打击,损失殆尽。

尽管呼吁海防数十年了,俞大猷深感沮丧的是他的主张一直被忽视,倘若能象他所言,将百分七十的力量用于海军建设,海道何愁不平呢?他对新上两广总督张瀚说:“当造舟募兵于闽。”这与他在浙江抗倭时的观点毫无差别,对付海盗的利器就是攻防兼备的福船。

俞大猷的海战基本原则是:“盖海上之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战船吨位与火力的双重优势是海战胜利的法宝,主力战舰福船的标准配置有大佛郎机八架,鸟铳二十门,神机箭一百枝,喷筒三十枝。

在还没有建造完成大船之前,官兵在海洋上是无法与海盗争锋的。凭借海上优势,曾一本俨然成为海上王国的霸主,他的战船频频袭扰闽粤沿海,在隆庆二年六月,甚至打到广州城下。连省城都不安全,遑论其他地方呢?

到了隆庆三年,订制的战船终于交付使用,消灭曾一本的时机也成熟了。鉴于曾一本的劫掠范围为福建两广,故这次会战,由三省共同会剿,参予指挥的有广西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郭成及福建总兵李锡。

在闽粤水师的夹击下,海盗军三战三败,最后的莲澳海战中,曾一本终于穷途末路。这名闽粤最大的海盗头目,他的死也有几种版本,有的称他在战斗中被击毙,有的称他被官兵俘获后处死,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曾一本受伤后坠水,但没未淹死,被官兵打捞上船成为俘虏。无论哪一种版本,有一点是明确无疑的,曾一本的海盗军被消灭了。

俞大猷不仅是天下第一剑客,还是卓越的海军统帅,海防论鼓吹者

俞大猷陵墓

作为明代最伟大的将领之一,俞大猷是一名全能型军事天才。他在军事诸领域的成就都可圈可点,无论是海战或陆战,进攻战或防御战,阵地战或奇袭战,他都得心应手。他对武器有深入的研究,包括冷兵器与热兵器,他与戚继光一样,都是火器专家与倡导者,并且深刻认识到火器在战争中的地位将不断攀升。他一生的事业与海洋紧密关联,无论面对倭寇还是海盗,他都取得辉煌的胜利。

俞大猷很少以海军名将的身份出现在世人的眼界,但他确实是明季第一流的海军名将。大约也是因为如此,他把晚年自编的兵书定名为《洗海近事》。《洗海近事》是被忽略的兵书,这部十余万言的著作显然不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或《练兵实纪》那样广为流传,事实上这是一部战时文件汇编。现代战争十分重视一手资料的汇编,因为它如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指挥员在战争进程中的分析与决断。在卷帙浩繁的古代兵书中,《洗海近事》也是独树一帜且与众不同,以俞大猷的话来说,他汇编的目的在于“睹往而镜来者”,因为经验是从铁与血之中来的,自然弥足珍贵。

在四百多后的今天,海军的重要性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中国的海军正从近海走向远洋。在这个时候,我们回顾俞大猷的海防思想,以及他在一系列海战中的杰出成就,或许能给今日之海军予某些启示,也能赋予中国海军更多的历史自豪感。

Tags:海军   少林寺   俞大猷   倭患   战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