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把锤子传承下去”,非遗技术乌铜走银的传承(云南乌铜走银)

网络整理 2022-04-14 最新信息

“做手艺人,和做生意人一样,心术一定要正。”刚踏进云南乌铜走银传习馆的大门,记者就听到了金永才浑厚而略显低沉的声音。

金永才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民族金属艺术大师,也是乌铜走银传习馆馆长和云南乌铜走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乌铜与斑铜、青铜并称为中国三大铜工艺技术,熔炼乌铜和乌铜走银是云南独有的贵金属加工工艺。乌铜走银的发源地在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异龙湖畔岳家湾村,这里的岳姓人家是岳飞的后代。《石屏县志》中有“乌铜以金及铜化合成器”的记载,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也写下“独有异龙湖,器精称乌铜”,对乌铜走银赞赏有加。

乌铜走银出现于清朝雍正年间,颇具传奇色彩。相传岳家人在炼铜时不慎将金扳指掉进坩埚,很快就熔化了。炼铜人心情大坏,夹起坩埚把熔炼的东西倒在地上,背着手就回家了。第二天气消了,他又回到炼铜的炉房,刚好阳光从破陋的房顶照射在炉铜上面,反射出五光十色的光线。于是,他拿了一块,打造了一件东西摆在做工台上,本意是提醒自己以后做事要小心。不想这个东西的色彩、亮度与其他的合金铜都不一样,乌铜就此诞生。

金永才的师父李加汝十六七岁时开始在昆明银楼当学徒,后到石屏土司家的银楼做伙计,得到了乌铜走银配方。“文化大革命”期间,石屏乌铜走银最后一位岳姓传人的乌铜走银配方丢失,至此只剩下李加汝手里的一张配方。

上世纪70年代,金永才开始跟随李加汝学习乌铜走银手艺。1982年,金永才正式拜李加汝为师;1996年,师父把配方传给他。金永才说:“那是一张发黄的信笺纸,上面写着乌铜走银的技术、流程等,这是乌铜走银的命脉。”回忆起师父将配方传给他的场景,金永才记忆犹新:“那年师父生病,我送他去医院看病,回来后他叫我去他家。按照习惯,我给他泡好了茶,他把柜子上的马蹄钟挪到桌子上,说给我拿一样东西,让我15分钟之内把它记下来。我知道是配方,但拿过来一看我就蒙了,因为只上过一年学的我认不全那些字。但我马上冷静下来,记住了纸上图画和文字的样子。15分钟后,师父将写有配方的纸放在煤油炉上烧掉了。”

据了解,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分为炼铜、打片、放样、下料、錾刻、走银、成型(组装)、打磨(抛光)、焐黑9道工序。炼铜多在晚上进行,一是要凭着夜光靠眼睛掌握火的温度,二是深更半夜大家都睡觉了,没有人偷学。錾刻、走银等工序都是技术活,打片则是技术加体力活。打片的技术含量很高,靠的是锤头功,没有十年八年,锤头功是过不了关的。

除了炼铜和走银以外,乌铜走银的其他工序已可以使用机器,但金永才坚持纯手工制作。他说,纯手工做出来的器物每一件都是独特的,用机器做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另外,纯手工的东西可以表现人的情感或内心的想法,机器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金永才的公司叫云南乌铜走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共14个字。金永才准备收14个徒弟,按照传统,每个徒弟赐一个艺名,就用公司名称的一个字,比如大徒弟叫金云,二徒弟叫金南,三徒弟叫金乌……以此类推。截至目前,金永才一共招收了12个徒弟。金永才说,如果身体可以,到80岁时再收两个关门弟子,总共14个徒弟就圆满了。

金永才希望依靠他们继承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并把它发扬光大。乌铜走银这门绝艺不仅属于他个人,眼下,当务之急是要保证它不单传、不失传。多年以来,金永才一直在对徒弟进行考察,通过各种方式教导他们手艺人心术要正。金永才不但设计制作乌铜走银精品,也致力于把他的徒弟打磨成“精品”。

目前,金永才乌铜走银制作、经营场所集中在昆明市官渡古镇和经济开发区。在官渡古镇有一座乌铜走银传习馆、两座“金李记”银楼和一所培训学校,经济开发区是乌铜走银作坊所在地。官渡古镇是昆明市著名旅游景区和云南省特色小镇之一。“金李记”的“金”指金永才,“李”即李加汝,金永才以此命名来表示对师父的感恩与怀念。

锤,是乌铜走银制作技艺中最有代表性的工具,“这个锤”是按照李加汝用锤的样式制作的。李加汝去世后,这把锤传给了金永才。金永才收徒弟时,在拜师仪式上也会给每个徒弟一把锤,锤成为传承乌铜走银制作技艺最具象征意义的载体!

每天分享珠宝行业最新资讯,喜欢我就关注➕我 ,钻石老爹!很多视频为你解读!

“把锤子传承下去”,非遗技术乌铜走银的传承


“把锤子传承下去”,非遗技术乌铜走银的传承


“把锤子传承下去”,非遗技术乌铜走银的传承

Tags:石屏   技术   云南   捕捉身边手艺人   手工艺   昆明   异龙湖   金永   最in买手君   文化   设计   袁嘉谷   三足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